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艺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_地理教学论文

空白艺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_地理教学论文

空白艺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空白论文,地理论文,艺术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教学中运用一点空白艺术,及时恰当地给学生留下自觉思维的“空隙”和自觉内化的机会,即教会他们使用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引他们入门后,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寻求答案,则会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设置教学空白的时机和种类

1、导课时的空白艺术 引言是一堂课的“序曲”,过渡语是知识间的“纽带”。教学中可用有趣的图片,精彩的镜头或生动形象的语言做“引子”渗透主题,将学生带入情境后,设置悬念,留下空白,等学生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和求知状态时引入课题。如在讲“时区和日界线”时,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许多同学喜欢看体育比赛的实况转播,但常常在午夜收看,这是主办国家有意选在晚间进行的吗?”“世界上竟有这样的怪事,一对双胞胎,先出生的是妹妹,后出生的是姐姐;开会日期是9月3日,他偏偏9月4日才出发,而且没有迟到,这是怎么回事?”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进入了高度思维之中,急于要揭开其中的奥秘,这时再讲新课时,学生的注意力格外集中。

2、讲课中的空白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所有的知识点都和盘托出,把思维内容全部表现在语言上,有些内容可通过空白教学方式使学生自己思维,心领神会。通常在以下三种情况下设置空白。

①相近或相对知识的空白 这类知识教师通常采用图表比较法进行教学,如学习“气旋和反气旋”时,教师在讲解、分析、图示了气旋的气压状况、气流状况、风向和天气特征后,留下空白,让学生自己完成反气旋的特征;讲清楚“北半球一月份等温线大陆上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后,对于七月份的情况有意卡住,让学生填充,学生通过积极思维,会立刻作出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完成。

②关键和难点处的空白 这并非回避关键“知难而退”,而是突破难点强化重点的重要手段之一。随课堂教学内容的逐步深入,教师在讲清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上,配合以相应的空白,可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发展学生多端思维和灵活变通的能力。若把难点分析得过于细致和透彻,实际不利于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讲到问题的关键处有意卡住,如在学习“黄赤交角的意义”后,留下空白“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后,太阳直射的范围将如何变化?五带的范围又将如何变化?”;在学习了“由于地球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晴朗的天空呈蔚兰色”这一知识点后,反向“在月球上看天空是什么颜色?从大气层底部一直往高空走,天空的颜色如何变化?”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发散思维的能力。

③学习误区的空白 在教学中,学生先前错误的感觉、印象、观念、习惯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学生形成科学的地理概念和原理,致使学习进入误区。教师要针对误区,设置空白,暴露问题,纠正和理顺学生的思路,发展思维能力。如在学习地球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和远日点时设问:“在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北半球是冬季还是夏季?”;讲了河流的补给后,让学生判断“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一定出现在夏秋季节”的正误。

3、组织教学的空白艺术 青少年的注意力持续性较差。教师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对学生的思维过程直接起着调控作用。在学生昏昏欲睡、交头接耳、做小动作或者“走神”的情况下,有经验的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嘎然而止,原有的“刺激”突然消失后,学生的注意力马上会集中到教师身上,思维重新回到教学中来,片刻的“空白”后,教学秩序井然。

4、结课时的空白艺术 结课是一堂课的“终曲”。设置空白,弹好“终曲”,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继续思维的浪花,会取得“言尤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结束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地球自转速度不断加快,地球的形状将如何变化?”;讲完中国地形特征后留下“如果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呈三个阶梯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农业生产将有哪些影响?”学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知识得以深化。再如讲完气温的水平分布后,让学生讨论“随着时光的推移,低纬会不会愈热,极地会不会更冷?”,学生通过思维仍很难“知其所以然”,这为“下回分解”大气环流埋下伏笔。

二、设置教学空白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空白设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它必须服从于课堂教学的思想和内容,这就要求设置空白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鲜明的针对性,从实际出发适时进行。

2、适度性原则 “度”是指空白内容的难度、梯度、频度。设置空白要难度适中,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思考量,使学生通过深思熟虑,“跳一跳”可以探到。过难,学生无从下手,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过易则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一内容多层次设置空白,知识间的梯度要适当。同时,还应注意一堂课空白的频度,如果空白过多,过于空虚,学生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

3、探索性原则 空白是教师语言的停顿,并不是思维过程的中断。设置空白就是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材料和动力,燃起学生探求的火花,牵引学生主动求知的心理,获得反馈后为学生矫正思路。好奇是人们对事物积极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因此,设置空白常选择学生感兴趣,最关注的同时又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或者与学生已有认知相矛盾的素材。切忌不能盲目强调趣味性而把学生引入歧途,也不能单纯为了吸引学生而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标签:;  ;  

空白艺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_地理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