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思维能力,即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的行为表现以及创新、问题求解、决策和批判性等思维能力,是适应未来多变社会的必备能力。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与教育理论中的“以生为本”内旨相同,即让学生成为课堂舞台的主角,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以让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探索为宗旨,实现思维的拓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德馨”、“心健”、“明法”、“爱国”的四维素养,以及拥有辩证思维解决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遵循“以生为本”,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教学策略,让课堂成为思维的训练场。
一、以需要为本——打造思维参与的“心动”课堂
教育理论认为,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源于学习任务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和个人实现目标可能性的估计,学习任务对学生而言越有现实意义,教学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内容的“意义”所在,让学生“心动”,才能最大程度地参与课堂。在一节“有意义”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在动,创新能力、决策力和问题求解等高阶思维能力自然会大大增强。
“做聪明的消费者”一课涉及到的法律理论,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但放眼生活,学生就是消费活动的参与者,有着消费体验。所以我设计了“我是小小消费者”的序列化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消费行为,提出自己在消费中遇到的困惑,启发他们从课本上寻找理论,提出“锦囊妙计”。我还提供了学生最熟悉的家家悦超市的教学素材,通过商品的标价、生产日期等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消费者享有的知悉真实情况权;通过家家悦集团营销模式的素材,随即给学生呈现问题:1.家家悦集团在消费环境中担当着哪种角色?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还需要哪些主体的努力?2.家家悦集团的营销模式启示我们在市场经济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基于学生对超市本来就有的熟悉感,学生顺利地理解和运用了这个板块的知识。
课堂中,有意识地创造学习内容的“意义感”,让学生的思维经历分析实际问题——进行问题本质的归类——寻求理论依托——提出创新性建议——解决实际问题的历程,实现了高阶思维养成的序列化步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任务的实际意义,学习的成就感由此而生发出来。
二、以生活为本——打造思维活跃的“情动”课堂
建构主义指出,到现实世界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是学习者要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最好方法。高级的认知功能是不能靠大脑独立完成的,需要与外部世界互动才能达到高级认知的目的。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尝试“直接体验式”的教学,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道德品质”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重要一环,在初四总复习阶段,需要将所学的品质进行汇总,然而单靠记忆课本上单纯的文字表述,很难将知识进行内化,我便尝试了“直接体验式”复习教学方式,我让他们去校园中捕捉身边的道德模范,身临其境进行“校园采风”,在经过一系列的“校园大搜索”之后,我和学生一起提炼出了美德典型,并作了中考链接:走廊中的最美教师展评版,彰显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美好品质;宣传栏上的拾金不昧好事榜,体现的是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行;看到操场上备战体育中考的同学,感悟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的坚强意志,以及同伴相助的合作之美;偶遇的校园风景:一位同学在残缺的井盖周围停留,提醒过往的老师和同学,彰显了身为学校一员的责任感和对生命健康权的敬畏和保护……熟悉可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产生了探究的热情,看似抽象的道德理论有了灵魂,让学生畅游思维的海洋,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体验式教学其实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有生命力的真实学习情境,将抽象理论与鲜明的生活相结合,进行独具个人思想的整合与评价,在这个过程中,高阶思维能力自然养成。
三、以认知为本——打造思维进阶的“思动”课堂
问题是高阶思维发生的动力源泉所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设置科学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步步深入到情境中来,在反思—探究—生成—批判—解决的过程中展开思维。而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同样要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阶梯式的设问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以对社会热点“垃圾分类”的探讨为例,首先,出示关键词:垃圾。提出问题:1.在日常的生活中,谁是垃圾的制造者?2.有市民说:垃圾处理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你认同吗?为什么?3.作为小公民,你能为有效处理生活垃圾做什么? 问题1属于低阶问题,学生能轻松解答,问题2在问题1的基础上展开,也能顺利得出结论,问题3,则是稍微高阶的问题,需要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和自身实际做出思考。老师趁热打铁,提出垃圾分类这一绿色处理方式,提出更高一阶的问题:你愿意每次都将垃圾分类吗?为什么?让学生陷入思考。阶梯化问题让学生思路逐步展开,通过问题的生成和批判提高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和辨识力,逐步领会“积极承担责任”这一正向的价值观。
阶梯化问题设置,让学生激活头脑中的旧知识体系,教师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瞄准学生理解偏差的“最佳讲授区”和应进行启发的“最佳讲授期”,让学生的思维走阶梯,一步步提高问题求解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任务,打造让学生“心动”,即高课堂参与度;“情动”即有品德成长;“思动”即思维能力拓展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将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论文作者:徐小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1月总第1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课堂论文; 高阶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为本论文; 道德论文; 《教育学》2019年11月总第19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