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更新是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综合整治、功能改变或者拆除重建,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区域内客观存在的建构筑物、道路等硬件进行改造;另一方面是对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和延续。基于这个理念,结合我们所处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徐汇区部分)的实际状况,通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和环境更新提升的基础上打造“文化气息浓厚的街道,适宜漫步的街区,始终感受有温度的城市”高品质生活区。
关键词: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城市更新、优秀历史建筑、安静生活型街道、商业活动型街道
一、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徐汇)概况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徐汇)是指西起华山路,北至长乐路、东至陕西南路、南至肇嘉浜路围起来的区域,是上海中心城区成片保护规模最大、历史风貌保存最完整的核心街区。绿树成荫的马路和道路两侧错落有致的各式花园住宅形成了风貌区的主要特征。衡复历史风貌区(徐汇)占地4.4平方公里,汇聚了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及环境等方面,基本形成了点、线(道路)、面(街坊片区)、比较完整的网络体系,是上海城市历史记忆、文化个性与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风貌区徐汇段共有31条一类风貌保护道路;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1处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建筑总数达到1074幢。有保留历史建筑1620幢,一般历史建筑2259幢。
该区域汇聚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近百年来,以居住为主的各国风格建筑艺术精品,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相对集中,一大批知名的艺术家、教育家、医生、作家以及民族实业的创办者在此居住,在城市历史中留下了厚重的一页。高品质的建筑,宜人的空间尺度,良好的居住环境,丰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公共配套资源,使该区域一直以来被誉为上海的“上只角”,也使“住在徐汇”成为城市建设发展时期徐汇一张响亮的名片。
二、风貌区在城市更新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追求的不断提升,在城市空间拓展的同时,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更新往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物质性老化、结构性和功能性衰退,传统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日渐丧失、基础设施不健全、土地利用率低下、周边环境恶化等问题。徐汇衡复历史风貌区同样面临此类问题。整个区域形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各类历史建筑一般都有八、九十年房龄,自然老化情况严重,内部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公共设施配置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又如:随着上海外围大量新建商品房建成入住,一部分居住在风貌区的年轻人为了改善居住环境搬离了老城区,居住人口逐渐呈现出老龄化,而一部分外地来沪人员通过租住配套条件不怎么好的老房子来经营小餐馆、小超市、小旅馆等小型商业设施,擅自搭建违章建筑、侵占公共绿地及设施等现象比比皆是,给风貌区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多不利影响,降低了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品味。因此如何能通过城市更新的综合整治与改造,进一步提升风貌区的生活品质和内生活力,同时又能切实有效的保护好风貌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使之完全的融合在一起,是我们面临的最大、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三、衡复历史风貌区城市更新的目标和任务
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徐汇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更新是必然的选择。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历史传承和风貌保护已被赋予更重要的时代使命。基于“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城市有机更新,对标上海2040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意见,“加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留住上海城市的记忆”及《徐汇区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徐汇区政府对衡复历史风貌区保护的要求,明确了徐房集团作为徐汇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工作的综合实施平台。这对徐房集团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针对徐汇衡复历史风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我们研究制定了“三减三增”的保护原则,即:减少过度商业、减少违法建筑、减少过度居住,同时增加公共空间、增加绿化面积、增加文化功能。我们以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独特的居住区风貌与海派文化特色为主线,发掘可阅读的建筑,营造文化氛围的街道,形成适宜漫步的街区,感受始终有温度的城市为我们的目标。
四、衡复历史风貌区城市更新的实施措施
(一)、强化理念,深入分析,制定《风貌道路保护规划》
《风貌道路保护规划》系统梳理了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42条道路,其中一类风貌保护道路31条(含局部),占上海市一类风貌道路总量的48%,总长度25公里,三类风貌保护道路2条,总长度1.9公里。“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了武康路风貌道路保护工作。
为此我们坚持整体保护、成片保护、分级分类保护,系统化科学化保护历史街区、风貌道路、保护建筑及整体空间环境,确保留住历史文化和城市记忆。在风貌区内形成由“优秀历史建筑-风貌保护道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共同构成的“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体系。
完善整个风貌区优秀历史建筑房屋结构、建筑特色、平面图纸等现状资料,建立历史建筑集人文历史信息、建筑特征信息等于一体的专业档案。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历史建筑的历史文化底蕴,进行了大量的活动和推广,如建立微信公众号、风貌保护宣传系列手册、漫品生活等项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以历史建筑保护修缮为抓手,营造宜居生活环境
1、加大风貌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力度
加大对优秀历史建筑(包括花园住宅、新里等条件成熟的各类历史建筑)的收储和置换力度,挖掘历史建筑价值,制定名人故居整修和优秀历史建筑对外开放计划,做到用心维护、依法保护历史建筑。目前已经收储了“建业里”、“武康路100弄”、“永平里”、“修道院公寓”等10几个项目,打造成有特色、有品位的商业小站和历史文化展示馆,这样既能更好的保护优秀历史建筑,又改变了优秀历史建筑养在深闺无人识的高冷形象,贴近了百姓群众,焕发出新的生命。
对于一般历史建筑,从技术层面入手,探索其保护、活化、利用的方式方法,提升这类建筑的价值,形成与风貌区氛围契合的街区,对于有特色的建构筑物、特色节点、以及围绕历史建筑的周边环境也要进行保护和修缮。目前已经分批启动了“西湖公寓”、“建安公寓”等342幢、面积22.1万平方米历史建筑修缮工程。
针对风貌区内梳理出来16块零星旧改基地,将按照《风貌区道路保护规划》整体要求,优化基地使用功能,提升环境绿化配置、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等措施实现风貌区更新改造。
2、着力提升风貌区街道高品质生活环境
通过对整个风貌区街道的分析研究,我们将风貌区里的17条街道分为安静生活型街道和商业活动型街道两种形式来进行规划提升。安静生活型街道以景观提升为主,增强绿化等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品质,继续保持幽静氛围,控制商业网点设置,开展道路铺装、市政管线整理、店招店牌整治、街巷弄口美化等。商业活动型街道兼顾业态调整和景观提升,对于严重影响道路风貌和周边环境的业态坚决进行整治拔除;对于基本符合周边社区功能需求、但形象环境较差的店面进行改造升级。
目前已经对两纵两横四条商业活动型道路:乌鲁木齐中路、襄阳南路、永嘉路和建国西路进行了综合整治,请专业团队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主要针对沿街建筑立面整修,规范店招店牌,人行道翻新,增设绿化小品等措施,整治后的效果明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对新乐路、延庆路、五原路进行商业业态调整和门面整治也已启动。岳阳路以人文历史、优秀建筑、重要机构为重点,对街道环境、景观节点进行优化,打造文化生活型道路,一年四季成为老百姓摄影的必到之处。
3、强化有温度的特色街区
在城市更新方面,开展建业里、永平里、乌鲁木齐南路178号、武康路100弄、黑石公寓等9个功能性项目建设,其中建业里、永平里已正式运营;武康路100弄目前已完成房屋修缮;黑石公寓已全面启动前期工作。以武康路高邮路两大街区为主体,完善现有的功能配套,以保持和恢复万国居住建筑博览会风貌,打造武康路高邮路宜居示范区。推进以高邮路5弄为核心的成街坊历史建筑修缮。推进武康路100弄等历史建筑置换,打造符合风貌区特色的精品酒店式公寓。将湖南路街道办事处从修道院公寓(复兴西路62号)搬出,改造为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展示馆。
(三)、以历史文化为引领,创新构建丰富多元的海派文化特色
传承历史文脉和激发文化活力,即打造特色的音乐街区,展示街区的海派艺术文化,创新街区的文化产业。
借助风貌区的历史和文化资源,聚合文化设施,打造文化空间,培育文化产业,逐步形成“文化聚合圈”,带动周边街区的活化,将打造成集文化交流、艺术展示,和对公共开放的场所,构建文化系统,引领海派独特风貌。
1、打造以高雅音乐为先导的音乐街区
注重发挥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等音乐重地影响力,营造高品质文化活动和可交流的空间场所,对周边新康花园、上方花园、克莱门公寓等历史建筑以及相关道路进行修缮整治;对黑石公寓的政府办公功能进行调整,布局与音乐文化艺术相关的配套功能。配合音乐艺术博物馆(宝庆路3号)开放,实施宝庆路9弄环境整治。
2、展示海派艺术与文化街区
推进上海京剧院、越剧院、沪剧院等一众多艺术表演团体和设施实现开放,完成上海电影院改造,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合作,恢复上海大戏院原貌与功能。开展多元文化活动,体现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海派文化的中西交融与多元包容,带动特色的功能聚集。
依托巴金、夏衍、张乐平等文化名人故(旧)居的开发,打造精品名人故居,深度挖掘优秀历史建筑文化内涵,成片打造精品文化社区。融入中小型画廊、艺术馆等,提升街区人文气息,营造多元化的文化创意社区。
活化上海图书馆、中国画院、工艺美术博物馆等文化设施,让该片区成为上海文化气息最浓厚的区域。在风貌街区的有机更新中,适当布局演艺、艺术品展示、时尚设计等业态,植入雕塑、绘画、摄影等公共视觉艺术形式,在广场、街角、绿地、公园等公共空间,设立艺术集市、街道表演文化聚集区等。
3、创新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区
统筹推进永嘉路、永福路等支马路改造,引进有一定量布局结构的书店,文化专项服务,构建文化商业完整系统。重点推进以历史建筑为载体的体验式住宿业的发展和中长期住房租赁服务,吸引艺术家和文化创意人才入住风貌区,并恢复音乐学院附近有名的元龙音乐书店,保障群众需求,顺应市场的发展。
(四)、以民生改善为宗旨,制定风貌区微更新微治理更新机制
坚持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城市双修”方针,深化城市有机更新,突出“微更新、微干预、微治理”,不断改善市民群众居住条件。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民生,充分了解区域内居民的切实需求,统筹风貌保护、城市发展和民生需求。
1、增强综合服务功能
以厨卫综合改造为重点,推进包括外立面整治、屋顶翻修、公共部位整治、小区环境整治等工作。从房屋本体到环境整治,从零星修缮到成街坊修缮,注重重点保护部位恢复和风貌提升。遵循安全为先、保护为重、尊重历史、结合实际、政府主导、居民配合、加强管理、保证成效的原则。注重把保护要求与实际情况结合、与解决房屋安全和完善使用功能结合、与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结合。合理增加群众日常生活需要的店铺,激发街区活力;综合考虑区域各类人群及老龄化程度,增设综合服务功能。
2、提升风貌区的生活品质
结合风貌道路整治,引入与高端居住相适应的功能,改善影响风貌景观的商业行为。着眼于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提升社区商业。将历史建筑保护与旧区改造、旧住房综合改造与民生改善相结合。对于零星旧改基地和小型收储项目的更新利用,优先调整为社区养老、小型绿化和社区商业使用。
结束语
徐汇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面临城市更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人民群众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实践与探索,希望能给大家一点有益启发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于今.《 城市更新:城市发展的新里程》,2011.
[2]《徐汇区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三五”发展规划》,(2017)14.
论文作者:丁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2
标签:风貌论文; 建筑论文; 历史论文; 历史文化论文; 城市论文; 徐汇论文; 文化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