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阆中637400)
【摘要】目的:评估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中强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66例作为样本,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强化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方法:观察组饮食、用药、运动、生活知识分别为(9.3±0.1)分、(9.6±0.2)分、(9.4±0.3)分及(9.1±0.5)分、SAS(21.1±1.2)分、SDS(25.6±2.6)分。对照组饮食、用药、运动、生活知识分别为(7.2±0.3)分、(6.9±0.1)分、(7.0±0.5)分及(6.4±1.1)分、SAS(38.9±1.4)分、SDS(43.0±1.9)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强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能够增强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心态。
【关键词】慢性脑供血不足;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9)02-0105-01
前言:慢性脑供血不足指由人脑局部血液供应不足所引发的脑功能障碍,患者多为老年人。发病后,患者通常可见头晕、头痛、耳鸣、失眠、注意力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有研究指出,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可促进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病情康复。本文于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中,随机选取66例作为样本,阐述了强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方法,观察了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抽签法随机分组,观察组性别:男/女=20/13,年龄(69.65±20.11)岁,病程(8.72±2.65)个月。对照组性别:男/女=19/14,年龄(68.59±17.43)岁,病程(8.92±2.73)个月。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给药、病情观察,生活护理等。观察组强化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方法如下:(1)心理护理: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多伴有头晕头痛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长此以往,易产生焦虑、抑郁、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对病情的康复不利。对此,护理人员应强化心理护理,为患者心态的改善奠定基础。例如:护理人员可向患者解释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病因,使患者认识到,各项症状的产生,与疾病有关,依从治疗,症状即可缓解,使其焦虑心理得以消除。此外,护理人员还可指导患者听轻音乐,放松身心,避免过于紧张,以增强记忆力,减轻负面情绪。(2)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从运动、用药、饮食、生活方面出发,实施护理干预。如患者病情允许,应适当增加有氧运动量,或通过爬山等方式进行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脑部供血供氧,使病情得以减轻。患者应遵医嘱用药,严格控制药物剂量,避免私自停药。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饮食应以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类食物为主。生活及工作压力过大,易加重负面情绪,加重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病情。护理人员应嘱患者避免高负荷工作,加强自我调节,减轻压力,促进病情康复。为提高健康教育的便利性,护理人员可建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交流群”,利用QQ或微信发布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使病情得以减轻。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健康知识得分
观察组饮食、用药、运动、生活知识分别为(9.3±0.1)分、(9.6±0.2)分、(9.4±0.3)分及(9.1±0.5)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不良情绪严重,且自我护理能力低。受饮食习惯不良、工作压力大、用药依从性差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病情康复速度缓慢,治疗效果欠佳[1]。
为减轻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院将强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应用到了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护理期间,通过“放松训练”、“听轻音乐”等方式,实施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心情逐渐平静,使其负面情绪得以减轻[2]。从饮食的角度出发,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高盐高脂食物,以免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发生的可能,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进一步加重。从运动入手实施健康教育,可使患者的运动量得以提升,有助于增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脑供血供氧,减轻病情。从用药入手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依从用药的重视程度。以生活知识为主,对患者进行教育,则可使患者的生活状态得到改善,减少不良的生活习惯,减轻压力,提高治疗有效率。与常规口头健康教育相比,建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交流群”,实施健康教育,便利性更强,信息流通速度更快,教育效果更佳。本文研究发现,实施上述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措施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饮食、用药、运动、生活知识分别为(9.3±0.1)分、(9.6±0.2)分、(9.4±0.3)分及(9.1±0.5)分,与常规护理相比,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更佳(P<0.05)。本组患者SAS(21.1±1.2)分、SDS(25.6±2.6)分,与常规护理相比,优势显著(P<0.05)。
综上所述,强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能够增强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心态。
参考文献:
[1]孙晓明.全面护理干预在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9):282-283.
[2]王蕾.针对性护理服务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01):122-124.
论文作者:杨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2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患者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供血不足论文; 心理论文; 病情论文; 饮食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2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