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激励策略分析论文_叶巧花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激励策略分析论文_叶巧花

(梅县区新城中心小学,广东 梅州 514000)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育改革逐渐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更加重视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纳入到日常教学体系当中。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各级各类学校都要重视德育教育的开展。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给小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更加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班主任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主导者,在小学开展德育教育要成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研究有利于德育教育开展的激励策略,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本文就主要针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可以实行的激励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健全,具有活泼好动、接受速度快、思维灵活等的特点,可塑性极强,注重对这一阶段的学生实行德育教育,抓准时机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良好习惯以及待人接物方式的养成都是十分有帮助的。小学生自律性比较差,需要班主任老师发挥引导作用,班主任老师是小学班级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者,班主任老师要重视德育教育工作,注意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德育教育融入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在新课改理念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当前小学的班主任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进,不再仅限于对学生纪律、成绩的管理,在班级日常管理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但是由于当前德育教育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举措还不够完善,需要班主任老师进一步改进德育教育方法,完善激励策略,提升学校的德育教育的工作水平。

一、激励策略对德育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1、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小学生的成长环境比较多元化,家长在满足学生物质需求的同时,往往会忽视对孩子思想道德的引导,有些家长会对学生的生活以及行为习惯进行一定的纠正,但是这种教育是不全面不系统的,大多也是在家长自身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容易发生偏差,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实行必要的激励策略,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德育教育的内容,更好地理解德育的含义,是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德育教育中的激励策略主要就是指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多采用激励的方法开展德育教育,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德育教育氛围。当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程度比较高,家长也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培养,使得学生的教育环境更加多样化,学生的竞争意识也比较强,再加上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实行激励策略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在积极地接受德育教育,能够使德育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

二、当前小学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不足

1、缺乏有效的激励策略

当前很多小学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会注意在过程中结合一定的激励策略,但是这些激励策略主要是从日常教学工作中衍生出来的,是基于教学课堂激励策略进行的调整,这样的激励策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认为德育教育同普通的课堂教学没有区别,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对德育教育的兴趣,使得德育教育工作的效率很难得到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激励策略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小学班主任在实行激励策略时缺乏创新,不能将激励策略与德育教育内容结合起来,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是班主任老师对德育教育工作中的激励策略没有详细的记录,缺乏参考,使得激励策略容易重复使用;第三是在进行德育教育时,班主任老师不能将激励策略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起来,激励策略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会使得德育教育工作效果大大降低。

2、普遍缺乏开展德育教育的经验

新课改对教师观与学生观进行了明确的阐释,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行为进行引导,做学生工作的研究者。但是目前很多小学在开展德育教育时,教师还不能从传授者的身份中转变过来,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大多也是停留在讲解阶段,缺乏与学生的互动,降低了学生的接受程度,这与学校缺乏德育教育工作的经验有很大关系。很多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起步比较晚,德育教育工作经验不足,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也大多是对模式进行复制,缺乏新意,没有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研究者的作用。

三、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实行激励策略的方法

1、实行有效的激励策略

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实行有效的激励策略,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成效。首先,要对激励策略进行创新,根据德育教育的内容的区别,实行不同的激励策略,比如,在进行文明礼貌的德育教育时,可以实行积分奖励机制,在班级内设置积分薄,对一周内学生的文明礼貌行为进行总结,对表现良好的学生在班会上进行表扬,还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其次,要注意激励策略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激励策略。比如对于活泼好动性格比较外向的学生来说,可以采用比较积极的激励措施,对于性格内向不好表现的学生来说,可以采用含蓄一些的激励措施,不会让学生产生心理负担。

2、完善德育教育工作机制

要想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效果,真正使德育理念成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指导,学校与班主任要积极探索德育教育的模式,建立完善的德育教育工作体系。首先,班主任老师要发挥带头作用,充分分析德育教育开展的过程和方法,对德育工作进行总结,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映给学校,针对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其次,学校要建立专门的德育教育研讨室,对德育教育进行统一的安排,重点总结德育教育的工作经验,积极地学习德育教育的优秀成果,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德育教育模式。

3、将德育教育与日常教学生活相结合

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不仅要将其作为特色课程进行组织,还要对德育教育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德育教育应该是与学生在学校中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纯的体现在课堂教学和活动组织上。因此,在制定德育教育激励策略时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班主任老师注意总结班级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结合问题开展德育教育,意在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还要注意与家长及时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

结语:

做好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带头作用,能够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思想道德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法平.关于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J].好家长,2018(67):89.

[2]刘天赋.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47.

[3]黄玲玲.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实施鼓励策略的方法研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06):90.

[4]刘娟,刘芹.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究[J].中华少年,2018(18):69.

[5]苗承花.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考试周刊,2018(31):184.

论文作者:叶巧花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激励策略分析论文_叶巧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