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国际;工程;发展;趋势;前景
1.引言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很多国有企业就已经首先通过国家经济援外项目进入到国际工程业务中。并利用援外项目在所在国的影响,逐步拓展国际工程业务承包市场,顺利延伸到自费项目,并带动劳务输出。至今,国际工程业务项目类型,已发展有公路、铁路、桥梁、市政、轨道交通、水电、火电、风电、太阳能、港口、机场、房建,以及石油、矿山、核电等,项目类型已呈现多元化,这为国际承包商带来了良好的机会。
当前,由于新兴国家面临交通系统升级、楼房设施改造等强大需求,新兴国家建筑市场预计将超越发达国家,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建筑产值有望增长较快,其中非住宅类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速最快;经中国对外承包商会的分析报告,欧美发达国家基础设施也面临更新换代,推出了一系列的基建设施改造和建设计划,旨在促进经济复苏和推动就业;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所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对基础设施建设有着强烈的需求。总体来看,在国际工程业务中,基础设施建投资仍然是近年来各国际承包商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总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进程的拉动下,国际工程业务也快速增长。
2.中国企业国际工程业务发展历程及承包模式
2.1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国有企业首先从援外项目延伸到自费项目,利用援外项目在项目所在国的影响,拓展工程承包市场,并带动劳务输出;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国有大中型企业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逐步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发展壮大;
第三阶段:21世纪后,随着中国入世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更多工程企业参与到世界经济发展生态圈中。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模式也由以投标现汇为主逐步转向EPC、DB、BOT、BT及PPP等升级模式。
2.2目前国际工程项目EPC总承包的基本方式
目前国际工程主要承包模式有施工承包、勘察设计、EPC、DB、BOT等多元承包模式并存的竞争性项目、融资性项目、议标项目、分包项目。
大型的基建项目基本特点为项目业主只提供初步规划,以EPC总承包模式为主,资金来源为世行、非行、口行等银行融资贷款,以及当地政府资金也占不同比例,其中当地政府资金占比例较小但资金到位率较低,对工程进展有一定的风险。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模式逐步转向DB、BOT、BT及PPP等模式。
3.国际业务市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3.1地区结构及发展趋势
亚洲地区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国际建筑工程承包市场,近十几年来亚洲地区国际工程在全球所占份额一直保持在40%以上。欧洲紧随其后,所占份额保持在20%以上。近几年中东、非洲和拉美市场发展虽有所放缓,但所占份额仍略微增长。未来20年,亚洲仍将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建筑市场需求增长强劲。
3.2行业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从国际工程市场的行业结构看,工业及石油化工工程、交通运输业、能源电力、房屋建筑业占据60%以上的市场需求。国际建筑市场行业结构变动趋势还将持续,但总体行业结构特征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3.3竞争结构及其变化趋势
在发展历史上看,传统国际建筑市场,无论是公司数量,还是市场份额方面,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建筑承包商都占据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建筑承包商相对处于劣势。从发展趋势看,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建筑承包商的地位在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在不断提高,总体实力也在不断加强。从竞争格局来看,国际建筑市场呈现明显的金字塔形状。其中,发达国家的知名跨国建筑承包商居于金字塔的顶端,发展中国家的建筑承包商总体上仍处于金字塔的下端。
国际建筑市场竞争的新特点:一是全方位的价值链商业创新取代总承包能力成为建筑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基础。二是建筑企业在技术研发领域开始走向合作,促进了全球技术资源共享。三是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的融合推动了建筑企业,同时也促进了全球建筑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提高。
总体来看,全球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多变,慢步复苏态势明显;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市场空间广阔,特别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落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为优先实施领域,相关融资政策支持体系日益健全,为建筑企业提供了一个长期、广阔且稳定的目标市场。
4.国际工程市场分析及开拓前景
2017年,全球经济总体开始好转,基础设施类的政策有望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经中国对外承包商会的分析报告,目前,中国建筑企业海外业务基本分布于非洲、东南亚、南美、中东等地区。
4.1非洲市场
目前非洲是中国企业的最大市场之一,也是市场份额最大之一,其市场发展潜力巨大,GDP的增长速度非常快。非洲大多数国家基建设施相对落后,因此基建全是刚需,每年需要近100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
非洲面积大,规划项目很多,因此机会很多。例如:跨境物流,几个国家形成统一的物流网、铁路网、公路网、港口建设、码头建设,都是按照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所产生的项目,所以对工程项目而言,目前当地政府真正的困难是资金的落实。
非洲市场相对投资回报率较高,90年代可达到29%,大多数情况下保持两位数。很多资源丰富的国家发展潜力巨大,例如:石油、天然气。非洲国家的基建规划主要集中在电力、交通、市政、农业、市政、供水、卫生、教育、土地综合开发领域,都是中资企业擅长领域。
4.2亚洲市场
亚洲地区国家人口多、面积大,并有许多主要发展中国家在这一区域,因此建筑市场总投资占全球总投资的30%,并且发展较快,增长较快。目前中东国家经济状况较好,在石油化工、铁路、电力、新能源、房建、供水项目上都有投资发展规划。未来10年内,中东地区建筑总规模将扩大80%,预计达到80000亿美元。主要是阿联酋、沙特、卡塔尔。
中东市场的有利条件是资金充足,社会稳定,市场规范。但困难问题在于:采用英美标准,要求较高,必须和当地合伙人做事,开发项目必须有项目代理,并且在实施时必须考虑当地用工的比例问题。另外,中东业主强势,工程在层层分包后价格低,客观上造成管理困难。
因为亚洲国家距中国地理位置近,文化也近,所以大多数中资企业拓展业务首选周边的亚洲国家。因此预计这一区域将来发展会比较快,而竞争压力也会相应增大。
4.3拉美市场
美国的建筑市场为1.2万亿美元,占世界建筑市场的26%。美国面临新的一轮基建热潮。包括能源交通领域,预计未来5年内投资5万亿美元,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作为发展中国家集聚的南美洲,在遭遇了金融危机后,目前正处于经济缓慢复苏的过程中,对铁路、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愿望迫切,工程承包市场规模巨大。另外,哥伦比亚、秘鲁、智利等南美洲国家建筑市场,工程项目建设绝大部分均需投资带动,如果不进行投资(政府或企业融资贷款)很难签约。
5.国际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不同乐观,国际工程承包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国际业务获利能力逐年降低,部分国际工程承包商出现亏损、工期滞后等情况。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点:
5.1受所在国政治经济、人文地域环境、当地资源影响等
5.1.1受所在国政治经济、人文地域环境
所在国最大政治风险为政府换届变更,会出现已签约甚至已开工项目停工,已结算签证工程款无法到位支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1.2当地资源影响
当地施工原材料供应能力极差,施工主材、设备及配件供应能力较低,特别是油料、水泥、钢筋等主要材料的供给常常影响施工进度,所以承包方必须做好材料计划及物资储备,特别是设备配件;当地劳动法一般规定项目必须保证一定比例的当地劳工,但是多数国家劳工缺乏,招工困难,国劳工劳动技能较差,劳动态度一般比较懒散,所以工作效率较低;虽然当地也有一部分高端技能人才,但是因为索要工资较高,一般会被欧美企业雇佣。
5.2施工管理组织不力、国际合同管理能力不足、融资能力等多方面主客观因素影响
5.2.1施工管理组织不力
对国际项目管理不适应,管理链条没有充分理顺,运营上履行职责存有盲区,“责、权、利”不清不实,管控体系凸显“两张皮”现象,尤其是国际业务监管体系没有落到实处。
5.2.2国际合同管理能力不足
企业国际经营资源分散、营销人员整体力量偏弱,意识不强,知识面、业务拓展方式方法和视野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5.2.3融资模式创新不足及融资过程耗时较长
目前,国际市场融资渠道主要通过口行、信保和其他商业银行进行融资,而大多数政府不再以国家主权担保借款,项目存在资金缺口、融资成本较高和担保落实困难等因素。
5.3对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法规、规范制度不熟悉,不可控成本增大
5.3.1显性成本
(1)人工成本。目前,国际项目特别中高端市场,必须把利润的按一定比例发给雇员(例如厄瓜多尔,项目的15%利润分给雇员),对雇员发放第13个月、14个月的工资、年假工资、大量节假日工资(不上班照发工资),解雇赔付金以及公益活动费用成本等。
(2)安全环保成本。由于国际项目职业健康安全和环保(HSE)要求比较严格,特别是中高端国际市场,实际成本远远超出企业的期望值。
(3)设备物资进出口成本。项目存在大量物资进出口税、汇出税、营业税相对较高等问题。
5.3.2隐性成本。
(1)潜在性的隐性成本
企业在投标时未能充分考察市场和深入研究工程情况,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许多分项工程需要增加工程量,就增加了很多成本,但是因为使用的是固定总价合同,这些增加的成本无法在业主处得到补偿。
(2)偶然性的隐性成本
①汇率波动。使用的美元、人民币、以及与所在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化,除了财务人员自身之外,没有人关注在兑换过程成本的损失额;
②规避税成本。一般中资企业在项目运作时请当地的财务公司进行项目营业性做账,避免不合规出现高额罚款。
③成本主体具有非可选择性。在国外购买的一些机械配件、材料等,有些市场上很难买到,不具备多家卖主的可选择性。这时材料购买人员或卖方就具有了虚报价格的可能,这种虚增价格造成成本的损失。
5.4语言障碍导致沟通协调难度大
项目管理团队中通语言、懂施工经营、会博弈、有战略眼光、能防范风险的人才偏少,整体上从事国际业务的能力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要。
5.5低价中标
目前,中国企业不仅要面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承包商的竞争,而且还要面临中资企业间日益激烈的竞争,想要取得工程承包权,压低标价已是必然的趋势,利润较低,甚至为了开拓市场,处于无利润状态,然后再施工过程中想通过一些方式进行索赔,但目前看来,索赔成功率几乎为零;所以本身标价较低,在施工组织中出现轻微差错等无法预知的风险就将导致项目亏损。因此,采取先低价中标,后索赔的传统模式,是行不通的。
6.国际业务保障措施
6.1充分调研,谨慎决策
在进入国际市场前,中国企业对目标国家做深入的开发调研,务必严谨、缜密和科学。调研影响决策,因此需要调研的基本信息包括:
6.1.1国别概况
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情况,当地政府履约能力和支付信用,金融和投资环境,法制环境。
6.1.2市场概况
包括当地政府规划和前景,当地承包市场发展概况,与我国公司业务发展相对应的项目规划,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和政府资金情况,进入该国市场的中外企业情况。
6.1.3行业基本情况调研
包括市场竞争情况调研;代理人调研;技术标准规范调研;分包商市场调研;重要的项目前期工作;当地主要材料、劳动力、工资、人力资源和社会环境调研等。
6.1.4项目信息选择
包括选择列入所在国发展计划且优先实施的项目;选择所在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需要贷款和实施的项目;选择列入中国政府或银行贷款清单的项目;切忌选择那些尚未列入发展计划的项目;明确技术的可行性和潜在风险;深入了解项目现状,是否完成前期工作,如可行性研究和审批等;适合企业自身需求的业务领域和发展方向;选择适合企业与项目特点的合作方式等。
6.2提高营销能力
6.2.1加大市场营销力度。
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市场”的发展战略,认真研究市场变化,密切关注政策导向,积极调整竞争策略,加强各级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创新营销方式,积极开发与拓展国际市场。
(1)健全市场营销信息网络。做好营销网络和渠道的收集、归纳、拓展。梳理各类对外商务关系,打造联动的营销信息网。
(2)梳理重点国别市场和重点跟踪项目。结合项目推动情况,重点国别和重点项目安排专人重点跟踪。针对重点项目特点,制定不同的开发计划,实时反馈相关困难和问题。
(3)探索、创新商业模式。借鉴国内投资撬动EPC模式的经验,深入研究项目市场、投资相关的财税政策、法律环境、外汇政策等,研究并控制相关风险;
6.2.2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1)加强培训、提升整体人力资源素质。国际业务人力管理培训的重点一是语言培训;二是取证培训;三是学历教育,提升职工学历教育水平;四是管理能力提升培训,更好地服务于当前工作。
(2)调整优化人才结构。为适应今后管理型发展的需要,调整优化人才结构。
(3)积极推行人才“高端化”、“本土化”和“国际化”。即加强对国际工程项目班子成员培训,帮助其开拓视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加大聘用当地员工、改善用工条件、提高薪资标准;根据国际工程项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聘用发达国家的高端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法律人才为我所用。
7.结束语
总之,随着中国工程企业逐步走向海外,国际工程承包行业获得了长足发展,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持续实施,市场开发和企业管理模式也在做相应的调整,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在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获得更好的提升与发展,才能减轻或避免文化冲突、政治环境的变化带来的不良影响,来保证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作者简介:
郭建峰1:男,1977年3月,籍贯山东菏泽,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电站、市政道路桥梁、TBM掘进与衬砌的施工和质量管理工作,曾在南美洲国际工程项目工作6年。
李凡正2:男,1971年10月,籍贯云南省曲靖市,大学专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电工程设备维修管理,质量管理工作,曾在非洲国际工程项目工作5年。
论文作者:郭建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38卷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项目论文; 国际论文; 市场论文; 建筑论文; 业务论文; 工程论文; 成本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38卷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