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怀化 418000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诊治要点和方法。方法:从我院2012年07月~2015年12月间新生儿病房收治的低血糖患儿中随机选取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50例。对照组患儿仅采用喂奶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使用葡萄糖静滴治疗,对全部患儿的病因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患儿的疾病预后情况。结果:100例低血糖新生儿中,围生期有窒息史19例(19.0%),早产儿41例(41.0%),喂养困难21例(21.0%),低体重儿10例(10.0%),败血症患儿8例(8.0%),母亲有糖尿病史11例(11.0%)。研究组(94.0%)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地高于对照组(74.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出生后,加强血糖监测,在常规喂奶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静脉滴注纠正血糖,是改善新生儿低血糖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低血糖;新生儿;诊断;治疗
新生儿低血糖为新生儿病房中的常见病和高发病,约占新生儿疾病的3~11%。由于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表现易被原发疾病掩盖,临床上常常存在漏诊情况。但是若不及时纠正低血糖症,可能会对患儿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如引发低血糖性脑损害后遗症,严重威胁了新生儿的生命健康[1]。本文从我院2012年07月~2015年12月间新生儿病房收治的低血糖患儿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诊治要点和方法。现将具体研究过程与结论作如下陈述性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从我院2012年07月~2015年12月间新生儿病房收治的低血糖患儿中随机选取100例进行临床观察和研究。病患纳入标准:符合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诊治标准;血糖监测水平均低于2.2mmol/L;临床上无症状或有反应差、喂养困难、肌力下降、发绀、呼吸暂停、惊厥、体温波动大以及嗜睡等表现。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未签署知情协议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50例。研究组中,男28例,女22例,日龄3~27d,平均日龄为(9.78±2.04)d,早产儿11例,足月儿39例。低血糖出现在出生后1d内31例,在出生后第3d有15例,在出生4d及以后有4例;对照组中,研究组中,男27例,女23例,日龄4~29d,平均日龄为(10.03±2.11)d,早产儿10例,足月儿40例。低血糖出现在出生后1d内29例,在出生后第3d有16例,在出生4d及以后有5例。将两组患儿的日龄、性别构成、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采取微量血糖监测方法对两组患儿作初步筛查,血糖监测结果显示异常者再采集静脉血行近侧全血检查,分别于确诊4、12、24、72h时对患儿的微量血糖水平进行持续监测,直至结果正常。诊断标准为:足月儿:出生3d内血糖水平<1.68 mmol•L-1,出生3d后血糖水平<2.24 mmol•L-1,则诊断为低血糖。早产儿与低胎龄儿:出生3d内血糖水平<1.12 mmol•L-1,则诊断为低血糖。
1.2.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采用喂奶治疗,经口喂奶,每隔2h喂奶一次。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使用葡萄糖静滴治疗。对无临床症状的患儿,确诊即日开始给予10.0ml/kg的葡萄糖(10%)鼻饲,给药30min内再复查血糖,若仍存在低血糖,则给予葡萄糖静滴治疗。对于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儿,根据患儿的胎龄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1)足月儿:给予2.0~4.0ml/kg的葡萄糖(25%)静脉推注,以每分钟6.0~8.0mg/kg的葡萄糖(25%)的滴速维持,并在给药30min后复测血糖水平,之后每隔1h测量一次,直至血糖水平趋于稳定[2]。(2)早产儿:给予2.0ml/kg的葡萄糖(10%)静脉推注,以每分钟6.0~8.0mg/kg的葡萄糖(10%)的滴速维持,并在给药30min后复测血糖水平,之后每隔1h测量一次,直至血糖水平趋于稳定。给药过程中严格控制滴注速率,以免引发反跳性低血糖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统计两组患儿的低血糖病因构成情况,并观察连续治疗1周后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痊愈:给药24h后,患儿血糖恢复正常;显效:给药24h后,患儿血糖指标明显改善;无效:给药24h后,患儿血糖指标未见显著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针对上述基础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统计方法以 χ2检验为主,对比以P<0.05为存在显著差异及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低血糖病因构成情况。
详情如下:100例低血糖新生儿中,围生期有窒息史19例(19.0%),早产儿41例(41.0%),喂养困难21例(21.0%),低体重儿10例(10.0%),败血症患儿8例(8.0%),母亲有糖尿病史11例(11.0%)。
2.2 比较两组患儿的具体治疗效果。
经药物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具体治疗效果详见表1,可知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地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4,P<0.05)。
3 讨论
葡萄糖是人体大脑能量的主要来源,但是人体脑细胞能够储存的葡萄糖较少,仅能够维持数分钟脑活动的能量需求,同时与其他组织相比较,脑组织无法利用机体循环中产生的游离脂肪酸,脑细胞所需的全部能量基本都来自于血糖[3]。尽管脑组织在缺糖时可以利用酮体,但是通常酮体的形成耗时较长,无法满足急性低血糖的需要。人体在血糖水平过低的情况下,脑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机制将发生改变,进而引发脑细胞损伤,甚至引发脑细胞坏死等严重后果[4-5]。本次研究结果的相关数据显示,100例低血糖新生儿中,围生期有窒息史患儿占19.0%,早产儿占41.0%,喂养困难占21.0%,低体重儿占10.0%,败血症患儿占8.0%,母亲有糖尿病史占11.0%。上述数据提示,早产、围生期窒息、体重过低、败血症等因素均可诱发新生儿低血糖症。早产儿由于摄入量低,不具备成熟的糖原异生、分解酶系统功能,阻碍了葡萄糖合成进程。围生期窒息发生后,缺氧会加速无氧酵解及糖异生。体重较轻的新生儿体内胰岛素细胞功能由于存在暂时性低下的原因,也可引起低血糖。同时,新生儿机体感染后,其体内的酶活性降低,细菌内毒素对糖的利用率较高,患儿处在应激状态下,机体代谢活动也将进一步增加,导致糖消耗量上升,从而引发低血糖。对于新生儿低血糖,目前临床多采取尽早进开奶以及使用葡萄糖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结果表明,该种治疗方案能够及时、有效地纠正患儿的血糖,减少低血糖对患儿脑细胞代谢以及发育的不利影响,进而改善其疾病预后结局。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4.0%,证实了葡萄糖静滴对于减轻患儿的低血糖症状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大量文献研究中指出,在利用葡萄糖静滴纠正低血糖时,需加强血糖监测,注意控制滴注速率,才能有效避免出现反跳性低血糖并发症。综合上述观察和研究,在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诊治工作中,持续进行血糖监测,提倡尽早哺乳,同时及时确诊并应用葡萄糖液纠正低血糖,有助于减少低血糖症对患儿脑细胞代谢的影响,阻止脑细胞水肿、坏死等并发症发生,对于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改善其预后结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泉. 12例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医药指南,2011,23(14):100-101.
[2]陈萍. 新生儿低血糖症76例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1,08(19):2937-2938.
[3]齐光昭. 54例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断与治疗[J]. 吉林医学,2012,27(03):592-593.
[4]徐建营,郑至兰. 新生儿低血糖症86例临床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08(16):2199-2200.
[5]高海燕. 新生儿低血糖及新生低血糖脑损伤的认识[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0(23):136-137.
论文作者:刘少华1,明靖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低血糖论文; 新生儿论文; 患儿论文; 血糖论文; 葡萄糖论文; 早产儿论文; 水平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