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经济时代下的旅游景区管理模式探讨论文_李勣譞1,郑雪冰2,王玮3,刘婉4,王丰5

体验经济时代下的旅游景区管理模式探讨论文_李勣譞1,郑雪冰2,王玮3,刘婉4,王丰5

黄河小浪底水资源投资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忽视游客体验与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是造成中国旅游景区经营失败的根源。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景区既要为游客创造快乐体验,又要保护地方资源与环境并促进社区长期发展。快乐的游客体验是由新鲜感、亲切感与自豪感构成的,要塑造快乐的游客体验,景区应根据产品差异性、参与性与挑战性原则配置旅游产品与服务。同时,在开发与经营过程中保持生态与文化的多样性,促进社区的发展。

关键词:体验经济;旅游景区;管理模式

引言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多年以来,旅行社组织客源看景区,很少有客人说我是为了住一个饭店我到某一个城市,多数客人还是为了看这个城市的著名景区才跑到这个地方来,所以旅游景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始终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越来越重要。从全国来看旅游景区的现状大体上是处在15000-20000处。这一数据不包括县级以下的景区,比如像乡镇开发的,甚至村里开发的也就不算了,如果加上这些恐怕就更多了。15000-20000处景区里边又分了四个类型:1、自然类旅游景区,以名山大川江河湖海为代表;2、人文类旅游景区,典型代表是故宫、颐和园、八达岭等;3、主题公园类,如1987年河北郑定的西游记宫,1989年的深圳锦绣中华等;4、社会类旅游景区,比较典型的就是工业旅游、观光农业、采摘林业、观赏林业、休闲渔业等等。据报载,全国旅游主题公园近80%已倒闭,给中国旅游业已造成3000多亿元的损失。其中典型的是位于江苏吴江市亚洲投资最大(10多亿元)的科幻公园福禄贝尔乐园于1998年1月宣布破产清资。投资上亿的通什海南中华民族文化村开业不到8个月就倒闭。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脉中的武陵源为了保住“世界自然遗产”这一金牌,不得不拆除违规建筑,耗资345亿元,相当于1990年到2001年底武陵源所有门票收入的总和。笔者认为,旅游景区忽视游客体验与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本文重点就体验时代的景区管理模式作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人文旅游景区发展现状

(一)旅游景区以参观游览为主

景观性质决定了人文旅游景区的开发方式和开发模式,只能以参观游览为主。即使如此,相当一部分景区的资源还是会遭到破坏。譬如敦煌莫高窟、故宫博物院、平遥古城等,在人们参观游览的同时,均不同程度地遭到损害。为了保护具有极高价值的文物古迹,许多景点采取了隔离保护的办法,游客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远观”旅游景点,从而导致游客的体验不够深刻。再者,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旅游景点在欣赏时要求旅游者具有相当的文化水平或者讲解到位的导游。然而相当部分的景区景点讲解的收费较高,旅游团因为人数众多,许多游客听不见或听不清楚讲解,而自助旅游者可能又会因为费用较高而不请导游,最后的游览形式则变为了“走马观花”,从而不能带给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

(二)旅游景区文化有发掘,但负面传闻较多

很多景区也意识到了产品的单一性和体验性不足,也注重文化的发掘,主要为舞台剧表演、穿民族服饰拍照等。比如皇城相府、平遥古城、西安曲江大唐芙蓉园等景区均有相关文化的展演。相当部分是比较成功的,比如像杭州的宋城景区,河南开封的清明上园景区;一些少数名族地区、海滨度假胜地、美食王国的饮食文化体验等都带给了游客丰富而深刻的体验。但与此同时,因为旅游资本的投入,逐利成为了类似很多节目的最终目的,或者因为旅游产品开发设计水平有限,导致出现了诸如:表现文化的载体不够多元化,商业气息过浓,甚至个别的还动了邪念,欺骗游客的不良现象。比如少数民族婚事“入洞房”、佛教寺院承包算命、烧高香、许愿灯等。

(三)旅游景区产品参与性不强

现在人文景区的产品更多的带领游客进行现场讲解和参观,个别景区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编排了舞台剧等表演形式。比如平遥县衙的审案表演,皇城相府的文化汇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游客均是看客,能否让游客充当“演员”,有机会体验“县官”“犯人”“兵丁”“状师”等类似的角色(当然,让每个游客都参与的可能性也不大)。舞台演绎等形式虽然丰富了游客体验,但游客更多的还是只有视觉和听觉的参与。嗅觉、触觉、味觉等感官并未获得相应的体验。

无论是舞台剧的表演还是影视剧的展演,游客均无法参与其中,还是作为“观看者”的身份在外旁观。游客无法参与到产品中,拥有“感同身受”的感觉。

二、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

(一)总体管理与控制

旅游景区的管理要坚持长期规划、总体控制的政策,这是一个需要从游客到景区再到政府的全程空间管理,想要做到这一点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政府方面。政府要给予大力的支持,要大力度支持和鼓励公众参与规划,并制定相关的旅游行业务规范,严格监管企业开发行为游客方面。通过景区及政府多方面宣传对游客进行教育及沟通,培养负责任的旅游者政策方面。在政策上,可以是推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以粮代贩”等保护政策,做好景区环境保护。

(二)项目配置坚持差异性、特色性和参与性原则

我国各区域的旅游景区相似度极大,各景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过多借鉴其他景区的特点,缺乏改变和创新,因此导致旅游者缺乏新奇特的旅游体验。因此体验经济时代,要求旅游景区建设规划中充分体现差异性、特色性和参与性。差异性是为了充分体现景区区别于其他景区的新鲜感。具体做法和要求有首先要求景区产品要有特色,具有唯一性,即独特性其次景区产品要具有第一的特征最后要给顾客多种选择。特色性要求景区要有鲜明的主题,供游客某种独特的旅游体验,让游客对景区有地方感,旅游项目与其他任何项目一样,都会衰老,所以维持独特性及新鲜感的根本是项目持续创新。参与性即重视游客的旅途体验。在旅游管理中,游客不仅是被管理的主要对象,还是旅游体验的主体,想要获得更优质的景区管理效果,就必须重视游客的旅游体验,重视游客对产品设计的参与性。在实际执行时,可由游客来参与产品的设计,或者是提建议,或者是自己组装,为游客提供真正需要的个性化产品。

(三)更加注重旅游景区消费环境的体验性设计

越来越多的景区注意到景区周边环境对于旅游景区的形象的重大意义。以西安大雁塔为例,曾经大雁塔被周边密布的民居所包围,连景区都难找后来西安市对大雁塔景区周边环境进行了重新的规划和设计,现如今的大雁塔兴建了大雁塔广场和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增加了陕西民俗的雕塑和演艺,大大提高和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其他诸如西安古城墙的修复、平遥明清一条街、南京秦淮河、山西的汾河公园、运城的关帝庙景区,均在旅游景区发展过程中,加强了景区环境的塑造。

结语:

快乐的游客体验是由新鲜感、亲切感与自豪感构成的,要塑造快乐的游客体验,景区应根据产品差异性、参与性与挑战性原则配置旅游产品与服务。同时,在开发与经营过程中保持生态与文化的多样性,促进社区的发展。忽视游客体验与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是造成中国旅游景区经营失败的根源。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景区既要为游客创造快乐体验,又要保护地方资源与环境并促进社区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理明,陈秋华,修新田.基于体验经济视角的九鹏溪景区低碳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6(03):87-91.

[2]刘少艾,卢长宝.价值共创:景区游客管理理念转向及创新路径[J].人文地理,2016,31(04):135-142.

[3]廖四顺.体验经济背景下人文旅游景区发展趋势探讨[J].未来与发展,2017,41(04):57-60+56.

论文作者:李勣譞1,郑雪冰2,王玮3,刘婉4,王丰5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体验经济时代下的旅游景区管理模式探讨论文_李勣譞1,郑雪冰2,王玮3,刘婉4,王丰5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