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大数据的理论用在教育教学中,打造一套符合学生个性需求的教学模式,这无疑是锦上添花,它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需求,促进各层次学生潜在能力的提升与发展的教学,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让学生的潜能最大发挥,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 利用信息技术固有的先天优势并依托于大数据方能更好的因材施教,这就是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关键词:大数据;因材施教;数据调查;分组教学;数据反馈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知识覆盖面广,格外地强调知识技能基础,而我校高一学生从各个镇升学而来,其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这给高一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问题,常常是一堂上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而一部分学生还云里雾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限有的条件下最大化地学习?就必须要有一种全新的分组教学,这种分组教学有别传统的的教学模式,这就是“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大数据”是指以多元形式,来源搜集的庞大数据组,具有实时性。这些数据可能来自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网站、顾客来访纪录,等其他来源。从技术上看,大数据有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
根据2012年2月16号《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有一家叫Target的公司,它寄了一张优惠券给一个女孩,判断她已经怀孕,她的父亲非常生气,辱骂该公司造谣。但是一个月以后她的父亲打电话给这家公司道歉说:“对不起,确有其事”。这家公司为何如此厉害?因为这家公司利用大数据分析发现怀孕的妇女有些购买习惯,比如说她们会购买无香料的洗发水和面霜或锌镁钙等补品,他们会通过类似的搜索,可以判断这个女士是否怀孕,而且通过大数据还能判断出这个女孩喜欢红色,还买了很多Hello Kitty的玩具,这就是第一步调查,数据出来了,Targeg的公司拿到数据后,向德国巴斯夫4.0生产线下订单,说需要打造一瓶粉红色瓶装无香料的洗发水,并且要有Hello Kitty的图样,在外包装上打上该客户的姓名、照片及地址,德国巴斯夫4.0生产线去指挥该系统将红色空瓶贴上的射频识别标志去完成一系列的操作,这样一套专门为这个女孩打造的洗发水在几天之后就送到她的家门口。我们可以暂时撇开数据的安全性及客户的隐私性来说,大数据工业4.0的生产是符合了现代人对个性需求的最好的产物。把大数据的理论用在教育教学中,打造一套符合学生个性需求的教学模式,这无疑是锦上添花,让学生了解自己需求的同时可以精进自己的爱好,不停不断的提升自己,更让教师全面深入了解学生。这才符合孔子先生提出的“因材施教”。真正的“因材施教”,它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需求,促进各层次学生潜在能力的提升与发展的教学,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让学生的潜能最大发挥,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利用信息技术固有的先天优势并依托于大数据方能更好的因材施教,这就是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二、数据调查
数据的分析与调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学生的生活及个性、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学习爱好、平时操作偏好,方便数据的整合及分类,为教学内容的规划、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媒体的运用以及交流评价、数据反馈提供更好的依据。为方便进一步了解学生,及学生的实时动态的信息,教师可以在学校网站上设置一个实时动态更换信息表,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该表的信息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学生生活及个性;2、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及熟练情况;2、了解学生对某些知识的偏好;3、了解学生对教学模式的喜好。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了解学生情况,其中数据调查可以让我们看到学生清晰的情况,就高一的孩子来说,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域,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及时摸清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我们在校内的网上提供一份实时动态更新表。
这是个实时动态更新表格,它会记录学生每个月的学习变化,主要是为了跟踪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变化情况。
三、调查情况及数据分类
通过调查、评价量规、数据汇总,形成对各班学生较全面的了解。如2015级学生的调查情况:
调查班级:高一(13)班- (24)班,共12个班级。
调查的总人数:648人,实收到问卷641份
调查情况:
1、可以熟练使用office、多媒体软件的基本操作占:22.6%。2、其中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占:78.1%。3、男女性别比例各占总人数的52%、48%。4、
88.3%的学生用电脑来上网聊天,玩游戏,学生上网学习电脑操作、查找资料的只占11.7%。5、2%的学生参加过电脑制作大赛等类似比赛。10%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电脑制作大赛或信息竞赛。
经调查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较差,必须在老师和家长的的监督下来上网,最近上网关注内容:39.1%关注游戏,27.6%关注影视娱乐,12.1%上网购物,5% 关注学习网站、书籍、电子阅读刊物等。
第一组有基组,这部分学生电脑操作基础好,接收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在有基组中,以3-5个学生为一个合作团队,并选出小组长,把他们再做一个异质分组。异质分组就是把家庭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别、智力、性格、个性等不相同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即异质小组;研究发现异质组的学生能互帮互助,人际关系与成绩均得到提升,思维方式更加丰富,还能改善伙伴之间的关系。
第二组无基组,这一组的学生由于初中未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导致他们的基础操作较差,综合能力也比较弱,部分同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部分同学学习的热情很高,对未知充满了期待。故在无基组中,以3-5个学生为一个合作团队,把他们异质分组,并选出小组长,小组长的任务是帮助团队成员的成长并定时把团队的情况汇总到网上,让老师实时跟踪学生的情况。
为了让丰富和改善及学生们的思维,两个大组之间在任务完成之后,可以相互交流与指导,课后让有基组的同学帮扶无基组的同学。通过分组规划,把学生的情况分组教学有利于学生合作性、自觉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真正为每个学生的最大化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四、因材施教
(1)分组备课 分组教学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课前一定要精心分组备课。“分组教学法”要求教师备课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来研究教材,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调查结果形成数据后,在教学问题的设置时,要细心地考虑学持的诸多问题,比如两组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等。设置多种提问方式,打开学生多种思维,突破教学难点。在准备教案的过程中,分组进行问题设计,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教学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2)分组教学 课堂教学是分组教学实施的主要过程。在课程教学中,对第一组有基组的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导”,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对第二组无基组的学生以”帮”为主,”帮”中有”放”,重在帮助无基组学生打基础,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认真实践,检查核对,小组成员内部评价,最后教师总结。将这些评价也以数据方式进入“大数据”,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大数据”在动态中促进学生的进步,加强了老师对学生之间的了解,为以后能灵活地调整与调控教学做个良好的铺垫。
譬如,在讲授“Flash的逐帧动画”的时候,规划好两组的不同难度操作任务。第一组,1、准备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操作前仔细阅读,例如逐帧动画的教学内容为:(1)帧、帧频与关键帧的含义,(2)学会用绘制的图形来制作“逐帧动画”,(3)插入、编辑关键帧,(4)掌握制作“逐帧动画”的方法,(5)学会通过改变帧频控制动画的播放时间。2、操作任务:制作一个小球的运动,至少有10个关键帧,将该文件保存在桌面上。3、小组讨论在制作过程中有何特点及操作上有何需要改进。4、附加题任务:制作一个“吃掉的苹果”(在第一帧画一个完整的苹果,在第二帧插入关键帧,使用橡皮擦工具擦去一部分,在第三帧插入关键帧,再使用橡皮擦工具擦去一部分以此类推把整个苹果擦除完毕。)5、教师总结。
第二组,1、准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操作前仔细阅读,例如逐帧动画的教学内容为:(1)帧、帧频与关键帧的含义,(2)学会用绘制的图形来制作“逐帧动画”,(3)插入、编辑关键帧,(4)掌握制作“逐帧动画”的方法,(5)学会通过改变帧频控制动画的播放时间。2、教师讲授操作过程。3、布置操作任务:制作一个小球的运动,至少有10个关键帧,将该文件保存在桌面上。4、教师指导。5、小组讨论在制作过程中有何特点及操作上有何需要改进。6、教师总结。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也曾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学习环境、学习时间、思考时间、总结时间,给予相应的指导等,基于“大数据”的分组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即学习环境、学习时间、思考时间、总结时间,让学生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
五、交流评价
在分组教学评价分为组内评价、自我评价、综合评价,其中包括对学生阅读能力、操作技能、反思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的评价。
(1)组内评价
(2)自我评价
(3)综合评价
六、数据反馈
及时反馈也是实时动态信息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教师在第一时间掌握教学的"结果",并根据"结果"所提供的信息来调节教学。它要求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内容结束之后,进行即时反馈性测试,教师根据这一即时反馈的数据整理,进行教学的分类处理,在信息技术分组教学中,数据反馈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高一信息技术数据反馈表
将这份表格放在学校内网,或是创建一个反馈APP软件,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检验这种教学模式是否适合他们,每隔一个时间段收集学生实时动态数据来逐步完善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在反馈表中我们得到这样的结果:
1、互帮互助有力量。
2、良好的伙伴关系。
3、丰富了思维方式。
4、提升了学习成绩。
5、完善了知识系统。真正的“因材施教”,它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需求,促进各层次学生潜在能力的提升与发展的教学,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让学生的潜能最大发挥,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依托于大数据的实时更新方能更好的因材施教,这就是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大数据时代》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2]《分层教学 全面优化》 陈元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论文作者:刘彩云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学生论文; 数据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因材施教论文; 操作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