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年社团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组织功能_政治论文

浅析青年社团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组织功能_政治论文

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社团组织功能浅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团组织论文,过程中论文,青少年论文,政治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730(2009)02-0137-05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国家职能转换、单位组织社会功能外化、自由流动资源的增加、利益格局的多元化以及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等,作为新的社会活动机制的社团组织兴起和发展成为一种必然。在第三部门的视阈里,社团是独立于政治国家的领域,社团组织一般是民间性、非政治性、非利润分配性以及自治性的。然而在我国不同的是,由于国家与社会之间适度的张力关系,我国很多社团在发挥其社会功能的同时,也承担着必不可少的政治功能,我国的青少年社团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其在政治社会化中的角色和功能,不仅不能忽视,还亟须我们进一步重视和发掘,以期更好地推进我国的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青少年社团的特质

在我国,“社团”是“社会团体”的简称。1998年我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青少年社团是根据青少年需求而自发产生的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多元化发展进程中,青少年社团的大量涌现突破了传统的组织管理理念,在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在促进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方面,正在成为发挥作用的重要媒介。

从我国青少年社团发展的现状和程度来看,其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质:

1.组织性。青少年社团不是一种非正式、临时的、随意性的聚会与活动,而是一个正式组织,是一个制度化的组织呈现。它意味着在这一组织内部,有一套内部章程制度的设立,有明确的角色和任务的分配,有相应的责任等级体系,以保证每个成员的行为与组织目标相符合,有目标准则用于评估和检查组织的活动和成果,还有相应的运作程序、管理制度、战略规划等。虽然与政府和企业相比,很多青少年社团的组织性相对松散,较少官僚化和科层化,组织内部的职权与权威也主要来自认同,责任与义务都没有很大的强迫性,但不容否认的是,它是一个内部体系完整的组织,能够开展经常性和持续性的活动。

2.志愿互益性。这是青少年社团最为显著的特征。青少年社团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不是利润动机,也不是权力原则,而是以志愿精神为背景的互助主义。青少年社团发展的重要动力就是志愿精神,通过社团组织成员的志愿互助活动,实现组织的自我教育与自我服务。比如形式上常见的青少年爱心社、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沙龙俱乐部等组织,大家不仅能沟通信息,相互学习,培养自身在社交、表达、实践等多方面的能力,还传递社会与学校对青少年的成长要求,并通过这些灵活有效的组织方式使这些要求变成青少年个体的自觉行为,起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作用。

3.弱独立性与强依存性。从法律上来讲,青少年社团一般具有法人地位并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它一般不受政党、政府和社会集团的控制,也不是政府机构或附属部分,具有独立管理的权利和能力,是独立自主地开展决策和行动,不受制于任何人或任何其他机构。但是在中国,发展社团及其他非营利组织的指导思想主要遵循的是法团主义思想。法团主义强调集体利益或社群利益超越个人利益,主张社团组织数量上的有限性和结构上的非竞争性,主张社团要么由国家直接组建,要么获得国家认可而具有代表地位的垄断性。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中国许多社团包括青少年社团的组织独立性差,带有明显的依附色彩。调查发现,青少年社团对政府和共青团组织的依赖严重。社团渴望从政府和共青团组织获得更多的资源,其经费很大部分来源于他们的支持,社团与政府之间的“庇护”关系严重。因此,造成现实中一些青少年社团因政府的支持而发展,又因政府的不支持而解散。而另一方面,它的这一特点又凸现出其政治社会化的强大功能。

二、青少年社团在促进政治社会化中的角色与功能

政治社会化是个体与社会互动的过程。就个体而言,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互动中学习、接受现存政治制度所形成的政治信念、政治知识、政治情感和价值观即政治文化,形成稳定的政治态度、政治人格和政治参与行为的辩证过程;就社会而言,它是指政治体系经由各种途径,使社会成员逐步具有合乎其要求的共同的政治准则、政治价值和政治认同等的过程,是社会政治体系的自我延续机制和功能运行机制。政治社会化要成为一个现实的过程,必须经由一定的社会化媒体,采取一定的实施方式。政治社会化的实施方式从根本上说,乃是政治文化的传播方式,是通过各种政治社会化的媒体传播政治文化。概括地说,凡是能够直接或间接携带和传播政治信息的结构,都是政治社会化的媒体,都是政治社会化的结构。从这个角度来说,青少年社团作为中国公民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团体组织,其扮演的角色与功能与政治社会化的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对推进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1.通过培养合格的政治角色,促成政治社会化

角色是社会地位或社会期望与个体能力相统一的产物,政治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政治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政治社会化的显著标志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特定政治社会要求的政治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的学校阶段,虽然一个人的政治观念和价值取向已经基本成熟,但是毕竟学校远离社会利益的纷争,青少年在学校外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社会利益矛盾的影响。迪韦尔热认为:“思想意识的传布不能采取直接的方式,只能反复灌输一些无意识的行动方案”。[1]实际上许多国家很重视课堂之外的具有“隐蔽”特征的政治社会化教育方法,而这种社会化的过程则很多是在各种社会组织中完成的,社会组织对政治角色的最终定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青少年社团作为一种社会性团体组织,是在特定目标指导下,与家庭、学校生活等相补充的、有着一定组织章程和结构形式的人群的有机结合体。中国的青少年社团不论是官办性的还是民办性的,不论是娱乐性还是教育性的,不论是学术性还是经济性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它作为一个社会共同体,其组织形式或松散或紧密,但作为个人自愿参加的组织,往往在政治角色的形塑上起着某种强化的作用。一方面,青少年社团作为公民社会的非官方公共领域,其所追求的是“私人领域中关注公共事务的那一部分”,为国家与社会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内蕴着理性的批判精神,另一方面,青少年社团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其所内蕴的自由自愿以及制度化的价值取向事实上构成了公民政治社会化中自由、平等以及民主理念的基础。[2]帕特南也认为,社团组织的发达是形成良好社会资本的重要原因,这种社会资本本身包含着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是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内容。[3]青少年社团通过集体的信念、价值观和群体的规范形成的一种无形的群体压力和群体规范,有能力要求群体中的每位成员遵守这些标准中体现的特定的政治价值和政治规范,有的甚至还可能改变个人的政治取向,使之成为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政治成员。正如斯通指出的:“个人政治定向的许多方面都是从那些不是明显的政治性社会境遇中产生出来的。”[4]

2.通过对政治文化的传播和传递,推进政治社会化

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运行过程中的目标,政治文化不仅影响各个担任政治角色者的行为、他们的政治要求内容和对法律的反应,它还赋予政治制度以规则,给予个人行为以社会意义,使政治体系具有价值取向,维护和保证政治体系的运转。青少年社团主要是通过政治教化等手段来形成和发挥政治文化的巨大作用。政治教化的本意是指统治阶级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符合统治阶级意志的政治文化教育,使被统治者形成一定政治人格的过程。青少年社团作为行为主体,其政治教化主要表现为通过宣传、教育以及对政治文化的传播,促使青少年对政治文化产生认同的过程。这种传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播政治体系的主导政治文化。主导政治文化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政治体系总是根据自身的政治需要确立符合自身利益的主导政治文化,青少年社团通过确立活动的宗旨和社会舆论的宣传,使主导政治文化得到社会成员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实现政治文化的传递,以利于政治体系的有效运转。二是整合亚政治文化。亚政治文化与主导政治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能够导致青少年政治认知和政治行为的矛盾和冲突。青少年社团通过寻求社会矛盾的有效解决和政治信息的不断传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政治心理,遏制亚政治文化中的敌对因素,从而化解青少年在政治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三是规范和引导青少年的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行为。青少年社团通过对集体价值观和群体规范的建立,规范社会成员的政治价值观、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使之形成有利于政治社会化发展的政治文化。

3.通过对社会政治稳定的追求,实现政治社会化

现代政治社会化的主要社会目标就是实现社会的有序、和谐和稳定发展,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合乎理性的政治秩序、促进有效的政治参与以及法治化和制度化,这也是现代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从价值判断的视角来看,青少年社团的最终发展目标就是为了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而且,正是这种公民社会组织才能有效地实现政治社会化这一社会目标。作为现代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重要功能体系的青少年社团,由于其内在地包含了伴随市场经济而发展起来的私人活动领域和非官方公共领域,一方面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分工,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因正确处理了“私域”与“公域”、“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更为有效地实现对职业异质性、社会异质性以及意识异质性的整合,使组织成员形成和具备被现有政治体系所接受和认可的态度及信念,构建了社会政治体系存在的合法性基础,从而保证了社会政治稳定,促进了社会团结,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从而实现了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三、当今中国青少年社团推进政治社会化的有效路径

1.转变观念:政治化组织与社会化组织和谐发展

长期以来,大家都将政治化组织与社会化组织看成两个完全对立的领域,认为两者互不干涉,由此也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政治化组织与社会化组织无关。因此在实践中也产生了这样一种明显的现象,即学校教育、大众传媒在政治信息和政治文化的传播方面作用较大,而社会化组织在促进政治社会化方面的作用则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事实上政治化组织与社会化组织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边界,政治化组织离开了社会化组织就无法实现有效的社会调控,而社会化组织离开了政治化组织则会失去发展的目标与方向。[5]世界各国政治发展的历程也表明,要实现现代政治社会化就必须实现政治化组织与社会化组织的和谐发展,即一方面实现社会国家化,对公民社会领域中出现的异质性问题由政治国家来进行控制和治理,缓解公民社会自身进行社会整合的压力;另一方面实现国家社会化,将本来该由社会来管的事情权力下放给公民社会。[6]在这一观念指导下,我们不仅需要重视传统的政治社会化的媒介包括家庭、社群、同侪群体、学校以及宣传媒介等,更需要在中国政治现代化和社会建设的和谐发展中,适应中国当代政治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需求,寻求或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包括青少年社团等新的政治社会化职能机构,重视青少年社团在政治社会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与其他政治社会化媒介形成一个立体交叉、纵横交错的政治信息网络系统,促进政治社会化的发展。

2.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社团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青少年社团作为公民社会组织,应该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并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但是在现实中我们也发现,中国有很多青少年社团的政治功能过于单薄和单一,自立性不强,在利益聚合和利益表达方面功能不强,实际上很难对其成员的各种政治要求做出积极反应,造成组织成员或参与者对组织的政治导向、主张和信仰认同程度比较低,不能有效接受政治教化。同时,由于组织在活动中政治社会化的目标还不太明确,形式上也以机械协调为主,缺乏有机协调,宣传效果上片面追求舆论一致、思想统一,无形中将社会成员当成被灌输的对象,而公众的观点和声音却常常得不到及时全面地传播与表达,从而体现不出政治社会化双向性的特点,其所拥有的专职从事政治社会化工作的专家也不足等等,造成有组织的外观后面的分散化倾向,使得中国青少年社团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在现阶段需要重视青少年社团政治社会化内在功能的加强,营造好的政治教育环境,更多地运用间接的方式,开展所谓“渗透式”、“熏陶式”、“隐藏式”教育,[7]不仅让人们通过非政治性的经历和学习,把获得的特定社会心理、社会思想和行为方式移用于政治生活,还给公民提供社会政治实践机会,通过各种政治参与的活动,达到培养政治感情、提高政治素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掌握政治技能的目的,形成有效的间接的政治社会化。

3.协调配合:保持政治社会化媒介传导的一致性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在社会成员中建立、传播和改进的过程,需要借助于不同的传导机构的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实施。如前所述,除了青少年社团等公民社会组织,家庭、同辈群体、社区、学校、工作单位以及大众传播媒介都是执行政治社会化的机构。阿尔蒙德和维巴在对五国的政治文化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如果个人就某个政治对象获得了一组前后连贯的信息,特别是当这些信息涉及他们自己的活动时,他们就可能对该政治对象形成一套坚定不移的信念”。[8]“如果社会或社会中某一特定的机构想要有意识地来塑造其年轻公民,建立各社会化机构之间的一致性是首要的促进因素。”[9]各国的实践表明,政治社会化各机构的不一致,往往会使公民无所适从,影响公民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要想使政治社会化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政治社会化可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治发展,就要保证各传导机构的一致性。因此,青少年社团要实现对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推动,不仅需要加强自身的职能建设,更需要注重与其他社会化传导机构的一致性与配合,注重主导政治文化的延续和强化,形成政治社会化的协调发展。

标签:;  ;  ;  ;  ;  ;  ;  

浅析青年社团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组织功能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