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控措施论文_李华

广州永和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混凝土裂缝作为建筑物的质量通病之一,影响建筑物正常的使用功能及外观,给使用者的工作学习及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潜在的危险。鉴于此,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系统的分析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及类型,对混凝土防控措施进行探讨,以减少混凝土裂缝,保证建筑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原因;类型;有效措施

引言

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等特点,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混凝土工程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通病,时常会产生,其危害不可低估。它直接影响着建筑正常功能的发挥与实现,会对房屋结构产生破坏性影响,缩短其使用寿命。混凝土出现裂缝原因复杂,有材料、温度变化等原因,也有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问题。因此应当尽量在各方面给予重视,做好防控工作,以避免裂缝的出现。

1 案例介绍

某建筑工程地上28层,地下建筑为2层。总施工高度为107m,基础底板尺寸为36m×36m×l.8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根据观测,该工程浇筑混凝土36h 时出现了不连续的细小裂缝,且东侧明显多于西侧。拆模后,发现部分梁、柱局部存在裂缝,梁、柱最大裂缝宽度分别是0.26mm 和0.13mm。梁、柱的裂缝钢筋表面处裂缝宽度大约只有构件混凝土表面裂缝宽度的1/5~1/3,无贯穿性裂缝。顶板上部裂纹数量较多,顶板的裂缝宽度均在2mm 以内,缝宽沿裂缝深度不相等,仅在接近表面的范围内,与模板接触部位光滑、平整没有裂缝,板面层以下结构仍保持完整。现以此工程为例对混凝土裂缝防控措施进行探讨。

2 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以及类型

(1)龟裂

龟裂在建筑学上来说也可以称之为干缩裂缝。裂缝一般没有规律可循。裂缝较小且纵横交错,主要产生在混凝土浇捣初期。产生裂缝是因为混凝土在进行干燥时,水分不断蒸发,混凝土表面结硬体积缩小产生的,和水分蒸发的速度息息相关,如果水分蒸发速度很快,就容易形成小而不规则的裂缝。裂缝还有另外一种形式,那就是收缩裂缝。龟裂不会影响配筋状况,同时也不会受到配件两端的制约,一般龟裂主要在混凝土面积较大的部位或者是混凝土比较薄的部位。

(2)沉缩裂缝

一般“泌水”是导致沉缩裂缝产生的直接原因。泌水指的是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固体颗粒由于重量不一致下沉的位置也就不一样,质量大的下沉,质量相对较小的浮在上层,这种现象就是泌水,因此这种由于颗粒沉实不一致而产生的裂缝就是沉缩裂缝。但是在有配筋的混凝土中,由于钢筋的阻挡作用,会在钢筋处形成纵向裂缝。

(3)收缩裂缝

冷缩裂缝和凝缩裂缝是收缩裂缝的两种形式。冷缩裂缝,顾名思义指的是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一般零度以下时,构件由于在低温环境下体积会缩小,同时构件又受到约束力的制约,因而在混凝土上会产生裂缝。凝缩裂缝指的是混凝土本身水分蒸发体积减小产生的裂缝,一般会在混凝土浇捣两个月以后出现。同时凝缩裂缝和配筋有很大的关系,钢筋周围的混凝土收缩小,远离钢筋位置的混凝土收缩体积大,因为收缩差异产生的裂缝称之为凝缩裂缝。

(4)膨胀裂缝

膨胀裂缝一般有两种类型:碱-骨料反应裂缝和沿筋开裂。一般钢筋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蚀就会引起钢筋表面混凝土的开裂,这种裂缝称之为沿筋开裂。若混凝土中含有较高的碱性,同时混凝土材料又包含活性骨料,当水分充足时,这三种物质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硅酸钠等物质,这些物质遇水膨胀,继而产生混凝土的开裂。这种裂缝一般会在使用年限较长的混凝土部位出现。

若要控制混凝土不出现裂缝,首先必须清楚裂缝产生的原因。裂缝的出现与混凝土的材料构成、施工技巧等相关,所以为了避免裂缝的产生,首先从材料进行严格把关,选择性价比高的原材料,其次进行精确的配比,最后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施工技术,对技术人员严格把关。

(5)温度裂缝

通常温度裂缝可以分为两种形式:贯穿式和表面式。贯穿式主要由于混凝土本身降温程度较大,热胀冷缩的原理,收缩速度较快,但同时又受到外界的限制,因此引起贯穿式的裂缝。表面式产生在混凝土面积较大的部位。

3 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有效措施

(1)严格控制材料配比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选用质量过关的混凝土,现在选用的是炼石牌的2#水泥,此型号的水泥是在1#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在混凝土加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膨胀剂和减水剂,在有效提高混凝土抗腐蚀性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混凝土的水分蒸发速度,提高了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水泥的水化热很大,所以放热速度很快,进而水分蒸发速度快,加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减少水泥的用量,就可以明显降低水分蒸发速度)加入膨化剂的主要作用是,在混凝土干燥时,由于水分蒸发进而使混凝土体积减小,产生裂缝,而膨胀剂有效抵消混凝土体积的减小,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减水剂有效延长混凝土的初始凝固时间,改变水泥水热化的峰值。一般采用表1进行混凝土配比。

混凝土优化配合比表1

(2)控制浇筑工艺

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要注意浇筑的倾斜角度,分层次进行浇筑,一般要沿着横向来浇筑混凝土。浇筑时要每次适量、分层进行,每次浇筑的厚度约为550mm,分成4层进行,逐层浇筑时,保证后来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完全覆盖住之前的浇筑面,而且是在下层混凝土没有凝固之前进行的。为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在后续施工中采取了以下预防措施:①混凝土充分振捣后、在初凝前应及时进行收平、压抹,尤其是商品混凝土;②已浇筑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mm2 时,不得在其上人为踩踏、安装模板或堆放重物,严禁混凝土浇筑48h 内就在混凝土板上施加荷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③在大气干燥(RH<50%),有风,阳光直射,混凝土水胶比≤0.45,日平均气温≥20℃,混凝土表面潮湿养护期限至少为10d;④支设模板时,尽量选用挠度小、不易弯曲的钢支撑,要使用竖向支撑,也应使用横向支撑。

(3)收头处理

一般在筏基表面确定标高的时候特别注意防止龟裂的产生,那么就要做好收头处理工作。收头处理也是使混凝土保持平整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在混凝土将要浇筑到标高位置时,不断将浮浆刮掉,混凝土终凝前控制好二次抹光,这样能够有效避免龟裂的产生,一般收头处理最好控制在90min内。

(4)贮水蓄热保湿保温养护措施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需采取一定的养护措施才能使混凝土更加坚固以及更加平整,一般采用蓄水的方法来为混凝土保持温度和保持湿度。本工程是用砖垒筑一定大小的格子,在格子中蓄注50mm高的水,因为水的比热容很大,当外界温度很低时,水会缓慢放热,外界温度较高时,水也会慢慢吸收热量,为混凝土起到一定保温的作用;同时在这些格子的上层覆盖一层塑料膜,塑料薄膜的作用也很大,不但能够防止水池热量的散失,也能够阻挡外面的污染物及天气对水池的影响,塑料膜与水层之间的空气层也是很好的保温层。一般用此方法对混凝土保持14d的养护之后,保持混凝土湿润即可。经过专业仪器对混凝土进行温度测量时可发现,这种方法不会使混凝土温度产生剧烈变化,进而避免了裂缝的产生。

(5)测温控制

若要保证混凝土温度差在一定范围内,首先必须对混凝土基础信息进行试验。本项目为了解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平面布局是在筏基底板面共设置了15个测温点,竖向上在每一个位置又设置了几个温度传感器。每个位置都会测量几组数据,包括混凝土的底部、中部以及表面三个层次的温度,同时还测量空气湿度、压力等。测温仪器灵敏度非常高,微小的温度差异都会显示。在浇筑混凝土的不同位置时,将测温元件依次固定在测温管的不同部位,测温管主要是用了传热速度快的钢管制成。测温管是个中空的元件,管口处必须用物质塞紧,避免外界杂物的进入。混凝土在浇筑后是一个先升温再降温的过程,升温时每隔2h记录一次温度,降温后每隔8h记录一次温度,对数据进行整理发现,混凝土可以达到高温62.5℃,底温21.2℃的温差。经研究发现,经过测量的温度全部在理论允许范围内,这样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变化,缩短筏基施工的时间,而且经过此种方法的养护,没有出现裂缝。经过测试可以知道,通过贮水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同时加强施工技巧,可以有效避免裂缝的产生。

4 结论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不仅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还会引起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安全使用年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潜在的危害。因此做好混凝土裂缝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要。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很多,对其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有效的分析,进而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根据情况对材料配比、施工温度、现场操作等环节进行控制,才可以大大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以保证建筑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崇江.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1(01):17-24

[2]李子强.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及控制措施[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07(02):34-4

[3]徐高栋,李佳.浅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5,13(5)

论文作者:李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9

标签:;  ;  ;  ;  ;  ;  ;  ;  

浅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控措施论文_李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