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 陕西省榆林市第六小学 719000
【摘要】数学是一门有难度的学科。运用趣味学习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主动性、探究性的心理特点,紧密结合数学科学的特点。
【关键词】激发学生;情境课堂;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226-02
一、适时地运用数学教材 将“猜”“想”环节作为学习的激发点
对现在小学生而言,学习无疑是一种压力,还有一些课外的学科,就像一座一座大山压在他们的身上,这样只会让他们厌恶学习。对于刚开始的小学数学知识,有些可以比较容易地从实际生活中获得,有些却需要加入一些分析思考,而这些分析与思考会给一些学生带来困难。因此,教师就要用到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这样引导,不但可以启发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在小学的时候知识没有学好,以后知识点没有跟上,听不懂,最后就是自暴自弃。
下面是北师大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教学过程
1、创建情境 兴趣引入
师:大家都喜欢折纸吗?(学生都争先恐后回答)
生:喜欢。
2、练习动手
师:那么现在就开始动手。①在规定的时间内,折出相同的图形,看谁快;②说一说折的是什么图形?给自己折出的图形起个名字;③数一数,你折的图形一共折了几次?
A同学:我折了很多飞机。叫X图。用了7+7+7+7+7+7
B同学:我用了,3+3+3+3(此时学生自己已经说糊涂了,这时,B同学说一共用10个5)
师笑着说:你这样说,我就明白了。
有的学生就小声地说:太长了。
师:那么大家思考一下,这些算式都有特点呢?(同学们争先回答)
A同学:都是一样的数字。
B同学:都是加号。
C同学:有很多的加号。
D同学:太长了,根本写不下。
师:谁能有办法把算式变简短些呢?同学可以组成小组,开始谈论。
3、主动思考
同学们开始小组交流。(有的陷入沉思,有点讨论,有的喜笑颜开举手)
4、得出结果
A组:3+3=6,6+6+6+6+6
B组:还是太长了,15个3相加
C组:用乘法,15×3
师激动地说:同学们想出的办法真多,很了不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开始认识的乘法(“×”)
分析:先利用小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提出问题,数学教学中的合作讨论不能与平日的嬉笑聊天同一而论,这是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给学生制造些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困惑的压力下,主动地与他人合作、交流。案例中,用折纸折出相同形状,怎样才能算出同样图形总共折了多少次?确实很伤脑筋。这时老师重新调剂,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这样的讨论一定很热烈,不但可以从中学到不同的知识点。这样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的观念,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
二、激发学生兴趣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兴趣”是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的动力。只要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他们就会无休止地追求和练习。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参与知识获取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较强,他们的数学素质会得到快速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改变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入手。如果把枯燥、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在玩中学的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良好的教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保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教师的工作思想和教育理念将直接体现在教师的各项工作中。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思想,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势,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因此,在未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师要用积极的生活原则来维护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爱老师,信任老师”,“享受老师的原则,学习老师的原则”。每个人都需要被别人理解和尊重,学生也不例外。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从学生的角度看世界,从学生的心理原因,然后有效地表达这些感受彼此,这样学生就可以为他感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使学生感到温暖和满足。
同样,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它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而热烈的情绪,使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攻克一切的难关,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注重教与学的转变 适时优化课堂学习模式
教学中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这无疑是事半功倍的方法。一节课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是学生的情感过程。当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积极地思考和说话,你会发现他们的脸明亮和兴奋。这样的教训一定是最成功的。
在数学教学中,课题需要引入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语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创设问题语境。许多学生说数学很无聊。事实上,好的问题创造可以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让他们体验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数学王国里,有很多很多的数,其中有一对兄弟俩长的非常相似,(板书: 257.6、 25.76)你能分辨出它们的大小吗?如果这兄弟俩能相互团结,和睦相处那该多好呀。可是257.6依仗自己大,对25.76不仅不爱护,反而经常欺负它,这件事被生活在它们身边的小数点知道了。小数点决定要为25. 76讨回公道,机会终于来了,这天257.6又在耍威风,那神气劲儿就别提了,就在它得意洋洋的时候,小数点悄悄地从“7”的右下角来到了“2” 的右下角(教师操作橡皮泥小数点),大家再看这个数(手指2. 567)还能神气吗?为什么呢?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什么问题?那就是小数点位置移动能使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那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用故事导入新课,把枯燥无味的导入新课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画的形式,把小数点变化的位置表现得活灵活现,这样就更加生动地表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学生的思维从抽象思维过渡到直观性思维,这样有趣地引入课题,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样故事引入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过程必须是学生一起参与的过程。这是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班级学生互相分享学习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跟进、提醒、测试、反馈、回答,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教学目标达到更高的程度。
四、总结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利用生活中一切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机会与渠道,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有趣的教学设备设计出新颖的教学方式,而不照搬照抬。
参考文献:
[1]陈锦治.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导入——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J].现代交际,2016(2):212-212.
[2]谢海云.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导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J].教育科研论坛,2010(10):47-48.
论文作者:张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情境论文; 小数点论文; 数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同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