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其药物治疗论文_葛佳佳,王敦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其药物治疗论文_葛佳佳,王敦建

徐州医科大学 221300

【摘 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很多老年人常见的带状疱疹后遗症,很多人不明白带状疱疹在治疗后为什么还会继续疼痛数月甚至数年,也不会合理用药,对于长期处于疼痛中的老人是非常痛苦的。本文旨在帮助老年人了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机制及药物治疗办法,使老年人能够认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并合理用药。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药物治疗

引言: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后遗症,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特别常见,可能与其免疫力下降有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嗜神经性,会沿着神经分布并移行到脊髓后根神经节中,长期甚至永久潜伏,一旦病毒在刺激时激活,就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疼痛。

1 发病机制

中枢机制:1.VZV活化导致背根神经节的炎症,中枢神经系统感受伤害的通路发生改变,传入神经阻滞,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疼痛信号传递神经元的活动性异常升高;2.当传入神经纤维损伤时,剩下的粗初级传入神经纤维与脊髓疼痛信号传递系统形成新的连接;3.传入脊髓的A 纤维长芽等引起脊髓和脑中枢的敏化;4.脊髓抑制性神经元的功能下降。

外周机制:1.由于病毒侵害损伤,神经背根节细胞完整性遭到破坏,导致快钠通道mRNA的调节,引起异常放电而产生疼痛;2.神经元或神经纤维损害导致绝缘能力减弱,一个神经元或者神经纤维的放电可以引起其它神经元或者神经纤维兴奋,使放电神经元数目增加,引起痛觉超敏;3.损伤的神经可促进神经生长因子NGF的释放,从而诱导交感神经向DRG长芽而支配其活动,交感神经对损伤的神经元起到兴奋作用,引起疼痛过敏。

其他机制:可能与患者心情抑郁等神经因素有关。

2 药物治疗

2.1镇痛药

麻醉镇痛药可以激动中枢阿片受体产生镇痛的作用。短效制剂用于急性痛,而对于长时间疼痛的患者可以选择缓释制剂,如美施康定等。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便秘,甚至产生严重的呼吸抑制。解热镇痛抗炎类药物则是作用于外周,通过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对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也有文献称解热镇痛抗炎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不起作用,但是和中枢镇痛药联用可减轻疼痛,其中普瑞巴林的效果相对较好,也会产生一定的胃肠道的不适。

2.2抗病毒药物

带状疱疹本身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所致的一种皮肤病,外面皮肤虽然恢复如初,但是仍会感到疼痛,体内仍有这些病毒的存在,故抗病毒药物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些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法昔洛韦主要是治疗带状疱疹发作时和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可以加快治愈带状疱疹和减少老年人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推荐成人剂量为10mg/kg,每8h 一次,连续7d,儿童为 500mg/m2,每8h一次,连用7d。

2.3抗抑郁剂

三环类抗抑郁药可以增加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以及阻断电压依赖钠离子通道和肾腺素能受体,调节疼痛下行通路来发挥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作用,如阿米替林、去甲替林和地昔帕明。有研究表明,阿米替林效果最好,但是不良反应也很大,容易引起抗胆碱能和体位性低血压等,去甲替林耐受性较好,地昔帕明的疗效不如阿米替林。三环类抗抑郁药可以引起眩晕、镇静、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最严重的是会引起心脏毒性,如心肌梗死等,所以对一些心脏不好的患者应该避免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抗癫痫药物

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阻滞可兴奋细胞膜的钠通道可作为抗癫痫药物应用,到目前仍在广泛使用,临床上也可作为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的用药。同时在临床试验中,进一步验证了奥马西平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也有疗效。Criscuolo S等人在实验中对一些对加巴喷丁没有良好效果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再给予奥卡西平单药治疗8 周,逐渐加量直到维持剂量900mg/d。结果显示,1 周后表现出有效性,对后遗神经痛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而且只有极少数患者对奥卡西平出现轻中度的头晕、恶心等不适。因此,抗癫痫药奥卡西平等药物可以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起到治疗作用。但是也应该注意到这方面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引起皮肤红斑、脱皮、低钠血症以及一些全身症状(镇静,头晕等)。有报道约翰逊(Stevens-Jon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等严重不良反应,故在应用时要及时加强疗效和不良反应监护。

2.5贴剂

利多卡因(lidocaine)贴剂可以透过表皮至真皮层,阻止钠通道、降低外周伤害性感受器的敏感性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达到镇痛效果,但是会经常出现局部红斑和皮疹的不良反应。

辣椒碱贴剂是通过感受伤害的周围神经纤维选择性兴奋,然后脱敏,使与疼痛刺激相关的P质释放和消耗,可起到镇痛消炎、活血化瘀的效果,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局部灼感。

2.6中药

朱晓红采用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8例,总有效率92.1%,临床证实本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可靠,但是配方复杂,不良反应也不明确,在这里中药部分不做列举。

参考文献:

[1]饶飞,张恩虎.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近况[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12):787-789

[2]张玮.抗病毒新药法昔洛韦[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7,18(1):58.

[3]Anon.Penciclovir—new antiviral cold sore croam[J].Pharmaceutical Journal,1996,256-781.

[4]Attal N.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neuropathic pain in primary care[J]. Rev Prat,2013,63(6):795- 802.

[5]Peter C,Watson H,Lee Vernich,et al. nortriptyline versus amitriptyline in postherpetic Neuralgia[J]. Neurology,1998,51(4):1166- 1171.

[6]Tiina Saarto,Phil J,Wi En. Antidepressants for neuropathic pain-a summary of 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J]. Journal of Neurology,Neurosurgery & Psychiatry,2010,81(12):1372.

[7]Criscuolo S,Auletta C,Brogi F,et al. Oxcarbazepine monotherapy in postherpetic neuralgia unresponsive to carbamazepine and gabapentin[J]. Acta Neurol Scand,2005,111(4):229-232.

[8]Wiffen Pj,Derry S,Moore Ra,et al. Carbamazepine for acute and chronic pain in adults[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1,66(1):2183.

[9]吴先伟. 姚世霞. 夏圣. 王战靖.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预防和药物治疗现状[J]. 实用疼痛学杂志,2011,7(2):134- 137

[10]朱晓.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8例[J].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7):649-649

论文作者:葛佳佳,王敦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7

标签:;  ;  ;  ;  ;  ;  ;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其药物治疗论文_葛佳佳,王敦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