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踏上“破冰”之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旅论文,破冰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3月1日上午9时,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施兴忠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拿到了农委牵头筹建“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正式批文,这也是我国第一家专业农业保险公司的“准生证”。
业内人士感言,这张“准生证”颁发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的农业保险经营机制改革已经启动。国土幅员辽阔,农业人口众多,自然灾害频发———在中国,关系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广大农民利益的农业保险能否真正崛起,9亿中国农民能否最终改变“靠天吃饭”的命运?
禽流感发生后,很多农户纷纷找到保险公司寻求投保。但令他们失望的是,很多保险公司没有开办这个险种;即便是开办农业险种的保险公司,也不大愿意接受农户的投保。
20多年来,保费收入在下降,险种不断减少。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农险部总经理周伟国说,现在农业险处于尴尬境地———如果按商业化操作的要求制订保险费率,农民根本保不起;如果按农民可以接受的标准制订保险费率,保险公司则赔不起。
据了解,目前国内仅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两家公司有少量的农险业务,从1982年我国开办农业保险以来的20多年里,农业保险累计收入仅为90多亿元。
2002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为6.4亿元,仅占全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8.82%,仅为农业生产总值的0.04%,出现了20多年来的最大下降幅度。同时,农业保险的险种也在不断减少,由最多时的60多个险种,下降到目前的不
足30个。以人保公司为例,人保农险业务自1996年以来迅速萎缩,至2002年仅有保费3.41亿元。有业界人士称,人保上市后,已开始逐渐淡出农业险业务。
有时一次灾年,就可能吃掉以前数年积累的基金。
复旦大学保险系副教授丁纯认为,缺乏政策支持,农业保险巨大的经营风险是保险公司不愿开展农业保险的主要原因。目前,农业保险在我国基本上是按照商业保险模式经营的,未享受政策性补贴,商业保险公司无力也不愿意承担风险较大的农业保险责任。业内人士认为,单纯依靠商业保险公司来经营农业保险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因为洪水、旱灾、禽流感等重大灾害和重大疫情往往波及一省或数省乃至全国,其补偿费是商业保险公司难以承受的。目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农业保险业务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有的年份保险赔付率达到88%,远远高于国际水平。这种得不偿失的经营自然使保险公司望而生畏。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采取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联合共保的模式,目前,农业险已经积累了风险基金1500多万。但尽管如此,该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农业保险风险较大,属于靠天吃饭的险种。有时一次灾年,就可能吃掉以前数年积累的基金。
一旦发生疫情,人手少难以鉴定,照单全赔又行不通。其次,承保难、理赔难也使得保险公司不愿开展农业保险。一位农险部门的负责人说:“从事种养业的农户一般分布在乡镇以下的地方,对象十分复杂。而且大多规模不大,承保标的又都是活物,技术含量很高。他们投保后,一旦发生疫情,必然都来找保险公司索赔,靠我们的人手去鉴定是肯定招架不住,照单全赔又行不通。”
有些地方将农险视为乱收费,阻碍农险发展。
此外,由于地方财力与经济环境的差异,各地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认识与支持存在较大区别,使得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困难重重。在一些对农业保险认识不到位的地方,以农民自愿参保为主,发生灾害和疫情时,保险公司爱莫能助;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将农业保险视为乱收费,既挫伤了保险公司的积极性,也极大地阻碍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丁纯认为,从宏观层面分析,政策缺失是导致保险公司不愿意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深层次原因。与其他商业性保险不同,农业险属涉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政策性保险业务,需要政府扶持。但目前,我国现行的《保险法》对农业险尚未涉及,也没有制定其他有关农业险的条例法规或者出台其他配套扶持政策。
联系电话:0351-7032618
标签:农业保险论文; 保险论文; 保险公司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