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关村发展的四点思考_中关村银行论文

关于中关村发展的四点思考_中关村银行论文

关于中关村发展的四点意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关村论文,意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关村的发展在首都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关村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随着进入世贸组织和进入三年大变样的关键阶段,一些焦点性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我们必须勇敢面对。最近对中关村议论纷纭,讲一些著名大企业纷纷离开中关村,为中关村的前途表示担忧,对中关村进行了不良预测,新闻媒体也作了不少有关报道。我认为中关村发展态势令人鼓舞,对其前途有坚定的信心,但是面对一些非常严峻的挑战和所存在的问题应当进行认真的反思,提出四点意见供参考。

一、强化中关村发展的战略定位

战略定位的问题对于分析中关村面临的问题及认识中关村的形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关村在竞争中与其他区域比什么?拼什么?和浦东拼大工业,拼流水线,和深圳拼商贸,你永远是弱者。

中关村园区建立之初,我们最初提议叫:“知识经济战略区”。我们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中关村的人才密集、科教资源集中的区域资源优势,我们瞄准的就是知识经济,智力产业。

对于中关村的战略定位,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地强化:

强化原创型技术创新;

强化核心技术竞争力;

强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业;

强化具有创新活力的中小科技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

总之,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技术领先型产业,主体是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应当是一个大型的孵化器、种子田、逐渐形成具有独特的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我们不能去跟人家拼吸引大工业、建立流水线,不能以自己的短处去与别人的长处拼,要坚定不移地强化中关村的战略定位。

二、加大创新力度,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管理服务体制

由于进入世贸组织后,管理体制的问题首当其中,对中关村园区来讲,管理体制问题也非常重要。市委市政府下了很大决心,对中关村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总的来说有很大改进。政府自身的创新力度比较大,但在与企业直接对接的层面上缺乏下苦功夫,在心脏和大脑部分下的功夫很大,对神经末稍和毛细血管部分缺乏足够的重视,体制创新的最终落脚点应当是企业,没有这一点,一切都是空的,需要认真研究。为整合全市的资源形成了当前的一区五园、两级变一级的管理格局。应当反思一下,是不是存在着某些内在的缺陷:1.地域范围交错;2.行政权力交叉;3.管理机构重叠,给管理带来不可避免的先天不足,现行体制格局给管理增加了难度。

现在的管理格局要具体实施,必然会强化政府的权力才能得以实施,必须带有计划经济的阴影,我们冒昧提出对中关村园区的管理模式进行反思,研究现在管理格局的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管理服务体制的建立必须继续坚持“以企业为中心”的基本宗旨,真心从企业的角度去看管理,要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

“以企业为中心”,首先,重大的决策制定之前要真心地征求企业的意见,像制订中关村条例那样就是很好的典范,以各种形式召开了很多座谈会,企业意见发表比较充分,效果也比较好,而还有一些大事定下来之前并没有广泛征求企业的意见,是形成某些被动局面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制定任何管理体制、政策、方法、重大措施最终都是为发展企业,为企业好,所以企业的感觉最重要,决策前一定要问问企业的意见,决策时应当有企业的代表参加,实施中一定要问问企业的感觉,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我们建议中关村应当像农村村民委员会那样,建立一个企业咨询委员会为领导决策提供咨询意见,重大问题似乎应有三分之二的“村民”表决通过,最起码要有广泛的民意测验和调查。

另外,要建立一个稳定、简单的管理服务体系,一元化对企业负责,消除多头对企业的现象,减化统计表报,减轻企业负担。原则应当是:只求企业发展,不求管理政绩,不要画蛇添足式的创新,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政府自身的改革创新力度比较大,企业参与管理创新环节比较薄弱,与企业直接接触的表面上缺乏下功夫。最近我给大兴区科级以上的干部作了一次报告,就谈企业对管理的感受,效果不错。

很多专家和企业反映,中关村的政府行为过强过重,一方面有利于总体上的推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何适当地淡化政府行为,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来研究管理体制创新。

三、改善中关村的商业环境

当年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最火爆的基本原因之一就是商气很浓,几年来企业总的感觉是中关村还是商气不够理想,缺乏往日的商气,硬环境的规划建设,软环境的营造培育,都应当围绕着营造浓重的商气,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创造商业机遇,建立交易平台,在新的基础上恢复往日的商气。中关村科学城和中关村西区的建设是个大手笔,几大园区的建立也具有战略意义,但必须强调,中关村应当有中关村的特点。中关村不应是一个大都市的感觉,而应当是科技产业区、科技贸易区的现象,在软、硬环境建设上加以调整,中关村一条街的规划建设和形象设计、广告管理、街市门面上应当认真研究、引导增加商气、人气、市气。如中关村的交通堵塞,我们不管花多大代价都要下狠心解决,这是商业环境最基本的先决条件,修高架路也好,其他措施也好都要认真地进行研究,加以解决。又比如中关村的广告应当用现代管理的办法,加强中关村的广告力度,放宽限制、引导用企业的钱去做高档广告,用激光一体化、用数字化、信息化等高科技手段制作广告,让中关村亮起来、热起来、美起来,让企业能自如地做广告,这是企业所期盼的环境。又比如要让车停得住,人能留得住,要有交易、娱乐场所、要有轻松的喝咖啡、吃早茶、聊天洽商的场所,要有一系列配套服务设施,除中关村西区高档的技术贸易中心以外,还要建立交易成本非常低廉的交易市场,房租低廉的初始创业的孵化基地,适合中小企业的电子市场等。

行业协会和商会是商业环境重要组成部分,行业协会和商会是否能真正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是一个地方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衡量标准,或者说试金石、温度计。

市领导日益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及商会的作用,主张“小政府大社会”,并在实践中大胆推进。关键是政府要从本来属于协会、商会的工作领域坚决退出,为发挥协会、商会的作用提供空间,行业自律、中介服务、市场一般交易规则,相关行业标准,企业信用评价,融资信贷协调渠道,国际交往、进出口业务沟通,商品展销展览、专业职称评定、参观考察学习、人员招聘交流、行业政策研讨、甚至贯彻政府文件这些都可以在政府的引导和监督下交给行业协会和商会。一些现在政府负责的管理职能有很大一部分本来就属于商会的职能,政府应当坚决退出,这是发展市场经济所必须,同时也是检验市场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

四、要更加关注中小科技企业

中小民营科技企业是中关村的灵魂,没有千帆竞进,百舸争流的中小民营企业就没有中关村,它们是中关村真正的主体,是中关村的特色。我们以往是不是太过重视所谓的“大”企业了,其实中关村的真正活力在于创新,创新的真正主体是中小民营科技企业,重视大企业是对的,有几个骨干大企业出现有利于中关村的发展,但是某些老企业已是貌似强大,上下维持,而那些真正有前途的小企业受到了冷落。是否应当认真反思一下,谁真正给小企业贷款设立担保?谁为小企业去争取政府创新基金?谁特别去关注那些处在发展中困难重重的小企业?谁为那些小企业提供廉价的房子和贴息贷款?哪里是中小科技企业的“天堂”宝地?中关村小企业是“本”、是“源”、是“基础”、是“希望”,我们应当对这一点进行认真的反思。

比如中小民营科技企业的贷款问题始终没有真正的解决,这个问题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而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瓶颈。江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地指出:“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加对企业技术改造、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和农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支持。”

中关村的担保公司做出了很好的一些成绩,但是离实际的需要相差太大。银行不愿意承担高风险,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特别小心,要千方百计规避高风险,没有十足的把握他们不管项目意义多么重大,效益有多高,他们死活也不肯给予信贷支持。这就是信贷程序中无法解开的死结,寒酸的知识分子创业之初既没有大把的现金,也没有固定资产可以作为抵押,找第三者担保就等于把定时炸弹绑在担保者身上,大都谈保色变,担保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就是一个死结,解开这个死结的办法目前关键还在于政府,确切的说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是国家,在运转条件不成熟的时候,政府还必须有大量的财政投入用于承担这种极不稳定的风险,首先政府要建立真正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担保风险基金,承担“公益性”的风险。这种政府投入才是好钢使在刀刃上。

提出以上四点意见并不是否定中关村的大好形势,正是为了中关村更大的发展,某种问题也不是我个人的意见,现提出反思是要引发大家的思考,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标签:;  ;  ;  

关于中关村发展的四点思考_中关村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