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法
引言:阅读习惯和能力应该从小学生开始就着重培养,它对人一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孩子刚刚开始识字的时候,就给他们讲故事,然后让他们学着自己阅读故事,从小就开始注重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是十分推崇的。同时,小学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身负责任感,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1.主题阅读的必要性?
主题阅读学习得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能显著提高学生语文学科乃至各门学科的成绩。因为学生的主题阅读能力好了,在考试或平时练习中审题就会更透彻,重点也会抓得更准确。这不难理解,阅读能力提高了,对题目的理解就更透彻了,学习成绩自然会有相应提高。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就是语文成绩,语文成绩的好坏,除了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还有就是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决定。阅读是学习母语最重要的方式。语文课,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学生的主课程之一。它不仅仅影响着学生的整体成绩,更是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学好主题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个人文学素养,同时也能锻炼其阅读任何文章或题目提取重点的能力[1]。
提高学生主题阅读能力,是新课标对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要求。学好主题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时的精炼能力,抓重点的能力,更能够促进小学生尝试着去阅读以前不敢读、读不懂的经典文献,能够增强他们以后在概括理解能力方面的自豪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学生阅读更多的文章,会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学习状态便进入良性循环。
2.如何改进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教学方法?
2.1培养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记》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对主题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进行自主阅读,自主学习,从而喜欢上这门课,这是最容易让学生学习好而且教师教学轻松的一种方法[2]。比如,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前,教师可以出示与文章相关的音视频,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们自然就会关注和思考这篇文章写得到底是什么,这样一来,我们的第一步教学目标就达到了。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观察、倾听,调动起学生的情绪以后,再让他们自己进行阅读,然后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读后感的解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甚至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田野体验大自然。举个例子,小学有一篇课文叫《北大荒的秋天》,老师就可以在秋天落叶的时候,带领小学生去山野中感受这种情境。这会让他们对文章产生更深的理解,产生更大的共鸣,引起了他们对阅读文章的兴趣,为以后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再例如,《桂林山水》一文老师可以采用电教手段——用课件展示出桂林山水的美景,以实物直接感知观察为基础,以课件情景为补充,激发孩子们喜爱的情感,为后面进一步体会感情打下基础。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辩。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加强师生、同学之间的交流
主题阅读需要学生们了解整篇文章的来龙去脉,需要他们适应这种阅读学习方式。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或者学生只是自己进行理解做题。而每个人对文章的观点是不同的,每个人抓的重点也是不一样。小学生学习能力还不够强,他们的学习方法可能并不正确,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缺少对学生的引导,任由学生漫浪阅读,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泯灭了小学生丰富想象的天赋和思考的空间。这不会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每个人的观点和看法。这样每个学生掌握的面就变得更加广阔了。在他们相互交流了解以后,教师与学生再进行思想的碰撞,师生一起了解文章大意、感情特点,主题想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同时在整个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拿着笔,随时记下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疑问或对主题的思考记在一旁,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关键词句在相对应的地方做批注。久而久之,学生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主题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就会上升。
2.3引导学生多角度提炼主题
主题阅读理解的中心内容是确定主题。在这一方面,语文教师可以以语文课本为基本材料,在日常的课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方面提炼主题的习惯。小学的学习时间比较长,如果仅仅在阅读课上教学生主题阅读理解可能效果并不会很显著。因为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技能,教师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都应该注重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相关教材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深入分析,教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主题的提炼和理解,并时不时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疑难,这样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和学习的能力是否在提升。
2.4阅读和表达同时锻炼
主题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要通过阅读教材实现,在培养学生相关能力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即说写能力。表达能力提高了,自己说话的深度和宽度也会有相应拓展,这时再让小学生去理解之前不太懂的课文可能就会相对容易一点[3]。如果只是一味注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他们的表达能力,那他们理解文章主旨也不会太透彻。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最好收效。
2.5加强训练和监督
任何学习习惯、任何学习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长期实践。在学生中有很多眼高手低的情况出现,小学生更是如此。有时候教师讲的内容,他们觉得自己懂了就是掌握了,但如果真正让他们去做题、去考试,成绩并不会太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提要求,多做一做相应答题训练。学生做完训练以后,教师要给予认真的批改并进行针对性指导,提升每位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每一节语文课上课之前,都指派一名学生上前阅读一篇文章并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主题观念,全班同学轮流,每人都要有机会上台展示。
结束语
“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主题阅读是学习语文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关系到以后学生的整体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是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我们要对学生相关方面的培养给予高度重视,在这个过程中,多多鼓励学生让他们产生信心从而顺利地进行以后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指导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248.
[2]张大薇.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8(36):13.
[3]李杰.谈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51+57. ?
论文作者:彭学桂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8
标签: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主题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就会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