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教育阶段性实验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阶段性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主”教育实验就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提高学生素质为主线”的学校教育整体改革实验。该项实验在“九·五”期间内(1996—2000)实施。
一、依据与假设
1.实验依据:三个“需要”
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终身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坚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提高学生素质为主线”,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培养他们的主体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使他们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从而为他们的持续发展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实施“三主”教育实验,提高学生的个体素质与群体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个面向”的需要。教育的“三个面向”,要求我们与应试教育彻底决裂,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放在核心地位。为此,教师必须吸取世界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并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发展他们的主体能力,使他们的全面素质得到主动、可持续的发展。
我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江门一中是一所省重点中学,而江门市则是一座仅有4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不尽人意。在“原材料”不尽人意的情况下,要经过三年的“加工”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必须进行“技术革新”。“三主”教育模式就是为了使我校自身更好发展而试行的“技术革新”。
2.实验变量与假设
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验的因变量是学生个体与群体素质。
实验假设是:在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主动发展,定能使学生的个体素质与群体素质得到大面积的提高。
二、设计与实施
1.选准实施“三主”教育的突破口——教育观念的转变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大力宣传新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效益观和师德观。为此,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员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开展“三主教育月”活动。活动期间,先请教育专家作学术报告,再开展素质教育大讨论。通过讨论,全校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应试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与教育方针及“三个面向”都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教师们还认为,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应试,素质高了,应试成绩也会提高。在学生中,我们通过报告会、主题班会、辩论会、黑板报宣传等系列活动,大力宣传主体教育的意义,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
2.制定实施“三主”教育模式的流程图
在“三主”教育模式流程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责、权、利,而教师只是指导者、引路人。该模式以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既是该模式的出发点,也是其终结目标。
3.抓好实施“三主”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
①备好课是基础: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人;既备教法,又备学法;既备教师主导活动,又备学生主体活动。这样,教师的教案也是学生的学案。
②上好课是根本:为了上好课,我们鼓励教师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设计和实施:A.主体意识参与:学生应该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B.主体情感参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应是按厌学→愿学→好学→乐学的趋向转变;C.主体行为参与:学生应努力做到眼到、耳到、心到,动口、动脑、动笔、动手;D.主体时间参与:除师生共同活动外,每堂课还安排学生自主活动,如看书、讨论、练习、朗读、对话、表演等。E.主体参与广度:变少数尖子参与为全体学生参与,面向每一个学生,包括“潜能生”(即可以开发其潜能的后进生);F.主体参与深度:变浅层次参与为深层次参与,鼓励学生联系生产、生活、社会实际,将书本知识“活化”;G.主体参与的自主性:变学生被动地答问为学生主动向教师发问、质疑,甚至向教师“发难”;H.主体参与的全过程性:除教学活动的参与外,我们还鼓励学生主持班会、辩论会等,积极参与校内外的一切教育活动。
③评好课是关键:每学期,我们都组织“三主”教育模式研讨课。学科类的由各学科的老、中、青教师主讲;班会课由各班学生在班主任指导下自己设计、自己主持。全体行政干部、各科组长、本科组及外科组教师或班主任听课、评课。评课时先由授课教师介绍教材处理方法与课堂设计的思路,然后各学科教师本着“三主”原则各抒已见。每年秋季,学校举办“三主教育开放日”,每次安排约20个课例,邀请省、市兄弟学校,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参与交流、指导,课后组织对口研讨。
4.努力形成实施“三主”教育的大环境
①形成家校教育互动网络。我们努力开发家庭教育资源,以年级组为单位,成立家庭教育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每个学期,校长亲自为各年级家长授课。家长学校的职能是:A.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方法培训家长,使他们理解素质教育,理解“三主”教育模式,并积极配合学校进行教育;B.沟通家长与教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以利于双方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C.开发家长教育资源,家长中不乏各行各业的专家,由他们开设各种讲座,使学校教育更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
②开发社会教育资源。我们充分开发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社会教育资源。高一学生除入学时参加军训外,还与南海舰队(江门舰)官兵共创“双拥双优”精神文明;高二学生利用下厂劳动时间了解工人的劳动和生活,增长实践知识;每年暑假,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门,举办各种夏令营,进行科学考察,探索大自然奥秘,去老革命根据地和边穷地区学习考察、访贫问苦、送衣送书,捐助“希望工程”,以让他们在广阔天地里增长见识和才干。
三、效果与成果
1.“三主教育模式流程图”的建构意义
“三主教育模式流程图”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钩画了轮廓与框架。它站在系统论的高度,正确处理了教育系统中人与物、教师与学生、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及德育渗透等关系,强调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及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同发展。该流程图运用了控制论的反馈原理,通过教育教学信息的反馈,达到教育系统的动态平衡,最终实现大面积地提高学生个体和群体素质的目的。
2.学生的主体能力显著增强
实验正式实施三年来,由于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他们自身的潜能得以释放,主体能力显著增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做班级管理的主人。开展实验以来,一改以往班会课由班主任一统天下的局面,学生可以自主地主持主题班会、辩论会、文娱晚会等,他们自编、自导、自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发展。这样,学生强化了主体意识,激发了主体精神。
②做科学活动的主人。为改变学生“应考能力强,动手能力弱”的状况,近年来我校每年五月份组织一次全校性科学活动月,以“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为主题,要求每位学生“读一本科技图书,讲一个科学小故事,做一件科技小制作,写一篇科技小论文”。科学活动月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与想像能力。
③做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我校成立了“江门一中学生电视台”,通过公开招聘考核选出了学生台长,并设计了“台标”,还与江门教育电视台结成姐妹电视台。电视台的记者也由学生担任。电视台所播放的节目,像娱乐欣赏节目中的《植物园采风》、《十八岁的纪念》、《新会记行》等,深受全校学生的喜爱。电视台还在闭路电视中播放反映校园生活的录像,既表彰新人新事新风尚,也对校园中不良风气进行“曝光”,为形成良好的校风起舆论监督作用,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和强烈反响。我校文学社活动也很丰富,邀请名作家开设讲座,组织社员面向社会进行采访,编辑了社刊《蓬莱之星》,获有关专家的好评。我们还由岭南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学生的中文习作《风荷初举》、英文习作《璞玉》。我校学生在美术科组教师指导下,自己用电脑设计、制作了数百枚藏书票。1998年6 月在深圳举办的全国藏书票中小学首届联展中,我校学生入选作品有176件,其中获奖的有32项, 是全国入选和获奖最多的学校。
④做社会的主人。1998年暑假,校政教处、团委共同组织师生去粤北贫困地区英德县青坑镇举办心理夏令营。在几天时间里, 学生捐出450元钱,支助青坑中学3个特困学生。学生沿途看到由于计划外生育, 有些村民连温饱都未能达到,这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计划生育课。回校后,他们据亲身感受,写了13篇富有情感的心得体会文章。事后,江门电台对这次夏令营作了20分钟的专题报导。我校地理等科组教师指导学生举办地学及政、史、地夏令营,分别去广西、陕西、宁夏进行地质、地貌、治沙、环保等项综合考察,使学生受到生动深刻的国情教育,丰富了第二课堂的知识,还培养了自理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各年级组每年还组织学生去武警部队、福利院和老干部之家进行慰问活动。
3.学生、教师成果累累
学生由于主体能力不断增强,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见表Ⅰ)。
表Ⅰ 实验前后各学科竞赛获奖比较
亚太地区国际中学生 国家级
英语能力竞赛
一等 二等 三等小计一等 二等 三等 小计
实1994
0
2 2
前1995
0
314
44
61
实1996
34010
53 219
29
50
验1997
278 80 714
42
63
后1998
45930
93 114
35
73 222
省级
合
计
一等 二等
三等 小计
实1994 16
23 80119
121
前1995 18
17 13 48
109
实1996 20 20
123
验1997 12 12
155
后1998 12
12 12 36
341
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同时, 也积极参加教学改革、教育科研活动,撰写不少高质量的实验方案、实验报告和教育教学论文。1996年以来,我校有九个科研课题分别在国家、省和江门市立项,教师主编或参编的书籍有22部。表Ⅱ列出实验前后我校教师获各级奖励情况。
表Ⅱ 实验前后教师获奖情况比较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合计
实验前 1994 0 2 1416
1995 0 8 1927
1996 4 9 3043
实验后 1997 3 13 1026
1998 35 4 3877
在国家级的奖励中,我校教师共获八个一等奖:全国首届教学与管理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论文一等奖,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国第三届学习指导实验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两篇),全国合作教育专业委员会96—97优秀论文一等奖(两篇),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4.高考成绩喜人
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应试能力自然也增强了,表Ⅲ列出了实验前后的高考成绩的比较。
表Ⅲ 实验前后高考成绩比较
平均综合800分 综合分的上线率 备注
综合分 以上人数最高分
实1994 5784人 84787.7% 第一栏"平
验1995 6091人 84194.7% 均综合分"
前 是将本届考
实1996 655
11人 84097.2% 生中的理工
验1997 6579人 87899.4% 类、文史类
后1998 658 7人(有2人 868(化学科 和外语类的
799分)
900分一人) 97.7% 综合平均得
来的
四、思考与展望
以上典型事例和统计数据初步证实了本实验的假设。实践证明,实施素质教育,不仅不会降低教学质量,而且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通过三年的改革实验,我们有如下的思考:
改革必须狠抓教育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效益观和师德观都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因此改革必须首先扫除思想观念上的障碍。其中最根本的是建立全新的学生观和师生观。怎样看待学生尤其是所谓的“差生”,是关系到教育能否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我们认为,学生——包括潜能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自身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潜能,有待于教师引导他们自己去开发。而在教学系统的六种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是平等、民主、融洽、互爱互助的关系,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具有贵、权、利的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各种合理权利,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改革重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主体;而主体作用的发挥应落实以主体主动、积极参与这些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为此,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指导、循循善诱。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改革的难点。
改革必须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为使学生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学校必须将传统的必修课改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大块,并将显形课程与隐形课程结合起来。但应始终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不装门面子,不搞花架子。
改革必须坚持“科研为先”。对一所学校而言,教育科研是第一推动力。据此,我校成立了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和教育教学研究室,并通过课题组、学科组、年级组形成科研网络。为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学校选送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请教育专家来校开设讲座。三年来,学校已初步形成一支科研骨干队伍。
为使本课题更加深入地发展,我们有如下设想:①将更多的时间和更广阔的空间交给学生,把更多的学习、生活自主权交给学生,以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②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从下学期开始,对高一学生将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以满足各种程度学生的需要。③我们将1个主课题和8个子课题形成系列化,以主课题为龙头,带动其他子课题研究。④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元认知的实质是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我们将请有关专家开设“元认知”、“元学习、“无记忆”讲座,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的操作训练,使自主学习进一步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