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GDP会计数据质量评价的思考_国内生产总值论文

关于GDP会计数据质量评价的思考_国内生产总值论文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数据质量评估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内生产总值论文,质量论文,数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是整个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笔者拟根据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实践,对其计算方法及评估谈几点浅见:

一、国内生产总值与相关专业统计资料情况的衔接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是建立在各行业增加值计算的基础之上,其总量及速度与各行业相关经济指标的总量及速度有着密切的相关度。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农业)的增加值和速度来自于农业统计的农业总产出和由其计算的增加值及增长速度,纵观历年来农业增加值占总产出的比率(增加值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占55-60%左右。由于近年来物耗上升,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农业效益不高,导致农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一般低于其总产出的速度。

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的计算,资料来源于工业统计中工业总产出及增速,目前工业总产出分乡及乡以上工业和村及村以下工业,工业统计中独立核算工业的增值率是基层企业根据财务状况表指标计算的。从范围上讲,这些行业增加值不是全社会的概念,在具体测算中,由于实际操作,以及基层统计人员对指标含义的理解,计算机汇总等方面存在问题,其结果与我们在核算中对增加值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对此,国家统计局核算司建议在国内生产总值测算中,不直接采用工业统计中独立核算工业增加值率,主张利用财务统计资料计算增加值,当将来工业统计报表中的增值率趋势和利用财务统计资料计算的增值率情况相符时,再采用工业统计中的增值率。因而目前工业统计中独立核算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变动及结构变化情况对测算只起辅助判断作用。通过多年实践,利用财务状况统计资料计算的增值率准确度较高,能较好地反映工业企业的实际效益情况,其一般小于目前工业统计中独立核算工业的增值率,其结果和历史年份的增值率相衔接,呈下降趋势,反映了当前工业经济效益普遍不佳的实际情况。

近年来,村及村以下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很快,但虚报成份较大,存在问题较多,给增加值计算带来较大困难,这部分数据质量评估是较棘手的问题,弄不好很容易对认识现状产生误差,对这部分数据质量评估,目前是采用财务状况统计资料并结合乡镇工业发展情况及第三次工业普查等资料而定的办法,这种综合性的方法,一方面可对这块数据的准确程度进行控制,同时也消除了部分村及村以下工业产值的水份。其他省份同时采取开展乡镇企业增加值参数调查的办法进行评估,值得借鉴。

第二产业中建筑业增加值总量及速度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安装工程规模和速度相关,投资规模加大,建安工程总量越多,实现的建筑业增加值就越高,建筑业的总产出即为建筑安装工程工作量的货币表现。因而考核建筑业增加值总量及增速的大小应与本地区的投资规模及本年实现的建筑业工程总量相联系。

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无论是季度测算还是年度测算,第一、二产业增加值计算的资料来源、计算方法等相对健全,考核评估条件相对成熟,把握得也比较准。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测算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因其涉及的行业类别多,相应的统计制度还处于健全之中,尤其是个体经济测算,目前只有利用三产普查资料并结合个体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的资料加以推算,这样就给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测算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在计算第三产业各行业增加值时,应根据有关行业的情况分别对其增加值进行计算评估。例如:对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其依据参考是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总量及增长情况;运输邮电及仓储业增加值增长情况结合运输业客货运周转量和邮电记费总量等情况进行评估;金融保险业发展趋势应与银行存贷款差额发展趋势相符;教育、卫生、体育、科研及国家党政机关等非营利性单位的增加值增长与财政工资性支出及劳动工资中的职工工贸总额增长密切相关等等。只有国民经济第三产业中的各行业发展情况良好,整个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才能在总量和增速上有所增长。

以上我们谈了三次产业增加值变化与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及因果关系,下面我们再从国内生产总值构成要素来看。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其构成项目有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劳动者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历史资料统计看一般占50%以上,其主要来自于全社会职工工资总额,因而职工工资总额及增长情况是衡量劳动者报酬高低的主要方面;生产税净额是生产税与补贴之间的差额,其反映企业及个人上交国家的部分,这部分与财政收入中各种税收情况相衔接和印证;折旧额的大小与企业设备装备程度相关,装备程度越高,按其原值提取的折旧份额越大,反之越小;营业盈余视其企业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情况而定等等。

综上所述,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及增长,应建立在各行业经济发展基础之上,它的总量及增长与相应地区的生产、投资总量及上交财政等主要经济指标情况的发展趋势应基本相符。但应注意的是,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是新增价值的体现,从此意义上讲,其总量和速度又与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总量和速度不尽相等,比如,某地区工业发展较快,工业总产出与速度均呈较快上升趋势,但因其产品质量及市场占有率较低等问题,产品不能最大限度地进入最终消费,价值不能得以实现,反映在增加值上,其总量的增长及速度将明显低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它们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一要依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同步发展,二要有赖于各行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只有以上两条件同时具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才有坚实的基础。

二、总量速度的判断

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体现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而其增长速度是衡量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快慢的标志。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测算、评估和判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应综合考虑本地的自然条件、农业条件、工业基础、科学技术水平、物资、交通、能源的供需状况、资金供需条件等等,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取决于以上诸条件的综合作用。

其次,主要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方面,即生产、分配、交换和使用方面来判断。

1.生产方面

在一般情况下,生产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前提,通过发展生产,从而发展整个经济。要判断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是否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应首先把握当地国民经济各行业生产情况。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农业总产出的增长速度高,则增加值速度亦高,总产出的增长速度与其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成正比关系。第二产业由工业与建筑业两大行业组成,主要视工业总产出和建筑安装工程工作量的增速情况而定。纵观近年来经济增长与工业生产增长情况,其关系十分密切,经济的“扩张——波动”在生产方面尤以工业波动最为明显,主要是由于工业增加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工业增长快,它的拉动作用就大,使得经济增长速度波动明显,这是判断总量速度时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建筑业中,全民建安工程工作量增长快则建筑业增加值增长亦快。第三产业中反映流通领域的指标,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升和运输业客货运周转量增大及邮电记费总量上升较快,将给生产创造条件,促进生产发展,繁荣整个经济,拉动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反之,阻碍生产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反作用。总之,从国民经济各行业生产发展情况去判断国内生产总值的速度才能比较准确、客观、科学地评估经济发展速度。

2.分配方面

判断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也可在分配领域中加以印证,如由于生产增长,税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按分配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构成要素中的生产税净额增加。财政支出中生产性基本建设支出、支农支出及行政管理费支出上升较快,并高于总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这表明生产增长,财政注入大量资金用于生产建设,促进生产发展。从而可根据分配领域中财政收支的变化状况来判断出经济增长的快慢程度。此外,表现在分配领域劳动者报酬方面,银行工资性支出增长较快,各种隐性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说明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劳动者收益不断上升;反之,则下降。

经济增长与银行存贷款余额波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银行流动资金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着疏通、调节生产的作用,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增大,注入生产资金充足,生产快速增长,流通领域产品销售畅通,货款回笼增加,企业存款增加,资金周转加快,对生产的发展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而生产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

3.交换方面

交换过程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反应较敏感的领域。如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度回升,期末库存回落,表明生产出的产品的价值得以最大限度的实现,流通领域中实现的增加值也越大,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就越大,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上升。物价水平上升一般较为滞后,当达一定阶段,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也逐月上升,一定程度地反映出经济增长过快,供需矛盾加大,通货膨胀迹象产生。相反,交换领域销售渠道不畅,矛盾尖锐,产品积压严重,产销率较低,市场疲软,生产呈低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亦受其影响,增幅较慢。

4.使用方面

经济增长与使用过程中的投资力度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适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将促进企业生产,扩大市场销售,增加财政收入,增加企业留利,同时也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假如投资不足,将影响经济建设的后劲,而投资过大,则导致经济过热,造成物力、财力紧张。从近几年经济增长的增幅波动看,拉力较大的因素中,除工业增长拉动外,要数投资拉动最大,因而投资力度的大小是衡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速度高低的尺度。在实际测算评估中,观察投资统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全民所有制基本建设投资额”的增长趋势是十分重要的,其中,生产性基本建设投资增幅敏感性最强,其变化趋势与当地经济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因此利用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判断国内生产总值总量速度的趋势,是一种常用的评定方法。

5.经济效益方面

减少投入,增加产出,从而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是社会各部门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将促使经济增长较快;反之,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假如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比上年增加,企业营业盈余增加,表现在按“分配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要素“营业盈余”增大,总量增加。从预算内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工业产品产销率、产成品月末存货指标、产值物耗率和劳动生产率等等情况也可观察出随着企业经济效益情况好转、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的迹象。利用经济效益指标的发展趋势可以指导我们判断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趋势。

从以上五个方面可以看出,在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随着投资、信贷、财政等状况的变化,经济增长亦随之变化,充分掌握这些方面变化情况的特点和规律,用它来判断我们测算结果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

三、三次产业构成是否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构成比重是否协调,能否如实反映当地经济发展实情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纵观历年来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二者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表现在:经济发展是产业变化的基础,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产业结构的渐变过程;反过来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看,三次产业变化的总趋势特征是: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连年上升,其中以第二产业上升最快。其变化的总趋势反映了目前国民经济发展现状。

从我省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情况看,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我省是一个农业省份,这是由它的历史发展条件决定的,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时期(1993年以前),产业结构呈现出一、二、三的构成。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从一、二、三构成变成二、一、三构成,1995年呈二、三、一构成。从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出发,最后将演变成三、二、一格局,但在分析经济发展现状与三次产业构成的关系时,必须考虑特殊年份和各地市具体情况,比如我省1995年三次产业呈二、三、一构成,但该年是我省历史上灾情最严重的一年,由于这一影响,一产业总量略少于第三产业总量,才呈现出二、三、一构成,并非是第三产业已发展到总量超过第一产业的程度。1996年我省三次产业结构已发生变化,呈现出二、三、一构成,1996年我省农业大丰收。粮食总产量、单产量超历史,但第三产业总量仍超过第一产业,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进入一个新的高度。从地市具体情况看,新余市、萍乡市工业基础雄厚,工业比重大,可能呈二、一、三构成。所以分析三次产业总量及构成是否真实反映经济发展情况,也是评估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计算方法的选择对数据质量评估的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测算在国际上以及国内实行的制度中有三种计算方法,即按“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收入法”及“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生产、分配、使用三个角度收集资料,进行计算,科学地讲这三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应“三面等值”。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不同程度的产生计算误差。一般情况下,应以“生产法”、“收入法”计算的数据为基准进行评估,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表的一方设制了“统计误差”,三种方法的差额放在此项中,制度规定须把握一般误差不能超过±4%,如果超过这一幅度,则应重新审核、调整。原因是按“生产法”、“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资料收集时相对健全,这两种方法各地已实行多年,积累了一定经验,数据质量相对准确。因而正确地选择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涉及到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质量的评估,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标签:;  ;  ;  ;  ;  ;  ;  ;  ;  

关于GDP会计数据质量评价的思考_国内生产总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