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赵俊铭

基于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赵俊铭

身份证号码:44071119860814XXXX 广东江门 529000

摘要:本文对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类型、特点、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其施工控制要点进行论述,希望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技术;地下室;地下结构;实际应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建设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施工环境有着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就对施工技术的多样性和适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特点

(一)复杂性

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较为复杂,施工人员首先要对现场进行勘察,然后测量出相应的数值并且进行计算。但是在测量的过程中,得到的数据经常会出现偏差,而数据不准确就会对实际施工造成影响,甚至会降低支护结构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

(二)局限性

深基坑支护技术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区域的经纬度差异比较大,所以各个区域的地质、气候都有所不同。在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首先要对当地的气候特点、天气情况进行调查,然后结合当地的地质、天气特征,灵活使用深基坑支护技术[1]。某种方式的支护技术适用于某地区的一般工程。但只要某些地质条件、气候特点、天气情况不同时具备时,往会导致该支护方式的失效[2]。这就是深基坑支护技术使用的“局限性”。

二、常用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分类

(一)型钢支护施工技术

型钢支护施工技术目前在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也是目前刚度最高的支护技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型钢支护施工技术主要采用工字形或者排式的钢板桩、钢材,钢结构通过拉杆的连接形成一个承担负荷的整体[3]。

(二)混凝土灌注排桩支护技术

目前,混凝土灌注排桩支护技术是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支护技术。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灌注排桩支护技术主要采用柱列式间隔钢筋混凝土的布置方式,以灌注桩为主要的挡土结构,施工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灌注桩的间隔距离进行科学的规划,才能保证该技术的支护效果。

(三)锚杆支护技术

锚杆支护技术就是用锚杆对基坑施工中的岩土进行加固,在施工的过程中将锚杆的一端打进岩土中,而另一端则和支护装置进行连接,进而增加岩土结构的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有较强的“适应性”,不过该技术不能应用在有机质较多的土质环境中。

(四)土钉支护技术

土钉支护是以土钉作为主要受力构件的边坡支护技术,通过土钉和土质的紧密结合,达到稳固边坡的目的。在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水灰的配比,这样才能确保土钉支护技术的稳固性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三、基坑支护技术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以下以本人所参与项目中的大型深基坑为例子,描述深基坑支护及相关措施的施工步骤和主要施工要点。

案例一:某公共建筑地下人防工程

该工程东侧和南侧为已建居民区,西侧为大型公园,北侧为主要市区干道。基坑原地面标高为4.200,地下室板底标高为-2.200,局部功能井洞标高-2.700,平均开挖深度为6.5米。由于场地限制,地下室边线距离用地红线边缘只有9米,为保证工作面和场内运输,及确保周边建(构)筑物及公共设施不受影响,特采取以下基坑支护方案及措施。

1、主要施工步骤

在该基坑支护主要施工步骤如下:第一,施工技术人员首先对施工现场的位移、沉降进行调查,然后策划相应的施工方案;第二,采用1:1坡度自然放坡,降土2米;第三,浇筑800mm直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预埋钢立柱,第四,插打12~18米长的IV型拉森钢板桩,配以热轧600mm直径(16mm厚)光管内支撑,围檩采用45b双拼工字钢;第五,坡面挂设8mm钢筋网用C20喷射混凝土罩面,坡顶修筑截(排)水沟。随后,进行土方开挖及地下室结构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钻孔灌注立柱桩及预埋钢立柱

为确保成桩垂直,施工平台必须保持坚实、平整,护筒顶面保持水平。桩孔中的泥浆要严格控制泥浆密度为1.25~1.30,含砂率4~8%。依据岩土勘察、设计文件,参照现场留取岩样确定终孔,成孔后一次清孔并复核孔底标高。

为防止塌孔,成孔后应尽快浇筑C30水下混凝土,混凝土塌落度应控制180~220mm。导管距离孔底0.3~0.5m,初次注浆埋管深度应大于1m,后续注浆埋管深度控制在2~6m。预埋钢立柱在钢筋笼安装时与钢筋笼焊接并下到钻孔中,钢立柱埋入混凝土不少于2米。混凝土浇筑至设计标高后继续浇筑余留1m浮浆日后凿除。

3、钢板桩支护体系

钢板桩进场须进行外观检验及桩身缺陷矫正,同时,施打前咬口处应涂抹黄油以保证施打顺利及提高防水效果。钢板桩施打采用高频低幅振动锤,以屏风法进行打入。为确保转角处咬口闭合,须通过轴线或板桩块数来调整。

支撑体系的节点采用平接方式进行满焊。构件的拼接连接采用10.9级摩擦型连接高强度螺栓;接触边焊接必须满焊且焊缝高度不小于12mm。在围檩与支撑连接处的腹板上加焊10mm后肋板,以增强稳定性和抗扭刚度。

4、钢筋混凝土罩面及坡顶截(排)水沟

基坑积水和坡面冲刷是造成基坑失稳的原因,所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罩面和截(排)水沟是减少基坑坡面冲刷,降低基坑顶和基坑土压力,有效降低基坑失稳有重要措施。

案例二:某房地产项目大型地下车库

该工程基坑原地面标高为8.000,基坑初期降土至6.100标高处后,二次降土至地下室底板底部,最大降土深度达5.800。因基坑西侧为临时施工道路,外侧另有主要城区河堤干道,干道交通量重,且常有重车通行,为避免出现塌方等情况,特采取此加固措施。

1、主要施工步骤

在基坑支护主要施工步骤如下:第一,施工技术人员首先对施工现场的位移、沉降进行调查,然后策划相应的施工方案;第二,编制钢筋网然后将其挂在施工区域;第三,用砂浆罩面之后对其进行打孔处理;第五;第四,焊接锚杆头然后进行注浆;第五,用喷浆机进行喷砼作业。随后,进行土方开挖及地下室结构施工。

2、编网与砂浆罩面

网筋的编制为200mm×200mm,网筋的搭接方式为绑扎。为了避免边坡在钻孔的过程中出现坍塌的情况,采用了喷射砼护面的方式对边坡的施工面进行稳固。该工程结合现场的施工情况以及相应的技术规范,采用了C20砼进行施工。

3、成孔施工与锚杆焊接

因为施工场地的土质较为松软,所以该施工项目采用洛阳铲成孔的方式,孔径大小为20cm,孔位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成孔施工完毕之后则要对锚杆进行焊接,锚杆的主筋体采用Φ22的Ⅲ级螺纹钢筋,锚长的误差必须控制在20cm,施工区域或有隐藏石块,所以特殊地段根据现场的情况可对锚长进行调整。

4、注浆和喷射砼面层

该施工项目采用纯水泥进行注浆,为了缩短工程的施工时间,在水泥中加入了一定的早强剂。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p.c.42.5#水泥,早强剂的比例为3%。注浆之后要对边坡面进行修整,然后立刻进行喷射砼面的工作。喷射的总厚度为10cm,总共进行两次喷射,首次喷射厚度为50mm,第二次喷射达到标准厚度。如果厚度不达标或者未按照标准注浆,随着时间的推移,边坡面就会出现裂缝、垮塌等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基坑支护技术在现代工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相关企业应该对深基坑支护技术给予足够的重视,分析当前不同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并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将不同的技术合理的进行应用,从而提高构筑物的整体质量,进而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练国梁.高层建筑工程中深基坑中支护施工技术应用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17).

[2]徐炳虎.城市狭窄空间敏感环境下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与研究[D].2016.

[3]满宁宁.地下连续墙基坑支护技术在旧改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2017.

论文作者:赵俊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  ;  ;  ;  ;  ;  ;  ;  

基于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赵俊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