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对创伤性骨折患者采取不同时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于2010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所接收的94例创伤性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心理组,各组患者分别为47例。常规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心理组采取不同时期的护理模式,观察并对比常规组和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依从性。结果 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45例(95.74%)明显高于常规组34例(72.34%),心理组的护理依从性46例(97.87%)明显高于常规组38例(80.7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创伤性骨折患者采取不同时期的心理护理指导,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
关键词:创伤骨折患者;不同时间;心理护理
骨折患者在患病期间具有病程时间长、承受痛苦多以及恢复速度慢等特点,在此期间患者将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于情绪波动起伏较大的患者而言,甚至会出现轻生的情况[1-2]。临床上不仅需要给予对症的治疗措施,同时,还需要结合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情况,给予对症的护理指导和干预,积极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而更加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签署研究同意书,并且自愿接受研究,抽取于2010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所接收的94例创伤性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心理组,各组患者分别为47例,本次研究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许可。其中,心理组男性27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43.08±2.88)岁;常规组男性25例,女性22例,最大年龄为74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43.48±3.1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经过对比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医嘱给予对症的护理指导和干预。
心理组采取不同时期的护理模式。①早期心理护理。患者在患病期间,由于过于担心自己的工作以及家庭的琐事等,将会使得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情绪,严格阻碍了患者的预后康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时刻患者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情况,对于症状轻微的患者而言,可能出现反应敏感的症状;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而言,可能会出现失眠、甚至抑郁等不良反应,患者将会表现出情绪低落、沉默不语以及不愿交流的情况。在此期间,患者不仅会表现出心理方面的波动,同时,还将会表现为生理方面的反应,如:心动过速、血压升高以及呼吸加快等,在此期间患者难以集中精神。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诉求,主动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详细介绍医院的周围环境和设施,积极鼓励患者与周围病友的交流和沟通,能够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进而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具备精湛的护理技巧,积极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尽量为患者解决问题和困惑,使得患者能够充分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真诚,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患者配合度和依从性;②中期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认知能力,向患者说明术前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基本流程,并且耐心听取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意见,特别需要向患者说明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向患者介绍有关该类手术的成功案例,进而帮助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寻求患者家属的协助,使得患者获得来自亲人的关心和照顾,进而消除患者恐惧和担忧的心理情绪,达到缓解患者疼痛反应的积极目的;③后期的心理护理。术后,患者处于被动的仰卧体位,难以独立完成日常生活,容易出现焦虑和烦躁的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并不流域患者的术后康复。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发现患者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提供有效的处理方案,积极帮助患者解决困难和问题,建立与患者之间的信任,进而使得患者能够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使得身心处于最佳状态,进而更加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④症状护理。针对疼痛患者给予注意力转移法、镇痛药物应用法等方式进行缓解。针对肢体血液循环障碍,为患者提供肢体按摩和被动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并更换体位以避免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常规组和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依从性。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包括: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依从性等,均采取SPSS19.0软件包开展统计学的核验,计数资料选择[n(%)]表示,选择卡方检验。两组数据经过计算后P<0.05,则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
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45例(95.74%)明显高于常规组34例(72.34%),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近几年来,伴随我国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事业也随之不断发展,临床研究认为,由于创伤所致的骨折患者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4]。对于创伤性的外科患者而言,由于患者受到意外撞击的创伤,将会破坏患者的日常生活,使得原本健康正常的一个人出现一系列的疼痛和不适反应,甚至部分患者难以独立生活,床上部位受到外界创伤,将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反应,未来将会面临着工伤、车祸甚至是残疾的可能等[5]。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并且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进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从根本上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6]。经过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表明: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45例(95.74%)明显高于常规组34例(72.34%),心理组的护理依从性46例(97.87%)明显高于常规组38例(80.7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通过采取创伤性骨折患者采取不同时期的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和满意度。
结语
概而言之,通过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时期的心理护理,能够提高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
参考文献
[1]刘京,袁瑞娟,孟亚超.康复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7):730-731.
[2]潘杰,陈静,赵丹.创伤性颈椎骨折致不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1):48-51.
[3]高晋红,李晓旭.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5):1838-1840.
[4]马琴,周华,邱菲,等.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及康复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5):608-610.
[5]张颖,杜姗菱,王云.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中应用的效果研究[J].重庆医学,2017,46(24):3451-3453.
[6]王雪,张国惠,唐永利.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6,31(10):50-52.
论文作者:阳建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创伤论文; 常规论文; 满意度论文; 将会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