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良
贵州省长顺县广顺中学 550701
摘要:农村初中学生辍学令人担忧,厌学是导致辍学的主要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辍学 原因 对策
辍学,是农村中学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辍学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厌学而产生的。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极其复杂的,但可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方面来探索思考。
一、厌学的原因
(一)、厌学心理形成的客观因素:
1、社会环境和社会消极意识形态的影响。
家长经济意识、街头林立的网吧招牌、娱乐场所对整天埋头读书的学生是一种诱惑,再加上 “打工潮”、“就业难”等,新的读书无用论观念在部分家长中存在,我们下组动员辍学学生复学,常听到的是:“考取也找不到工作,随他读不读。”、“能识几个字,打工能找到路回来就行了”、“什么时候种地都是种地,早种比晚种强”。在这些落后教育观念影响下,导致学生厌学是难免的。
2、家庭对学生的影响。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情感陶冶、个性塑造、道德品质发展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有父母的影子,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任何教育都不可替代的。而现在的部分家长忙于农活或赶集做生意,天不亮就出门,天黑后才回到家,很少和孩子交流、过问学习情况,“成龙上天,成蛇专草”,对孩子放任自流。部分家长在“经济潮”的影响下,到外打工,留下孩子给爷爷奶奶带或独自生活,我校1906名学生中,就有973名学生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再有各种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这些都使孩子缺失了父母的监管和爱,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创伤,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苏联的B.尤斯季茨基认为,导致一些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既不是居住环境,也不是同伴,而是家庭。
3、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重压。
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家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看考分,考分低的学生受到家长、教师的责怪,他们看不到希望,导致厌学心理。
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过于迫切,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有出息,有前途,于是在学习上要求自己的子女能够考出好成绩。一旦考不好,就不分青红皂白,批评打骂,这就无疑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因而孩子不堪重压,厌学的情绪随之产生,甚至离家出走。
教师在教学质量的重压下,轻视素质教育,视应试教育为重。少数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教学方法呆板、单调、“满堂灌”、“题海战”、严厉惩罚等方式,阻碍了师生情感交流,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逃学、弃学等消极行为反应模式,厌学情绪愈来愈重,最终导致厌学心理的形成。
(二)、厌学心理形成的主观因素:
造成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主观因素主要是:学生缺乏学习的内在动机,加之由于在小学已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到初中后学习成绩已落后,缺乏学习的自信心,放任自流,个人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差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理想和目标,造成无学习的内在动力,导致厌学。
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很迷惘,不清楚,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们到学校或是迫于父母的压力,或只是寻找玩伴,把学校当作避难所、游乐场,而非求学的地方。他们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2、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导致厌学。
十三、四岁的初中生,个人感很强,自尊,爱“面子”,但部分学生由于进初中前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到初中后基础知识不扎实,对现在所学的课程听不懂,学习成绩不理想,就认为学习是件很难的事情,开始怀疑自己,认为自己笨,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3、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差,导致厌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进入初中后,学习科目的增加,加之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严格要求,造成学生过重的压抑心理;其次初次离开家、离开父母到一个新的环境生活,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在群体中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再有家庭经济的原因,吃、穿、用与同学的差距和学习成绩持续落后,使学生的学习的欲望越来越低,导致厌学。
二、相应的对策
1、对社会环境和社会消极意识形态的影响。
这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完善各种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使各种社会事务在阳光下运行。作为学校、教师,要端正学生的认识,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识别能力,通过改变学生自身的认识来帮助其回归人生正确轨道。
2、对家庭对学生的影响
作为家长,要关心孩子的生活,时常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了解其心理需要,经常以乐观的态度和孩子讨论近期遇到的各种问题,加强双方思想感情沟通;其次对父母外出打工和家庭离异的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或时常联系,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再次父母在生活中绝不溺爱孩子,孩子在家里或学校里犯错后理性对待,采取正面教育。
3、对家长和教师对学生重压
要改变家长的认识,使家长明白,读书不光是为了考取大学,找工作,更重要的是增强孩子的知识和素质;其次对教育评价机制需进一步改变,建立完善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不以学生考分评价教师,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取代考试成绩,教师“解放”了,学生也可以减负。
4、对没有理想和目标,造成无学习的内在动力。
对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生,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上学目的,这就需要学校的领导、老师,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求学不仅是为了自己过上好日子,更重要的是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不能因为我们的落伍,影响到家庭、国家,因为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分子。这些虽是大道理,学生一次两次或许听不懂,但我们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讲,而且要经常讲。只有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求学目的,才会产生无穷的动力,才能提高学习兴趣。
5、对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导致厌学。
针对那些在小学就没学好,底子比较差、已形成不好习惯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只要不断努力,就会有进步。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查缺补漏,进行个别辅导,作业面批,课堂上提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给他们回答,只要有一点进步就给予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6、对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差,导致厌学。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学习一直下滑的学生,往往由于自卑心理,不愿跟老师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倾诉往往是从不良心理中解脱的最佳方式,而老师将是学生倾诉的最佳对象,为此学校可任用有责任心、有热情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深入扎实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和谐的班集体,使之相互倾述,释放心理压力;对人际关系不良的学生,要采用“情”“法”——给予其关怀、温暖、赞扬和鼓励,安抚其心理,帮助他建立自信,同时积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教会他们与他人沟通和相处的方法,帮助他们融入班级适应社会的方法,使他们步入正常的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由于学生的厌学,导致辍学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自身的共同努力。虽然有一些因素是我们不能左右的,如社会环境、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等,但是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给学生以科学的教育,诲人得法,方能学而不厌。
参考文献:
[1]李跃雪. 初中生辍学行为的类型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2]宁丽娟.探讨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和控制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23):37
[3]王鹏程. 农村中学生隐性辍学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作者简介:
陈明良,1968年10月生,男,苗族,贵州长顺人,大专学历,贵州省长顺县广顺中学教师,研究方向:农村教育
论文作者:陈明良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4
标签:学生论文; 厌学论文; 孩子论文; 心理论文; 家长论文; 教师论文; 父母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