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
(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内科 江苏 南京 320100)
【摘要】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门诊静点中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门诊静点中心作为研究对象,2012年11月~2013年10月间未实施流程管理为对照组,2013年11月~2014年10月间实施流程管理为观察组,分别选取350例次患者评价和150例次护士评价,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输液等候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医疗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护士态度、护士技术、就诊环境、护理服务)、护士满意度(工作模式、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医护合作、社会地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管理可显著提高门诊静点中心的护理质量,更易为患者与护士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实用。
【关键词】 流程管理;门诊静点中心;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301-02
门诊静点中心是医院重要的服务窗口,每日都要接待大量的输液患者,已成为常见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1-2]。输液安全问题也成为了最为关注的话题。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流程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是规范化、细节化、持续化、系统化的护理方案,可显著提高护理效率,大幅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风险[3-4]。为了探讨流程管理在门诊静点中心中的应用效果,本院选取实施流程管理前后的门诊静点中心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2年11月~2013年10月间未实施流程管理的门诊静点中心为对照组,患者350例次,年龄为17~65岁,平均年龄为45.4±11.8岁,其中男性192例、女性158例。护士150例次,年龄为20~37岁,平均年龄为25.8±3.6岁,均为女性。2013年11月~2014年10月间实施流程管理的门诊静点中心为观察组,患者350例次,年龄为16~67岁,平均年龄为45.1±10.9岁,其中男性190例、女性160例。护士150例次,年龄为21~38岁,平均年龄为26.8±3.6岁,均为女性。两组患者及护士间基础资料(年龄、性别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未实施流程管理。观察组实施流程管理,内容如下:接诊时,要认真核对医生处方和药品名称,发现问题及时到医生与药房处更改,如果发现药品破损,要寻找原因,告知相关部门,及时更换新药。做好输液药品的排序工作,并将打印好的输液标签贴于其上,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和药物性质,高危药品要做好醒目的标记。要按顺序排队输液,每个患者都要进行编号,将处方贴于输液袋上,更换药液时,改贴到下一袋上。配制药液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安排药品排序盒,护士可根据药品签上的顺序进行配液,将一个患者的药液放入一个排序盒内,按顺序摆放,也可用塑料板相隔。要认真核对患者的信息、打印标签、医生处方,做好药物的配武禁忌,每次配液结束后,护士要进行签名,要责任到人,不能让一个药液篮内出现2个患者的药液。输液过程中,让可以走动的患者到输液室静点,无法走动的患者可在床上静点,护士要将药液篮直接送到患者床边进行操作,输液前要认真核对患者的信息,由患者或家属在确认栏处签字,以确保安全性。还要认真核对处方单和输液标签,严格执行双重核查。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输液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不能让患者自行调节输液速度,出现不适时,要告知相关的医护人员,及时调整,要将输液的各种注意事项做成温馨提示栏,贴于门诊的醒目位置。护士要定时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接瓶时,要再次核对患者的排号、姓名、药液标签、用药顺序,观察药液的安全性,有无浑浊、沉淀出现,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拔针时,要核对医生处方,确保所有药液全部输注完毕,询问患者的主诉,如果输液采用了留置针,要做好封管保养,告知其相关的注意事项。拔管后,要告知患者有效的按压方法和准确的按压时间。交班时,如果使用了特殊药物,要一对一交接,如果静点中断,要详细说明原因,使用抗生素静脉推注时,在盒上要标记,以避免反复推注。定期组织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定期进行考核,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输液等候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医疗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流程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是完成一项或多项工作任务而制定的一系列有逻辑顺序的活动,属于医疗服务流程,在护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8]。流程管理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工作,直接体现着护理工作的效率,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状况。实施流程管理后,可改进接单收药、核对配药、输液穿刺、巡视换药、拔针等多项工作,提高了护士之间的分工协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将传统分散的输液流程改变为合作式的输液流程,可减少不相干的操作,缩短了准备时间。输液中,可使用红绿两种颜色进行分类标识,有助于提高护患双方的安全意识。在流程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每个操作步骤都要认真核对,进行签字确认,可以提高护士的责任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感,能够将多种护理缺陷的发生风险降到最低。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观察组输液等候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医疗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流程管理的实施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还能大幅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和医疗投诉率。
通过改善输液环境,提高护士的服务态度,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这与此次研究的结果一致,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护士态度、护士技术、就诊环境、护理服务)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满意度(工作模式、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医护合作、社会地位)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流程管理不仅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也提高了护士满意度,其工作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与肯定,自身的责任和意识也得到了大幅提升。综上所述,流程管理可显著提高门诊静点中心的护理质量,更易为患者与护士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实用。
【参考文献】
[1]梁伟琼.人性化护理在提高门诊输液中心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J].现代临床护理,2010,9(5):70-71.
[2] 魏娟.护理程序在门诊输液中心健康教育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5):687-688.
[3] 杨清桂,陈梅青.优化门诊静脉输液流程管理的效果观察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2): 68-69.
[4] 赵华宇,齐晓贵,阎小云.门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流程管理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9): 1825-1825.
论文作者:徐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患者论文; 护士论文; 流程管理论文; 门诊论文; 药液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