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吡菌酰胺专利技术分析
芦 婷 赵雪纯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天津 300304)
摘 要: 氟吡菌酰胺是拜耳公司开发的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是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还是新一代优秀杀线虫剂。文章主要分析了氟吡菌酰胺的国内外申请量变化趋势、重点申请人、全球专利申请地域、国内各省市申请量等专利信息,探讨了氟吡菌酰胺专利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农药领域的研发主体在拓宽研究思路方面提供参考信息。
关键词: 氟吡菌酰胺 专利 技术
1 引言
氟吡菌酰胺,英文名称:fluopyram,化学名称:N-{2-[3-氯-5-(三氟甲基)-2-吡啶基]乙基-α,α,α-邻三氟甲基苯甲酰胺},商品名称:路富达,CAS:658066-35-4。氟吡菌酰胺是是拜尔农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拜耳公司)于2003年开发的一种新型吡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类杀菌剂,是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用于防治包括葡萄、梨、核果、蔬菜和大田作物等在内的70多种作物上的灰霉病、白粉病、菌核病和褐腐病等,也可以防治香蕉叶斑病[1]。氟吡菌酰胺还是新一代优秀杀线虫剂[2]。本文主要分析了氟吡菌酰胺的国内外申请量变化趋势、重点申请人、全球专利申请地域、国内各省市申请量等专利信息,探讨了氟吡菌酰胺专利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农药领域的研发主体在拓宽研究思路方面提供参考信息。
图 1氟吡菌酰胺结构
2 氟吡菌酰胺专利技术分析
为了获得国内外氟吡菌酰胺的专利申请状况,以分类号A01N和相应的关键词在CNABS和VEN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人工删除不相关的专利,最终获得729件专利,其中,国内专利申请451件。
在项目区内有三处乱挖乱采的砂石坑,按照湿地恢复治理的要求,不采取简单填埋措施进行处理,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利用河道疏浚及河道重塑,将3处砂坑改造为人工湿地,砂坑总设计面积13 256 m2,其中,1号砂坑面积5 912m2,2号砂坑面积4 078 m2,3号砂坑面积3 266 m2。将村内排洪渠与沙坑连通,砂坑与河道主槽连通,排洪渠水流含沙量较大,通过沙坑沉淀净化后进入河道主槽。三处沙坑的底设计标高以现状底高程为基准,进行适当平整,只采取适量开挖且不回填的措施进行处理。
2.1 国内外申请量变化趋势
国内申请趋势方面,根据图2所示,可以将2003年至2018年间专利申请量变化分为如下三个阶段:(1)探索萌芽期:2003~2006年;(2)稳定增长期:2007~2009年;(3)快速发展期:2010~2018年。
图 2国内氟吡菌酰胺专利申请趋势
2003年至2006年是国内氟吡菌酰胺领域专利申请的探索萌芽期,每年申请量只有几件,2003年8月8日拜耳公司向中国专利局提交了一份发明名称为“新型2-吡唑基乙基苯甲酰胺衍生物”的专利申请,该专利申请是自我国专利制度建立以来的第一份有关氟吡菌酰胺的专利申请。
地球沿自己的轴心转动,并以24小时制式显示时间;细看下小巧的月球伴着地球,沿着轨道每29.53日完成绕地球一圈,与天上的明月无异,围着地球的精准月相运作显示是Grand Récital机心五项技术专利其中之一,运行122年只会有一天误
在130 ℃条件下分别进行带壳、不带壳烘焙10、20、30、40 min,种籽衣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如图 2所示。与未烘焙种籽衣相比,种籽衣经过不同条件烘焙后总黄酮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带壳焙烘焙种籽衣在20 min总黄酮含量较10 min略微上升后,继续烘焙总黄酮含量又会下降;不带壳烘焙的种籽衣总黄酮含量在10~30 min时间段呈现上升趋势,随后在40 min时降到最低。
如图6,氟吡菌酰胺的专利申请主要来自德国,占全球该领域总申请量的25%,主要是由于拜耳和巴斯夫公司在氟吡菌酰胺领域的占据大多数申请量。排名第二的国家是中国,占据全球申请量的19%,说明国内申请人看到了氟吡菌酰胺的市场潜力,重视氟吡菌酰胺的专利布局。其它申请量较多的国家和地区为美国、欧洲专利局、日本、越南、瑞士、法国、俄罗斯,分别占该领域总申请量的16%、14%、6%、5%、5%、3%和3%。专利申请地区集中度较高,这与氟吡菌酰胺的起源关系密切,以及与全球知名农药公司的分布有关。氟吡菌酰胺最先由德国的拜耳公司研发,之后由于其显著的药效,越来越被各大农药公司重视,开始对其进行专利布局。并且,随着农药复配应用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企业开始开发各种能够产生协同增效作用的含氟吡菌酰胺的复配农药。
图5对国外申请人申请量排名进行了统计。国外申请人方面,拜耳公司的申请量排名首位,如此高的申请量显示出了拜耳公司在氟吡菌酰胺领域的显著优势。除了拜耳公司,巴斯夫公司的申请量排名第二,巴斯夫是德国著名的农药企业,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此外,陶氏、先正达和住友化学公司也有较多有关氟吡菌酰胺的专利申请。
2010年至2018年是氟吡菌酰胺领域专利申请的快速发展期,每年申请量在30-70件左右,2015年申请量达到了最大值,该时期的专利申请主要涉及氟吡菌酰胺与其它农药的复配,并且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农药企业逐渐崭露头角,开始大规模布局专利,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进步。
图 3国外氟吡菌酰胺专利申请趋势
图4对国内申请人的申请量排名进行了统计。国内申请人集中在企业,在排名前十一的申请人中,十位为农药企业,海利尔药业公司和广东中迅农科公司的申请量最大,从专利申请量整体分布来看,我国专利申请较为分散、不够集中,大多数企业的申请量较低,缺乏像拜耳、巴斯夫等行业领先企业,反映了我国农药的科研实力距离国外先进企业还有一段距离。
对于迅猛增长阶段,由于对氟吡菌酰胺的复配及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专利申请量明显增长,巴斯夫、陶氏、杜邦等国际农药巨头企业也开始加入氟吡菌酰胺的竞争中,这也对氟吡菌酰胺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007年至2009年是国内氟吡菌酰胺相关专利申请的稳定增长期,每年申请量大约十几件,相比于探索萌芽期有明显增加,该时期的专利申请主要涉及氟吡菌酰胺与其它农药的复配。
对于稳定发展阶段,氟吡菌酰胺的合成、应用、复配等方面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国际农药巨头企业对氟吡菌酰胺的专利申请开始趋于稳定。
2.2 重点申请人
对于探索萌芽期阶段,这一阶段氟吡菌酰胺还处于研发阶段,申请人主要是氟吡菌酰胺的研发单位拜耳公司,虽然这一阶段的专利申请量较少,但这些专利价值非常高,大部分都是本领域的核心技术。
图 4国内申请人排名
国外申请趋势方面,根据图3所示,可以将2003年至2018年间专利申请量变化分为如下三个阶段:(1)探索萌芽期:2003~2006年;(2)迅猛增长期:2007~2013年;(3)稳定发展期:2014~2018年。
图 5国外申请人排名
2.3 全球专利申请地域分析
种畜禽(含精液、胚胎等其他遗传物质)是非常重要的物种资源,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一个优良畜禽品种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繁殖过程才能获得较稳定的遗传特性,但是毁坏只需一朝一夕。我们在鼓励培育优良畜禽品种的同时,更应加强种畜禽生产经营行为的管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批作为重要的手段,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图 6氟吡菌酰胺全球申请人国别分布
2.4 国内各省市申请量
图7对国内各省市专利百分比进行了统计。申请量排名靠前的分别是广东、山东、陕西和江苏。其中,广东的申请量占比达到了29%,排名第一,这主要是由于广东中迅农科、深圳诺普信农化、广州市真格农业、佛山市普尔玛农化等国内知名农药企业分布在广东。山东、陕西和江苏的申请量紧随其后,分别占比在23%、14%和13%以上。广西和浙江的申请量排名为第5和第6,分别占比在7%和4%。其它各省市自治区的竞争力稍显不足。
图 7氟吡菌酰胺国内申请人分布
3 总结
我国在氟吡菌酰胺的研究方面起步比较晚,我国专利申请较为分散、不够集中,反映了我国农药的科研实力距离国外先进企业还有一段距离。因而,推动氟吡菌酰胺的系统研究和大范围的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对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集中概括。报告提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1];“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1]
参考文献
[1]杨子辉,等.新型杀菌剂-氟吡菌酰胺研究进展[J].当代化工研究,2017(4):103-104.
[2]周大纲,新一代优秀杀线虫剂氟吡菌酰胺[J].世界农药,2016(5):61-63.
Patent Analysis of Fluopyram
Lu Ting Zhao Xue-chun
(Patent Examination Cooperation Center of the Patent Office ,CNIPA ,Tianjin 300304)
Abstract :Fluopyram is a novel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 fungicide developed by Bayer.It is a broad-spectrum,systemic fungicide with protective and therapeutic effects,and is a new generation of excellent nematicides.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application trends of fluopyram,the key applicants,the global patent application area,the domestic patent applications and other patent information,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luopyram patents.The research provides reference information in broadening research ideas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nits.
Key Words :Fluopyram;patent;analysis
作者简介:
芦婷(1992-),女,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专利审查员,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农药化合物;E-mail:195095776@qq.com。
赵雪纯(1992-),女,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专利审查员,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土壤调理剂,储热材料;E-mail:524075189@qq.com。赵雪纯对本文贡献等同第一作者。
标签:氟吡菌酰胺论文; 专利论文; 技术论文;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