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经济学常识》教学方法探讨与分析论文_刘文

刘文 (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 辽宁 铁岭 112000)

【摘 要】 "货币不是某位圣贤的发明,而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的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让学生在图示上的"价格下跌"和"获利增加",之间连线,并让学生在线上写出"提高劳动生产率"(如下图所示)。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对此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这样就会使比较抽象的经济理论变得鲜活易懂,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 商品 货币 价值规律 研究性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11-054-02

高中思想政治课开设选修课是新课程的一个突破。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可是对于习惯了高中传统教学内容的绝大多数高中政治教师而言,思想政治课选修2《经济学常识》的内容是全新的,是陌生的。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经济学常识》,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是每个政治教师都在思考和探索的。下面就《经济学常识》的教学方法阐述一点自己不成熟的做法。

一、运用必修课知识引导学生理解选修课内容,架起必修与选修之间的知识桥梁。

(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讲解《经济学常识》内容。

思想政治的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的延伸和扩展。其中选修2《经济学常识》是必修1《经济生活》的延伸和扩展。学生也正是在学习《经济生活》知识基础上,选学《经济学常识》的。所以,教师要能在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学生已有的《经济生活》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经济学常识》内容,就会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用《经济生活》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的优点、不足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等知识,分析、把握《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中的"斯密、李嘉图的经济自由理论";结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相关知识,讲授斯密的"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李嘉图的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

2、用《经济生活》第一课"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中的内容,从货币的产生过程和本质方面理解选修2《经济学常识》的专题二中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 "货币不是某位圣贤的发明,而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的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一内容。

3.《经济学常识》中关于"价值规律理论",可以运用《经济生活》中"影响价格的因素" 去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用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去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特别借助《经济生活》教材17页价格、供求对生产的调节示意图更能明了的解释示价值规律"自发的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的流动"的作用。如图:

还可以利用此图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的情况下,企业能否增加盈利,通过什么途径。这样就引出价值规律的有一个作用"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有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商品,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必修《经济生活》教材14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每个商品生产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后,让学生在图示上的"价格下跌"和"获利增加",之间连线,并让学生在线上写出"提高劳动生产率"(如上图所示)。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对此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这样就会使比较抽象的经济理论变得鲜活易懂,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指导学生学习《经济学常识》内容。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学习哲学知识可以为我们学习各门学科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中关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内容,对于我们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认识的过程;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过程。如何正确评价他们每个人的观点,正确的评价不同时期经济理论的历史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同时也进一步领会主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经济学常识》中的各种思想观点。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经济学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结晶,是文化的内容之一,它的产生和发展一定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文化生活》中关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关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关于文化创新途径中"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等对于我们学习《经济学常识》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学习"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伟大贡献",探索"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就是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吸取人类经济理论的精华,全面了解市场、价值规律的作用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要求,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利用学生已有的必修课知识进行选修课教学,既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必修内容的理解,又能够为学生学学习选修课插上翅膀。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究不同的经济观点。

研究性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提倡的,新课标在第四部分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选修课程《经济学常识》中需要横向比较的理论或观点很多,比如:重商主义、斯密、李嘉图关于财富的观点,斯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阶级结构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经济自由理论,西方现代市场主要模式的异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对商品经济的认识,20世纪中美苏三国改革的特点与作用分析等。这些知识如果是教师一一讲解,逐个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被动的接受,死记硬背。如果引导学生,动手、动笔、动脑自主探究、交流、借鉴,教师适时点播,就会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在交流合作中,通过分析、辨别、归纳、概括总结出不同经济思想、观点的内在联系。在探究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领会,准确的把握不同的经济思想和经济观点。

选修2《经济学常识》 主要是介绍不同时期的经济理论代表人物及思想,系统掌握这些经济理论和观点,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归纳法、图表法也是很有效果的。这些方法,可以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三、以历史发展为线索,构建起于历史发展过程相统一的知识体系。

选修课程《经济学常识》是按专题编写的,每个专题有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淡化了专题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从总体上把握《经济学常识》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时间为线索,按照历史发展的过程,把看是相对独立的专题内容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理解,更方便记忆。

每个专题内的知识还可以按时间细化。比如专题三:"西方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的内容,按时间顺序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凯恩斯革命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时代→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滞涨→新自由主义诞生等。再如:专题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1921年危机→新经济政策、列宁对商品经济的认识→五十年代初的争论→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把不同的专题知识联系起来,结合当时的社会实践,对不同的经济观点进行历史的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上述方法不是绝对的固定方法,也可以按照空间的顺序进行,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就更遵循了教材的现有体系。,

四、精选择材料,设置情境,讲练结合注重能力。

任何学科的学习,记忆是基础。但是记住了,不一定能够理解。不理解的死记,不去运用,不久就会忘掉。理解了才能更好地记忆。为了使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在学和用中牢记基础知识。我们政治课教师就要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比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第五专题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选用下列材料设置了这样的情境:

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新的教学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动眼、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巧妙地运用材料,可以达到讲练结合,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的目的。还可以有效的避免教师一言堂,使课堂教学真正的变成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凸显了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课程改革对我们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个挑战,同时也给我们每个教师提供发展的机遇。社会在前进,教育在发展,学生在成长。我们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的探索与追求,追求先进的理念,追求科学的方法,追求更高的效率。让我们在追求中探索,在探索中追求,在追求与探索中前行。

论文作者:刘文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  ;  ;  ;  ;  ;  ;  ;  

选修课《经济学常识》教学方法探讨与分析论文_刘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