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苍溪县白桥镇初级中学校 四川 广元 628400)
【摘 要】 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流程中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理解的技能,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具体要怎么做,该怎样去做,是每个语文老师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阅读教学、兴趣、习惯、课堂、课外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5-0061-02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阅读,可以说,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阅读可以美化学生的心灵,增长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语感,积累词汇和语言材料,从而更好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那么,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改如何应用呢?
一、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
1.以"教"代"读"。教师在课堂上的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教师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的目的和过程是学一篇解析一篇。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只看重问题的探究、知识的拓展,轻视学生的当堂阅读,时常只是让学生粗略地"扫描"一下,便急匆匆地去提问、去分析、去归纳,最后给学生几条规律,让学生背背,老师"教"的太多,学生阅读时间太少,很少真正走进文本。课堂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
2.重"义"轻"文"。在指导学生阅读中,大多数教师凭自己的教学经验,习惯于扎进文意的海洋里,看重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看重的是对文章内在含义、主旨的体会,忽视了对文章语言表达的体悟和认识,仅有的涉及更多的也只是停留在词句"好不好""为什么好"这个层面上。学生缺乏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难以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文以载道"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于文中"寻道""取义"是语文教学的传统,语文教学重"义"轻"文"由来已久,语文课程改革以来在这方面一直试图"纠偏",但效果不佳。
3.课外阅读量少。初中生(尤其是农村中学)除阅读课本外,很少接触到课外阅读,即使有阅读的,也只是浏览故事情节,自发式的、漫无目的的阅读,很少有同学认真细读精品,《中学生必读名著篇目》形同虚设。它不仅忽视了文学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质量低下,也使学生逐渐失去阅读的机会和兴趣。
以上种种都违背了人的认知规律,与新课改理念相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语文阅读现状。
二、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去。怎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这需要老师勤于观察,摸清学生的学习底子,了解学生的喜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善于思考,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乐学、爱学、会学。
1,老师要善于设置情景,以情动人,打开学生心灵的门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上,老师要用饱含深情的话语去感染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例如学习流沙河的《理想》这篇课文,老师围绕人生理想这个话题设计相应的导语,让学生随着老师的话语,展开想象,体会各种理想对人生的影响,使学生对课文的感情基调有了形象化地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用自然大方的仪态、亲切动人的眼神、抑扬顿挫的话语、壮怀激烈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很快地融入到课堂知识中去。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对作品的体会、学生与作者心灵的对话,把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变为情感交流的活动载体。学生从阅读中得到感悟,情绪得以调动,也就自然喜欢上我们的课堂。当学生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更加投入地去学习课文,我们的教学也就会事半功倍。
2,要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阅读教学应在老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体现阅读理解能力和水平的实践环节上,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积累的阅读技巧,针对不同题材和体裁的课文(文章)进行自主探究和问题解答。要让学生领会无论哪种题材和体裁的课文(文章),都要特别留意开头、文中、结尾重点的语句,如: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埋下伏笔、升华感情、照应开头以及文章的文眼(中心句)等词语和句子。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词语往往是理解课文(文章)抓住课文(文章)主题的突破口,是解答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学生掌握了这些阅读技巧,自己能够读懂课文(文章)内容,理解课文(文章)内涵,才会真正喜欢上阅读。
三、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掌握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
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老师要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阅读比赛等活动。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会阅读时在书上勾点圈画等批注的使用方法,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正确使用工具书,自主阅读学习的习惯等等。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细微处入手,要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因此,要有周密的布局和科学的安排,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和发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课堂上的教学,只是由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品读范文、初窥语文百花园的一角。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真正领略到语文的精彩,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运用课堂上学到学习方法,投入课外阅读中去。语文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现如今流行歌曲、电视作品、广告词等,它们中间不乏有优秀的文学作品。一首哙炙人口的歌谣,一则成功的广告,其中可能包含着修辞的巧妙运用;近年流行的电视散文,以MTV的形式将文学作品形象化;另外,家家户户春节贴上的春联,写尽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祈盼;日常的百姓话语中,更有充满智慧的俚语俗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语文,学习语文、欣赏语文,是一位语文老师应做到的事情。它能使语文学习更灵活,使学生更爱语文、爱生活。我曾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自己喜欢的歌词,并陈述自己喜欢的理由。学生对这次活动兴致很高,纷纷积极搜集、认真分析。有的同学喜欢歌词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有的则喜欢歌词中表现出来的意境美,还有的喜欢歌词中富有哲理的语言等等。
2,大量的阅读,是学生丰富精神生活、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现在有一些老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理解存在误差,认为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其实课堂之外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是对课堂学习的补充,是对知识的实践。大量阅读优秀作品,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引来源头活水,因为通过阅读,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例如,每天读书一小时,每次语文早读开展朗读背诵活动;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读一篇好文章,背诵两首古诗词;并把自己认为好的文章,好的段落,甚至好的句子编辑成手抄报与同学交流;鼓励学生写读书心得和习作,每人定期向学校广播室和校刊、校报投稿一次,力争做到刊登、发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市、镇、学校组织的"我读书,我快乐"演讲、简快作文等。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整个教学流程中的重中之重,而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又是阅读教学中的关键所在,具体要怎么做,该怎样去做,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论文作者:郑坷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7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老师论文; 习惯论文; 课文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文章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