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四有”好老师的培养路径论文_慕超超

探索“四有”好老师的培养路径论文_慕超超

(安阳师范学院,455000)

摘要:教师在“四有”好老师标准的规范下,努力提升自身学识,弘扬良好的师德,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不仅能够大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还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师通过树立理想信念、培养高尚师德、提升专业学识、常怀仁爱之心四个方面,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优化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四有”好老师;培养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发表讲话,鼓励全国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以“四有”好老师为标杆规范教师的各方面素质,有助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因此,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地向“四有”好老师的方向靠拢,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注重积累知识、常怀一颗仁爱之心,将培养学生、成就学生作为毕生的职业追求,做一名优秀的“四有”好老师。

一、做“四有”好老师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教育的过程中努力向“四有”好老师的标准靠拢,有助于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学生在“四有”好老师的带动下,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和优秀品质,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也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最终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

首先,在坚定地理想信念的引领下,教师的形象能够带动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为学生未来的发展道理指明前进的方向,教师通过鼓励和支持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其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一言一行在学生眼中都将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具备良好道德情操的教师能够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再者,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要想创建一个优秀的课堂环境,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扎实的学识功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最后,教师对待学生要常怀仁爱之心,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用仁爱之心感染学生,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促进学生培养自身的爱心和责任心。

二、“四有”好老师的养成路径

1.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守职业信念

教师应当以“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人民服务、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为基准,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时常反思理想信念背后的教育含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的信念是学校全部教育现象及其复杂关系中最宝贵的东西。教师的信念是一种内部驱动力,在其驱动下产生的教学,是经过理性的思考和过滤产生的,其中包括了对教学行为、教育目的、自身扮演的角色和作用的认识。教师只有坚守自身职业信念,才能够根据教育所发生的变革调整自身的角色设定,抛弃自身具备的一些陈旧信念,从课堂的主导者向引导者过度,实现自身教育道路的升级,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改革。

2.培养高尚的师德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1],教师在自身进行言传身教的过程中用自身的道德情操影响着学生,具有高尚师德的老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只有以德服人才能够让自己屹立于三尺讲堂,培养学生灵魂之美。面对部分教师出现的失德现象,强调教师应培养高尚的师德就是为了使教师在内心坚守道德底线,无论身处何种情景都能够坚守师德,不受外界浮躁的环境影响导致自甘堕落,用“善”来规定自身的行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教师通过自己在学生心中的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榜样,对学生的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才。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耐得住清贫和寂寞,一心一意投身于教育工作,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3.注重积累专业知识,全面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深化和提高专业知识,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够做好对学生的培养工作,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优秀的教学资源。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扩展和丰富自身基础知识。通过不断积累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利用闲暇时间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教学技能,深化自身专业学识,通过理论知识向教学实践的过渡,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教师在课堂中的位置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从过去的课堂主导者逐渐向课堂的引导者过渡,老师在课堂中充当向导作用,引导学生获取新的知识。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学生学习的发展规律,甚至会阻碍学生的全面性发展。因此,教师应当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利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和工具营造出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提高自身组建、创新课堂的能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4.常怀一颗“仁爱”之心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常怀一颗“仁爱”之心才能够尊重学生、亲近学生、对待每个学生都能公平公正,只有这样才能够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师生友谊。但是,仁爱之心并非是教师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教师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形成。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仁爱是平等的、公共的、有规范的,通过对学生的仁爱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构建文明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师生角色底线、规范学生的行为。教师的仁爱之心可以通过内外兼修实现,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社会情感的培训学习,培养自身职业的情感行为和技能,正确管理和认识自己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还可以通过外部制度的约束,为师爱划出红线,约束教师的日常行为。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树立伟大的理想信念、向模范教师学习,培养教师对学生的“仁爱”之情。

三、总结与展望

围绕着“四有”好老师为标准,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完善自身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够致力成为一名“四有”好老师,顺应新课改的发展,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9-10(2).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8.

论文作者:慕超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  ;  ;  ;  ;  ;  ;  ;  

探索“四有”好老师的培养路径论文_慕超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