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县人民医院感染科 安徽阜阳 236400)
【摘要】目的:探讨肝性脑病发生的诱发因素,评价分析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对降低肝性脑病再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30 例肝性脑病患者,调查其发病的具体诱因,同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采取针对患者发病不同诱因因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并对两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0例肝性脑病患者经过针对诱导发病的因素进行护理后,肝性脑病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肝性脑病的再发生率及出院后的死亡率均较普通护理组有一定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性脑病发病的诱因多种多样,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不同的诱因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所达到的治疗效果较好。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0-0205-02
肝性脑病是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从轻微意识障碍到严重昏迷,是失代偿期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我们对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肝性脑病患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探讨肝性脑病发生的诱发因素,为个体化护理措施寻找科学依据,从而提高治疗有效性、降低出院后的的死亡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护理组和个体化护理组各15例。观察组中男9例,女6例,年龄46至75岁,平均58±10.7岁,其病因分别为:乙型肝炎13例,未分型1例,酒精肝1例;对照组中男9 例,女6例,年龄33至75岁,平均59±13.3岁,均为乙型肝炎病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治疗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调查肝性脑病患者发病的相关诱发因素。
1.2.2明确相关肝性脑病后,个体化护理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最后将2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肝性脑病发病的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对30例肝性脑病患者的发病诱因进行调查,30例肝性脑病发病诱因,详见表1。
注:P均<0.05
3.讨论
肝性脑病主要见于失代偿期肝硬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其死亡率与复发率均较高。多数肝性脑病患者在发病前均有明显的诱因[2]。本组资料为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我院共收治的30例肝性脑病患者,其发病诱因主要为上消化道出血、大量进食蛋白质、便秘、感染、电解质紊乱、镇静药(安眠药),其中以上消化出血及进食大量蛋白质最为常见。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肝性脑病发病6种最常见诱因,并针对不同诱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使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患者肝性脑病的再复发率及出院后死亡率。
3.1 指导患者形成科学合理的饮食
我们通过对肝性脑病患者发病诱因分析发现,30例肝性脑病中有19患者的发病与饮食有关,占63.3%,是肝性脑病发病的的最常见诱发因素。首先是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肝性脑病,多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是由于进食粗糙、质地较硬的食物,机械性损伤了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进而引起了上消化道出血,针对此类患者,所采取的针对性护理措施主要为:立即禁止患者进食粗糙、质地较硬的食物,同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进食质地较软的食物,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饮食指导和教育;部分患者是由于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进食大量辣椒、大量饮酒,继而损伤了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进一步引起消化道出血,针对此类患者,明确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禁忌辛辣等刺激性较大食物,特别是酒精性肝硬化的患者必须戒酒;其次是由于患者及其患者家属对于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不了解,致使部分患者进食大量蛋白,同时患者活动减少,出现便秘,导致肠道中氨的吸收增加,继而引起了肝性脑病,针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嘱患者家属按计划执行,必要时咨询医护人员,同时嘱患者进行适量活动,增加胃肠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概率,必要时可予以乳果糖及灌肠处理[3]。
3.2 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减少与发病的相关性
本文调查发现7例肝性脑病的发生与用药不当有关,其中4例电解质紊乱的患者主要是因为长期服用利尿剂所致,考虑到此类患者多有腹水和水肿,口服利尿剂多为常规治疗,但由于患者长期口服但未按医嘱定期复查电解质,继而引起了肝性脑病的发生,甚至部分患者自行将利尿剂加量,从而导致电解质紊乱,针对此类患者,嘱患者及其家属,在口服利尿剂是要定期复查电解质,更不要自行加大药物用量。本研究中有3例患者因口服镇静、安眠类药物引起,因此,用药指导是护理此类患者的重要内容之一。
3.3 早期发现感染症状,减少感染风险
本文调查发现4例肝性脑病的发生感染有关,其中以感染性腹膜炎和肺部感染最为常见,感染性腹膜炎常以发热、腹痛、腹水突然增多为主要临床症状[4];肺部感染主要以发热、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症状,因此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常见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早发现感染的早期症状,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
本文结果显示,通过对肝性脑病发生的诱因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上消化道出血、大量进食蛋白质、便秘、感染、不合理用药为其常见诱因,根据不同诱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肝性脑病治疗有效率、肝性脑病的再发率、出院后的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根据不同诱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使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患者肝性脑病的再复发率及出院后死亡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国肝性脑病诊治共识意见(2013年,重庆)[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581-592.
[2]李燕.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2,11,21(11):323-324.
[3]侯小兰,刘东莲,黄艳坤.TIPS术后肝性脑病的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4,07(13):639-640.
[4]张玉波.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0(25):2358-2363.
论文作者:刘艳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患者论文; 脑病论文; 诱因论文; 个体化论文; 消化道论文; 死亡率论文; 此类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