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八大家小学 224300
摘 要:人们的语感,虽然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更多的是后天训练的结果,它需要经过一定时期的丰富的知识积累和一系列的思维训练之后才能形成。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进行语感训练,有效地培养语感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感培养 语文教学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吕淑相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重视诵读,培养学生语感的敏感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它既是感受语言的过程也是训练语感的开始,而诵读是将语言的学习、语感的培养、情感的熏陶三者有机结合的纽带。一般来说,人对言语的把握主要靠直觉。因此,要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直觉多读、熟读,同时将客观的言语对象内化为主观的语感图式。也就是说,在诵读的过程中,要通过语言的抑扬顿挫以及语速的快慢缓急,把语言中包含的音、意、情、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二、启发想象,培养学生语感的准确性
语言文字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想象来推进感知和内化,也只有通过想象的中介作用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作者所传达的复杂的感情信息,进而达到读者与文本之间的情感共鸣。现行教材中的许多文章为读者留下了想象、创造的空间。因此,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还原到所代表的事物和现象中去,从而走进作者所描绘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善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在感悟“儿子了不起”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想象:阿曼达在废墟下整整煎熬了38小时,在这漫长的38小时里,他会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以情激情,让学生感悟到“儿子”那种无比乐观的性格和无比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阿曼达。
通过比较,揣摩用词,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用词的精确性,增强学生对语言运用的准确性的感受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那些对表现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情感具有重要作用的词语,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反复琢磨,体会作者用词的匠心,训练学生的语感。1.换词比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教“……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一句中的“飞”字时,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这里的“飞”字可以换成哪些词?而后引导学生将“飞”与这些词作比较,思考哪个词用得更好,为什么?通过反复比较、琢磨,就可以体会到“飞”字传神地反映出了牧民迎宾的急切心情,令读者也不禁被牧民的热情好客所打动。2.删减比较。如:“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中的“那么……那么……”是很、非常的意思,这一点学生不难理解,但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应进一步挖掘、推敲这个词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我们不妨先删去原句中的“那么……那么……”这个词,然后将这一删减的句——“空气清鲜,天空明朗”与原句作个比较,便能感受到作者初到草原时那种对草原由衷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这样的删减比较,学生不仅准确地领会到词的意思和情味,还提高了鉴赏能力,获得了语感。3.联系比较。例如在学习“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一句中的“飞”字时,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本段中描写汽车行驶的四个句子,联系起来比较一下:这几个句子有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前三个描写汽车行驶的句子用“走”,而这一句又用“飞”呢?一比较,学生顿时恍然大悟:牧民的热情好客深深地感染着作者们,他们的心在飞,感情在飞,急切盼望着能早点到蒙古包与主人见面。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语感的丰富性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把学生带入人文字描绘的意境,使学生理解教材的语言形象。如:《水乡》一课,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课文在对“绿色堤岸上的美丽景色以及彩色的田野”等景物的描写中,有观察,有联想,有动有静,展示了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怎样让学生走入这迷人的图画呢?如何较好地理解“水乡的景色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呢?我们认为,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雨中的江南水乡,看到那绿色的堤岸、彩色的田野、绿色环绕的村落、倒映水中的拱桥,从而使他们自然产生美的感受,进而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为培养其“长效语言”打下基础。
教师还要善于把学生带入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那样:“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语感训练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值得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去研究和探索。实践证明,加强语感训练,能够充分发挥语文的学科魅力,给语文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能使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质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毛光伟 语感——语文教学的支点[J].语文学习,2011,(02)。
[2]张翠芳 品味语感魅力,致力语感培养[J].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2018,(08)。
论文作者:张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总第3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4
标签:语感论文; 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语言文字论文; 作者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总第3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