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的展望论文_张传

智能配电的展望论文_张传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鱼台县供电公司 山东鱼台 272300)

摘要:文章从智能配电网的优化规划、智能配电网的高级配电自动化技术、智能配用电的监控技术、智能配电新技术等几个方面,对适合中国国情的智能配用电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网;展望

智能电网的提出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解决日益严峻的资源危机的重大举措。作为新形势下电力发展的主流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的实施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坚强保障,为我国经济发展及人民的生活提供基本服务设施的同时也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步。其中智能电网中的配电网络部分与用户的用电设施紧密相连,对于用户的用电需求与用电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智能配电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就尤为重要了。

1、智能配电概况

1.1智能配电的相关概念

顾名思义,智能电网即整个电力系统网络的高速集成与智能化。在高速运行的网络上进行传输的同时经过设备的有效监测、处理及控制,从根本意义上实现电能的安全可靠传输,保证用户用电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同时,智能电网的使用使得电力的传输具有一定的经济与环保性能,这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行及经济的进步是完全一致的。

智能配电系统是联系用户与电力传输系统的纽带,是智能电网中不可替代的组成要素。因此,智能配电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在原有配电线路的基础上进行技术高效的整合及革新,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真正践行我国电力事业的根本职责。

1.2智能配电的重要作用

智能配电技术的实施将我国人工控制单向供电转变为高度自控的同时实现了我国经济与社会两重效益的全面提高。首先,智能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监测技术对整个配电网络的运行情况进行集中式的管理,通过对系统容载比的合理控制,做到了配电网负荷率及系统容量的全面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电力系统二次投资的产生。其次,智能配电网的实施彻底杜绝了以往由于电闸故障而引起的线路问题的产生,为用户的用电提供了可靠性能的安全保障。此外,智能电网的应用属于资源节约环保的范畴。传统的配电系统片面侧重于配电数量的最大化,而没有充分考虑到用户接入的最大值限制,单就其配电的整体规划来讲也缺乏相对的完善性,这些状况的存在都大大影响了电能的科学配送,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智能配电的实施允许更多的用户接入其中,而不会产生电能供应不足及能源损耗的现象。这些都要归功于其独有的自适应进行用户接入量与运行成本之间的调节。同时,电能损耗的减少也将煤等燃料的使用量降低到最低水平,从而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环保事业的前进步伐。

2、智能配电网的优化规划

欧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部分工业发达的国家里,配电自动化系统都能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且形成了集配电网实时监控、馈线自动化、故障报修、现场管理、电容器组调节控制、用户负荷控制和远方抄表等系统为一体的配电网管理系统(DMS)。在一定程度上,国外的配电网规划已经实现了计算机辅助决策,基本达到了实用化。这些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可以进行潮流计算、网架优化、方案比选以及路径优化等,可为配电网规划决策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较于外国,我国的配电自动化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得很快。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城网的改造,很多城市都在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模上对配电自动化进行了试点,并且陆续建立了配电自动化系统。但因为当时的技术不成熟、网架结构调整频繁、运行维护力量不足,大多数系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基于以上原因,直至2009年之前,各网省电力公司对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比较慎重,仅少数电网自动化基础较好的公司开展了配网自动化应用的深入研究,开展了以“两遥”为主的实用型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科研;在配电自动化主站和配电GIS应用上实现了闭环管理,为集中型大调配提供有效的图形和拓扑保障。其中部分供电企业在馈线自动化方面取得了初步应用成果。

国内计算机辅助规划开展的较晚,当前,一些科研院校都相继开发出各具特色的配电网规划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可以说初步实现了计算机的辅助规划决策功能,但整体上,国内的计算机辅助规划决策处于初步应用阶段。

配网自动化是保证配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配电网实现智能化运行和控制的必备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国的配网自动化系统是以坚强的配电网架和可靠的一次设备为基础,实现配电监测控制和馈线自动化功能,支持配网调度、生产指挥的全部业务流程管理;覆盖了全部配网设备信息,并且在完整的图模管理基础上,全面遵循IEC61970/61968,来实现配电网信息的集成整合与共享,满足智能配电网调控一体化和营销系统互动化等的要求;同时,扩展支持新能源的接入、配电网自愈、智能调度、经济运行、可视化展示与操作等智能化应用的功能。配电网规划理论方法的不断完善,配电网规划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在向在线规划以及多约束条件优化等方向的发展,将进一步满足实际配电网规划的需要,这样规划结果更具实用性

3、智能配电监控系统

3.1 我国智能配电监控行业现状

近年来,从国内外企业的发展来看,越是自动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或项目,对电力的依赖也就越强,随之电力监控系统/智能配电系统的重要性也就日益凸显了。

配网自动化,就是以新的自动化配电设备为基础,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相关电力系统技术于一身的信息管理系统。

3.2 我国智能配电监控行业竞争格局

消弧选线成套装置属于输配电设备中的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相结合的电力电子综合类设备,未来行业需求巨大。一方面,今后新增变电站将逐步安装消弧选线成套装置,原已安装该产品的电网也因电网改造带动新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中国重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石油、化工、钢铁、矿山、电气化铁路等主要耗能行业的大型企业供电系统需要升级扩张,也将逐步采取消弧选线成套装置技术。

3.3 我国智能配电监控行业发展趋势

智能配电监控行业存在如下发展趋势:

①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发展很快。高电压大容量晶闸管及控制保护技术的发展,让换流设备造价逐渐降低,直流输电近年来发展较快。

②新型的灵活、可靠的智能配电系统。配电管理自动化系统(DMS)这个领域发展进步的非常快,包括用电管理和设备管理、负荷控制配电的SCADA、无功自动补偿、故障自动隔离等。

③注重输配电设备的环保性能。产品的环保性能要更为注重,特别是要少用SF6气体(因为SF6气体会产生温室效应),在国外已经开始使用氮气、部分氮气和部分SF6气体的混合气体来代替SF6气体等方案。

4、智能配电网的高级配电自动化技术

美国电科院提出了高级配电自动化(Advanced Distribution Automation,ADA)的概念。

配电网广域测控体系,简称配网测控体系(DMACI),包括通信技术、现场终端中的数据采集、数据管理、IP通信网络与主站内容,可为主站、DIC与终端中的ADA应用软件提供配电网运行数据传输、数据采集与管理服务。

5、智能配电新技术

智能配电网包括自动化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测量技术以及保护控制技术。智能配电网不急节省了大量的成本,而且大幅度的提升了电网的性能,与此同时,还将新型的技术融入传统的输配电技术中,将配电网的结构与运行方式进行了很大的变革。智能配电网的技术框架可分为如图1所示的3个层次。

6、结语

智能配电的产生及运用是解决新时期我国能源枯竭问题的重要法宝,同时也是满足我国人民日常用电质量的可靠保障。我们应在其技术的基础之上进行更大范围的完善与更新,从根本上实现配电系统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宇.智能配电系统的关键技术与系统结构[J].河南科技,2013(6).

[2]张峰,张建华.城市高可靠性示范区智能配电网规划与建设研究[J].创新科技,2013(24)

[3]杨卓.分布式智能配电网优化规划的问题以及思路和方法[J].电源技术应用,2013(4)

论文作者:张传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4

标签:;  ;  ;  ;  ;  ;  ;  ;  

智能配电的展望论文_张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