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预习卡”培养学生英语预习的习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培养学生论文,巧用论文,习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预习卡”的使用,实际上是放大了预习的环节,学生根据“预习卡”的引导,一步步进入文本,让他们提前对课堂有了清晰的感觉,有利于调控他们学习的方向,提升预习环节的有效性。在设计和使用“预习卡”时,我们可以从“方法、兴趣、思维”三个着力点入手,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良好的英语预习习惯。
一、巧点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套好的学习方法犹如水之源,木之本,倘若学生能够掌握这些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则是找到了一条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走向成功的直通大道。而“预习卡”则承载了这一美好而艰巨的任务,让学生在离开教师和课堂时也能时时得到学习上的扶助。下面我们来看一则“预习卡”实例。
[预学背景]
这是PEP《小学英语》教材六年级(下)第二单元的一堂英语阅读课,文本以段落的形式呈现,其中出现了较多的生词,如:goal,bounce off,laughing at,between...and...等,这对学生理解文本的含义和流利阅读产生了障碍,同时也加大了预习的难度。
[预习卡设计]
预习导语 亲爱的同学,欢迎进入“预习卡”学习中心。本课时是一堂阅读课,要求大家采用精读的方式进行学习。文章中会出现多个生词,在阅读中会给大家带来理解上的困难,请不要害怕,我们可以尝试下面的方法展开阅读。
预习小贴士 阅读方法点拨一:阅读文本材料时,我们难免会碰到生词。此时,大家不要急于查字典或询问他人,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上下文找一些与该单词相关的线索,进而猜测该单词的含义,最终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只要读懂大意就是在掌握语言。
“预习加油站”:你能通过上下文猜一猜下列单词和词组的意思吗?
bounce off________
goal________
阅读方法点拨二:在阅读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符号如下划线、波浪线或是加着重符号等的方式进行批注,找出各种问题的答案或是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引起自己的关注并等待后续的解决。
“预习加油站”:你能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并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吗?
Question:Who kicks the ball into the goal?
A.Mike
B.Zhang Peng
C.Both A and B
“预习等待站”:你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吗?请摘录在横线上。
________
[思考]教师在设计这张“预习卡”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单词方法的引导和点拨。他利用小贴士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在预习的过程中如何来处理生词,并给予适当的习题让学生来实践,而且将“预习卡”中的实践题分成了“预习加油站”和“预习等待站”等栏目,让人眼前一亮。通过实践检验,这样的预习设计深受学生的喜爱。在“预习卡”的步步引导下,学生们能更好地深入文本、了解文本,提高预习的深度和效度。而且通过对预习方法的干预,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设任务,重学习兴趣的生成
预习不是简单的朗读和背诵,而是一个整体预知文本、拆解学习要点、帮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预学活动和为课堂现场教学提供便利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年龄特点的限制,兴趣导学的现象会体现得更加直接和明显。因而教师在设计“预习卡”时应注重学生的这一特征并体现出来,本着先激趣、再增效的原则,达到有趣而又有效的预习目的。
PEP《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最大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功能性话题突出,话题选材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这样的编排非常有利于教师在安排预学时通过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成学习兴趣的生成。如在安排PEP《小学英语》教材五年级(下)第三单元A部分词汇课预习时,我们设计了如下的“预习卡”。
预习导语 亲爱的同学,欢迎进入“预习卡”学习中心。你想了解自己的生日怎么用英语来表达吗?想抢先为自己的家人制作一份生日表吗?那我们就来试一试吧。
预习小贴士 预习步骤一:听录音,了解12个月份的英语读音,并通过比较找规律,寻找记忆单词的有效途径。
“预习加油站”:慧眼识词,你发现了什么呢?
我发现了没有缩写形式的月份有________
我发现了以-ber结尾的月份是________
我还发现了________
预习步骤二:走亲访友,调查并记录你的亲朋好友的生日。
“预习加油站”:
father________
mother________
uncle________
aunt________
brother________
sister________
grandfather________
grandmother________
best friend________
预习步骤三:挑战自我,学做英语生日表。
“预习挑战站”:你能把预习步骤二中获得的信息转换成一张生日表吗?
建议:可参照文中的表格或自行设计。
[思考]首先,这份“预习卡”的设计以任务驱动为核心,预习三步骤由浅入深串联起预习要点,而且像这样找规律、调查和绘制图表的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适中,容易完成。这些任务本身比起课堂教学中统一的问答更带有趣味性,学生很乐意去完成这些稍具挑战性的任务,也更能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其次,这份“预习卡”的任务设计不仅仅让学生预先学习了本课时的内容,而且预学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信息还能为后几课时的学习提供真实的数据,它集任务、兴趣和学习资源三位于一体。通过这样的预习活动,可以让学生逐渐懂得如何进行有效预习,进而尝到预习的甜头,爱上预习。
三、导问题,重学生思维的拓展
如果说恰当的方法指导和浓厚的兴趣生成是帮助养成学生良好英语预习习惯的左右手的话,那么,在预习的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则是预习习惯培养的灵魂。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一个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他的思维是被动的,他进行的是“被学习”。“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我们应该把这样的教学理念带入学生学习的起点——预习的过程中,从提问入手让学生逐步学会质疑问难,激活和发散学生的思维。
导问题,顾名思义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会大胆设疑,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预习中会主动思维。这是一种比较高要求的预习方式,由于学生学习的能力有差异,在这个习惯的培养上我们可以采用思维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方式,在设计“预习卡”时尽量给不同的学生留白的空间。
(一)记录问题
这是问题意识培养的起点,学生经过预习,能把自己在预习中碰到的难题记录下来,养成不忽视、不回避问题的习惯。如在预习英语词汇的时候,我们在“预习卡”上可以进行这样的设计:
问题记录台听录音并掌握下列新单词的读音,以及粗体部分的单词拼写:
jacket,sweater,skirt,dress,shirt,T-shirt
我还不会读的单词:
________
我还不会拼的单词:
________
[思考]从教师层面来说,在获取学生“预习卡”中记录的信息后作为第一手的反馈资料,可以针对学生记录的共性问题进行“二次备课”,让教学更有效;从学生层面来讲,他们在进入课堂现场学习时,都会带着自己的问题进入角色,让学习更有效;从情感层面来讲,教师把学生的“预习卡”在班中进行集中展示,通过再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比对“预习卡”,看看是否解决了预习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提升他们开展“记录问题”预习活动的兴趣。
(二)探究问题
如果说记录问题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起点的话,那么学会寻找和思考问题则是学生进入自主思维的标志。如在预习PEP《小学英语》教材六年级(下)第二单元B部分词汇和句型时,学生们在“预习卡”上进行了如下的问题探究活动。
问题互动台 亲爱的同学,你能结合学过的知识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所提供的两个物体和
来画一幅画吗?画中要求能体现“happy,sad,angry,tired,taller,shorter,smaller”等第一和第二单元中出现的新单词。同时能用“How does...feel?”来提问并说明原因吗?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有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给出了如下的思维成果。
问题实践台
—How does the girl feel?
—She's happy.Why?
—Because she's taller.She can get the bigger apple.
[思考]这份“预习卡”非常注重训练学生思维的拓展。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通过听录音掌握单词的读音,通过记忆掌握单词的拼写,这些预习的起点全体学生是能够掌握的。如何在这个起点上再“跳一跳”,让更多学生的思维开阔起来呢?教师在“预习卡”上提供的问题探究平台则给了学生一个主动思维的舞台,学生跳出字词层面的浅层次理解,把预习中知识的要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并用语言表达出来。也许他们的语言是稚嫩的,也许他们的想象是奇怪的,但是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创新的。
“预习卡”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一个载体,运用它来引导学生开展预习活动,能在预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但每一份“预学卡”的设计侧重点可能各不相同,不管是何种情况,我们都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和思维的拓展,力求将英语预习活动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