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内容:图书馆服务的“长尾巴”_图书馆论文

微观内容:图书馆服务的“长尾巴”_图书馆论文

微内容:图书馆服务的“长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Web2.0的诞生带来了互联网观念的革命,其自由、开放、共享、互动的理念推动互联网服务向去中心化、社会化、个性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微内容以其鲜明的草根性、独特的创造性、广泛的参与性,从无到有并逐渐攻城略地,呈星火燎原之势。微内容尽管分散、细微、凌乱,但按照安德森的长尾理论(The Long Tail),只要利用得当,也能产生巨大的效益。作为大众信息服务工具的图书馆必须认真面对这一新的课题,丰富服务模式,让微内容成为图书馆服务的一条“长尾”。

1 微内容与“长尾”理论

1.1 什么是微内容

微内容是相对于传统媒介中的大制作、重要内容或宏内容而言的。学者Cmswiki给微内容的定义是:“最小的、独立的内容数据,如一个简单链接,一篇网志,一个图片、音频、视频,一个关于作者、标题的元数据,E-mail的主题,RSS内容列表等。”[1]如今,微内容已经悄然走进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与我们共生共息。“打碎然后聚合”的趋势正在成为互联网的最新动向。每个人都在“自媒体”的放大下成为信息的即时生产者、接受者和分享者,“去中心化”的结果是产生大量“碎片”,然后产生聚合“碎片”的需求,以便信息在个人和群体间更自由地流动[2]。微内容的价值被不断地发现、研究和利用,成为网络神奇力量的来源。

1.2 “长尾”理论概述

“长尾”(The Long Tail)这一概念是由《连线》杂志主编Chris Anderson在2004年最早提出的,用来描述诸如亚马逊和Netflix之类网站的商业和经济模式[3]。“长尾”代表着传统中不被重视的区域,“长尾”理论通俗地说就是一个极大的数(“长尾”中的产品)乘以一个相对较小的数(每一种“长尾”产品的销量)仍然等于一个极大的数,而且这个极大的数只会变得越来越大[4]。“长尾”效应绝不仅仅发生在经济领域,也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当然包括信息传播领域。“长尾”文化属于典型的Web2.0文化,对细微服务、细小存在、分散个体的重视和价值挖掘构成了“长尾”文化的基础。过去,当人们打开浏览器,首先想到的是去新浪、雅虎、搜狐;Web2.0时代,BBS、Blog、Youtube、Twitter等聚集的数亿网民组成了一条制造传播互联网信息的“长尾”,彰显了网络世界口耳相传的威力。

1.3 微内容的“长尾”特征

2010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简称CNNIC)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达到3.84亿,手机网民达2.33亿,手机网民成为互联网用户新的增长点[5]。微内容创作和阅读几乎没有门槛,传播和集合成本低廉,特别适合持有手机等阅读新载体的用户使用和交流。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个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在网络上写作、发布信息。发布主体多元化使发布的内容呈现广泛性、多元化的特征。“长尾”理论的核心是具有足够长的“尾巴”,提供足够的数量,以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通俗地说就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微内容的无数内容碎片和渠道碎片无疑集结成了一条无穷长的“长尾”。

2 微内容的优与劣

作为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微内容在社会性、参与性、即时性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优势,同样也存在着信息良莠不齐、系统性差、难以查找等弊病。如何兴利除弊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

2.1 微内容的优势

(1)广 微内容是由互联网上的全体用户创造的,因此数量十分庞大,增长的速度也非常惊人。

(2)快 微内容使信息实现了“自传播”。所谓“自传播”,即不需要信息制造者亲自传播,信息接受者主动成为信息的接力传播者,是信息自发传播的传播形式[6]。在信息“自传播”的过程中,个人发布的消息更快、更及时。

(3)真 微内容不是奉命而作,而是对生活点滴的记录,更少矫情掩饰,更易表达真情实感,更具有原创性,消解了传统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和独占。

(4)廉 信息在“自传播”的过程中,打破了传统信息的传播界限和范围,任何用户都可以传播和接收信息,并不需要为信息本身花费成本。

2.2 微内容的弊病

(1)“噪音”多 传统媒体时代,传播的高成本迫使人们在信息发布之前先对无效信息进行过滤;而网络时代,传播的低成本使得人们可以先发表再过滤。自由的表达和近乎零成本的信息传递导致信息的泛滥,有用和无用的信息缠绕交错。如何过滤“噪音”,成为所有“信息流”和“生活流”网站必须面对的问题。

(2)“承载”轻 微内容以“短平快”见长,难以承载和消化结构宏大、逻辑连贯、蕴涵深刻的文本。它随机、随便、随意,难以对知识信息进行深层挖掘和深入体验。

(3)“搜寻”难 伴随着微内容而来的去中心化,丰富了微内容的发布渠道和传播渠道,使得微内容天马行空、纵横恣意,同时也产生了内容杂乱无章的问题,加大了信息搜寻的难度。

3 图书馆服务的困惑

网络时代,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观念给图书馆服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纸质文献的作用日渐式微,数字文献、网络文献成为了重要的信息源,海量的信息还在通过不同渠道汹涌而来。从独领风骚到群雄割据,图书馆服务受到严峻的挑战。

3.1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资讯

资金的不足,出版的同质化,社会信息总量的几何增长和新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层出不穷,给图书馆的文献覆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造成馆藏资源的短缺。图书馆资源陈旧、老化和绝对量不足,面对信息爆炸所产生的海量资讯,图书馆资源尤显微不足道。

3.2 有界的阅览、无界的阅读

传统阅览受时空限制,必须在一定的时段内、在图书馆的某个地点才能实现,甚至还可能有身份、层级的限制。而实际上,读者的阅读需求更多的是随机的、随意的、随性的,因此,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服务势在必行。

3.3 有序的书本、无序的文本

图书馆的文献都是有序排放的,可以轻而易举地为人所用。但对于网络上不断更新变动的海量文献,如何使其从无序到有序,这对于传统服务而言是一个近乎无解的课题。

3.4 有力的保证、无力的保障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是图书馆对读者的承诺,而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下图书馆对于实现这个承诺多少有些力不从心。面对读者日益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传统服务越来越捉襟见肘。

4 微内容与图书馆服务

2010年4月,美国国会图书馆与Twitter达成协议,将收藏Twitter用户发布的消息,这标志着微内容开始在图书馆登堂入室了。数百年来的历史一直是记录社会精英的,与普通民众无缘。而耶鲁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副馆长、讲师弗雷德·沙皮罗(Fred Shapiro)指出:“这将是由普通人记载的历史新一章。”[7]当然,微内容本身并不会对图书馆服务形成“长尾”效应,必须经过图书馆的有效开发才能为我所用。经过多年的数字化建设,我国图书馆网络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功能已经具备了拓展服务的能力。RSS、SNS、BBS、博客、微博这些最流行的Web2.0工具已经开始在图书馆领域运用,使图书馆嵌入用户环境成为可能[8]。

4.1 依托Web2.0平台选择服务模式

目前,微内容的聚合工具主要有Tag、RSS、Friendfeed等,其核心价值在于降低用户挑选信息的成本,为用户提供高效率的阅读环境。例如,豆瓣网的内容没有经过标准分类,而是使用Tag让用户来决定所有内容的分类、筛选和排序。图书馆应创建面向社会、面向读者、体现本馆特色的微内容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将外界的微内容整合到图书馆系统中,并将图书馆生产的微内容推介出去,以使其在网络环境下更好地展示自己、服务读者。这个平台是平等的、开放的、个性化的、互动性的,读者可以无障碍地自由参与。其服务模式有以下几种:一是Web(互联网)方式,图书馆在现有Web网站上建立微内容下载专区,提供TXT、PDB等格式的电子资源供读者下载;二是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通讯协议)方式,建立图书馆WAP网站,使读者可直接用手机、掌上电脑等设备上网访问图书馆WAP网站,浏览或下载相关资源;三是RSS(聚合内容)方式,通过手机订制,图书馆为读者随时随地开展代查代检服务和内容推送服务,提供馆藏数据库或网络数据库即时查询。

4.2 利用多维资源提供服务内容

上海图书馆的“手机图书馆”已经具备了微内容服务的雏形,在提供书目查询、过期催还、预约借书等图书馆基础服务环节的基础上,又推出了电子书服务。读者可以通过手机移动阅读方式看电子书,在线阅读时可以做书签、笔记、下载,看某本电子书时可以提问、回答问题、写书评等。国家图书馆和清华大学图书馆等已经推出或即将推出类似的服务。图书馆拥有强大的纸质文献资源和数据库资源,可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如自编期刊论文的索引和摘录、经典文献的缩编等)提供具有自身特色的微内容服务。图书馆也可根据本馆特定读者群的特点和需求,将相应的网络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并向特定读者群推送,为读者在浩如烟海的微内容中提供有效的导航。

4.3 借助高端读者提升服务档次

微内容的即时性和分享性可以使相关信息迅速遍布于有相同兴趣爱好的群体。读者不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与图书馆之间建立了真正的互动交流。图书馆可以建立有关学科交流群,使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实现交流与互动。这种“自助餐”式的交流形式可以充分发挥高端读者的作用,聚合具有较高价值和专业水准的观点与意见,充分挖掘图书馆在学科服务上的潜力,弥补学科馆员在知识和能力上的不足。2001年创立的维基百科(Wikipedia)就是一个可借鉴的成功案例,在这个自由、开放、免费的百科全书中,人人都可以利用和编辑百科中的任何文章和条目。截至2010年6月,各种语言的维基条目已超过1 600万条,大大超出了1768年编制的《大英百科全书》,其中中文条目超过30万条[3]。

微内容的风生水起是Web2.0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信息传播模式,实现了网络化、交互式信息传播,这必定会促进数字时代图书馆服务的革命。微内容给图书馆带来的不仅是服务内容的扩展和服务方式的革新,更重要的是加深了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参与程度;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观念的更新和文化的嬗变。微内容开放的、可参与的、友好的模式将会让读者享受更多的便利和快乐,微内容的“长尾”效应将使其内容在图书馆中拥有足够的生命力,并使微内容在对宏内容的补充与丰富中化茧成蝶。

[收稿日期:2010-06-30]

标签:;  ;  ;  

微观内容:图书馆服务的“长尾巴”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