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中,积极引入了大量的技术,包括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优化电力电力配网的运行环境。在电力电力配网自动化建设中,推行运行优化的方法,加快电力电力配网自动化的发展速度,更重要的是完善电力电力配网自动化的运行环境,规避电力电力配网自动化建设中的风险,确保现代电网中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基于此,本文对电力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力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
电力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为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所需电能的持续稳定供应提供重要的保障。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越来越重视,故加强电力配网的结构优化与配网的自动化成为电力企业进行电网改造的主要内容。通过电网改造,能有效地提升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实现电网的可靠、稳定地自动化运行。
1运行现状
对于电力电力配网自动化而言,多数发展中城市的管理模式相对比较稳定,使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同时还能保证通信网的顺畅无阻。换而言之,电力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电力电力配网抵御能力相对较高
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电力电力配网主要是以单一变压器或电路形式存在,一旦发生故障,此种形式并不会对其他供电造成不利影响。由此得出,该种运行模式除了可以避免出现大幅度停电情况外,还能防止用电风险出现。
1.2缓解用电高峰时期的压力
夏季伊始,空调、冰箱等一系列电器的使用,促使城市频繁出现用电高峰期,极易造成大范围断电情况。但是,在我国实现配电力网自动化目标后,供电容量已经得到明显提高,不仅可以缓解用电供需矛盾,还可以避免部分地区出现超负荷用电情况。总而言之,我国很多城市已实现电容载比标准化控制的目标,不仅可以降低夏日出现的高峰用电情况,还可以更好对抗雷雨、高温湿热等较为恶劣的天气,从而为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提供保障。
1.3提高供电质量,确保供电更具可靠性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各城市供电过程中,可靠性相对较高的城市为北京,其可靠性达到99%以上,每年各用户出现停电现象时,停止时间约为7h。另外,对于我国一些郊区而言,其农村供电水平均已经得到改善,使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即在缩短当前停电时间的同时,还能对每年各用户出现的停电现象进行有效控制,将停电时间降至5h左右,与以往相比,停电时间已经得到明显降低,从而促进我国电网自动化的安全运行。
2电力电力配网的运行优化措施
2.1对电力电力配网中的不同设备进行合理选择
在电力电力配网设计中需要运用多种不同的设备,例如变压器与配电线路等。为有效地进行电力配网结构的优化,必须选择适合的供电电压等级。所谓的供电电压等级主要是指不同用电设备的电压等级。目前电压等级主要分为三种,即高压、中压与低压。在进行供电传输时,若电压的输送功率与容量相同,在流经电压等级较高的线路时,产生的电流也会较小,并且对于电能的消耗也会较小,因此可选择高压配电,例如可选用10kV的配电电压,若经济富裕,则可选择30kV的配电电压设备。当用户的用电量较大时,可采取中压配电为用户供电。同时,在未对用户发展规划产生影响的前提下,变电站可选择在接近负荷中心的位置进行建设,以此来减小电能的损耗。除此之外,还必须选择合适的变压器。作为电压转换的重要设备,变压器是电力配网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选择合适的变压器不仅有效地节约电能,同时可极大地降低运行成本,为电力企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提升电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
为提升电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电力企业的技术人员可通过减少用电设备的无功耗来实现。在管理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加强对用户的讲解,确保用户尽可能的选择功率因数较高的设备,例如选择同步电动机等。同时也可以通过选用静电电容器来实现无功补偿,主要原因在于静电电容器可产生超前的电流,以抵消滞后的电流。
2.3加强对输电线路与杆塔的建设
输电线路与杆塔是电力配网中的基础设备,在进行电力配网结构优化时,必须加强对输电线路与杆塔的建设。为加强杆塔的建设,必须加强地基的施工建设。在进行建设时应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的勘察,例如在建设中若遇见淤泥土质,则必须对地基进行加固。在输电线路选择时,必须确保线路具有良好的防潮与防腐蚀性能。
3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的建议
3.1对电力配网的电能负荷进行自动计算
作为电力配网设计的基础部分,对电能负荷进行计算可得知线路的负荷能力,为选择适合的变压器与输电线路提供充分的依据,同时也可较为准确的计算出供电设备的运转功率与电能消耗。然而人工的计算会产生较大的偏差,不利于上述工作的进行,因此在进行自动化建设中,可引入计算机,利用计算机对电能负荷进行计算。目前计算电能负荷的方式主要包括如下三种方式,即单位面积法、需要系数法与单位指标法。选择不同的计算方式需要参照不同的参数,例如若选择单位面积法进行计算,则必须对单位面积的用电负荷进行计算,将结果作为参数,以计算出整体的电能负荷。除此之外,在进行自动化的设计中,必须利用计算机来加强对电力配网的监控,避免出现电力配网故障。
3.2加强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加强对电力配网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可有效的提升电力配网的运行效率。目前电力企业主要采取人工方式对电力配网的运行进行管理,例如对电网的数据采取人工抄录的方式进行,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对于数据的准确性无法进行保证。目前信息化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进步,加强电力配网的自动化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只有加强电力配网的自动化建设,才能有效的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并且加强电力配网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可有效的加强对电力系统工作的监管。不论是哪一环节或者是哪一设备发生故障,计算机都可及时的进行自动反馈,为维修人员提供第一手资料,及时进行排障工作,避免对用户的正常用电产生影响。若想有效地提升电力配网运行的时效性,则必须规范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工作,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权责,加强管理区域内的正常供电。
3.3加强通信系统的建设
加强通信系统建设也将对电力配网自动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不同地区的电力配网建设具有不同特点,只有加强通信系统的建设,才能将地区电力配网建设自动化的实际情况进行融合,以形成相应的方案,为其提供有力的指导。
结语: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下,电力配网自动化随之取得显著进步,在运行管理过程中,按照城市具体发展需求,对其管理模式进行不断优化,以实现提高使用功能的目的,从而发挥其重要作用。加强电力配网自动化建设,可有效加强电网建设,改善配网运行面貌,保障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供电服务,减少用户与电力企业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陈磊.配网自动化系统在唐山电网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
[2]成志强.清城供电局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6.
[3]李新云.电力配网存在的问题及处理策略分析[J].科技传播,2016,8(08):150-151.
[4]庞继成.包头市配网自动化工程设计与实现[D].长春工业大学,2016.
论文作者:周嘉鑫,李林林,张新华 王志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电力论文; 电能论文; 电网论文; 电压论文; 加强对论文; 较高论文; 设备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