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分析论文_王阳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分析论文_王阳

摘要: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与建设质量要求更加的严格。建筑行业也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多种建筑结构模式被应用。同时,建筑的施工质量与安全也引起大家的重视。尤其是中国施工技术与工艺的不断完善与创新,对于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与稳定性提高有着很大影响。但是,在这些施工技术的使用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应该加强对施工环节中质量的管理与控制,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土木建筑工程

一、大体积混凝土定义与特点

与当前国内的一些传统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使用相对比,大体积混凝土从体积与施工技术要求上都要比传统的混凝土大很多,难很多。同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使用的主要特点体现在:第一,使用大体积混凝土的工程量大,施工准备作业要求多,对施工过程要求高。第二,这一施工技术的使用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连续的浇筑工作,另外还要结合建筑工程的结构与实际情况提出更高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出现水化热大的现象,导致混凝土内部高温,这样容易出现降温时出现可怕的温差裂缝。所以,在建筑施工的时候要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就需要在整个施工的各个环节中提高对质量的重视与监督,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特别是在浇筑完混凝土后的3天内,一定要做好测温控温等一系列的措施防止裂缝的产生。第三,在中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提高施工技术与工作流程的应用,针对施工中的一些裂缝等质量问题进行及时的改善与处理。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难度,是如何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导致的混凝土裂缝问题,而控制混凝土温差问题最主要的措施就是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和在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水循环系统来给混凝土内部温度散热。

1、大体积混凝土配制

材料质量和性能是重中之重,要严格按照科学的配制材料,保证材料的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配制出高品质的材料,为安全建设提供良好保障。配制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几个方面。①骨料的选择。混凝土配制中,粗细骨料决定了强度,只有科学的使用时,才会变得稳定。粗骨料应连续级配,细骨料应为中砂,含泥量低的,以便制备符合施工标准的混凝土;②外加剂和掺合料使用。混凝土施工材料外加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选择使用时,记住确保始终如一的质量和性能。建议使用缓凝剂,减水剂等。使用粉煤灰和矿渣粉代替部分水泥,减少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③减少用水量,提高水胶比,来减少水泥用量,来降低水化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需要保证安全性,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标准前提下,进行科学试验,减少用水量,从而减少单方混凝土水泥的用量,保证整体材料的强度和工作性;④水泥的选择。水泥是最为主要的材料,进行选择使用时,一定要严格精准。尽量使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在各种水泥材料中,最好的就属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热硅酸盐水泥、低热渣硅酸盐水泥以及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等几种。同时混凝土的泌水量的大小与使用的水量有关。用水量大,泌水量就越大,并且还与温度有一定关系。水完全泌出的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此外,它还与水泥的组成和细度有关,所以要做好原材料检测工作,同时也要注意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生产混凝土过程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都需要连续进行浇筑,所需混凝土方量都很大。在对这些部位施工时,施工人员要提前与搅拌站做好沟通工作,提前通知搅拌站准备好足够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以及外加剂等用到的各种材料。同时应提前通知搅拌站做好相关机械的检修保养工作,尤其是搅拌机械,装载机、砂石上料输送带检查工作,保证良好的机械性能。同时应做好水泥、砂石、外加剂上料是计量称的校称工作,保证连续搅拌供应混凝土时准确性及稳定性,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的准确。

同时要考虑在混凝土生产过程,季节对施工的影响。例如在雨季施工每次雨后都要根据砂石料的实际含水率进行测量,并据此进行配合比中的用水量调整;而在冬季施工时因为砂中含水量较大容易出现冻块,施工前要进行晾晒,否则有可能在在砂料仓上料的滤筛影响砂料下料,有些冻块进入混凝土中还会严重影响混凝土强度。同时在高温天气下,砂石处于暴晒的情况下,应提前用水喷洒,来降低砂石温度,来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建设棚库,将砂石料放入库内,或者及时采取覆盖的措施。

3、混凝土浇筑

有两种浇注混凝土的方法,即:推移形式的连续浇筑和多层连续浇筑。浇筑时应注明混凝土层面的厚度。提前要对振动器的深度和性能进行了解掌握。在泵送混凝土时,确保混凝土的厚度在600mm以内,当使用大体积的混凝土时,铺设厚度控制在400mm以内。无论混凝土浇筑方法如何,在混凝土初始浇筑之前,层之间的间距应尽可能小,并且浇筑层与层之间的最大时间间隔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对于浇筑面积大,渗透性和固体铸件厚度不超过3m的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建议采用多层连续浇筑的方法。多层浇筑在大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被广泛使用。这种浇注方法便于振动,有利于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降低混凝土温度的冷却速度,使用膨胀纤维型混凝土,以提高其抗裂性和防止温度裂缝。浇筑后5h内,混凝土内表面会出现塑性裂缝。它可以用二次抹面和压光处理。浇筑后,混凝土表面可以用稻草锯末和塑料薄膜覆盖。在寒冷季节,必要时可以为浇筑的混凝土搭建保温防护棚。

4、养护与测温

混凝土浇筑成形后要加强测温工作,现在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在混凝土内埋设测温线,测点的埋设要根据结构物特点结合规范要求进行埋设,建议通过中心区域的两个相交的垂直部分选择典型的温度测量值。每个测量点的温度测量线通常为3个,至少为2个电子温度计。在浇筑完成初期加大观测频度,随着内外温差的降低可以适当减少观测次数。根据测温数据结果分析结合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方案要求来采取混凝土养护措施。主要从两方面进行:①外部做好保温工作,主要是通过浇水覆盖棉被、草帘等措施,既要保证表面的湿润的同时防止温度散热过快。②加快内部混凝土水化热的散发,主要是通过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通过通水循环的方式带走内部过多的热量,来实现降低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温差的效果。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中心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以及表面温度和外部空气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不超过20℃时,可以消除保温措施并且可以移除模具。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中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中随着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新技术的使用逐渐增加。而新技术就需要采取新的管理措施,才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与施工顺利。其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施工就需要工作人员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保证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后期的使用安全,为城市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丽娜.房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9(18):126-127.

论文作者:王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9

标签:;  ;  ;  ;  ;  ;  ;  ;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分析论文_王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