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在儿童青少年发展中的作用_教育论文

儿童青少年发展中的父母教育卷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少年论文,父母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09(2011)01-0021-08

父母教育卷入(parent involvement in education)是指父母对自己孩子教育的理念、发展的期望,以及在家庭和学校中做出的促进孩子取得更好学业成就和心理发展的多种行为(Seginer,2006)。父母教育卷入,自古就被高度重视,中国古代的《诗经》、《周易》已有关于家训的记载,很多古代名人的家训至今仍广为流传(姚红艳,2007)。随着现代教育制度,尤其是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儿童青少年都要在学校中接受系统的教育,但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教育行为,以及通过参与学校部分的教育活动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对儿童青少年的学业成功与健康发展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开始采用实证方法对父母教育卷入进行研究,40多年来,研究者围绕着父母教育卷入与儿童心理发展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父母教育卷入的结构、父母教育卷入的理论机制模型以及促进途径等开展了丰富的研究。

一、父母教育卷入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欧洲实施了系列儿童发展补偿计划,通过鼓励低收入家庭和少数种族的父母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促进了这些儿童的学业成功,并预防了部分发展不利儿童出现教育迟滞(Brooks-Gun,2000)。Coleman(1966)在其“教育机会的公平性”(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研究中,证实了父母教育卷入对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补偿计划实施的成功以及相关实验数据的发现让研究者和政府看到了父母教育卷入对促进儿童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意义。20世纪70年代,布朗芬布伦纳(1979)提出了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解释儿童的成长环境,该理论提出的四个系统(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中的三个都与父母卷入儿童教育有直接关系,其中的微观系统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基于家庭的父母教育卷入。布朗芬布伦纳的理论为父母教育卷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引起了父母教育卷入研究的热潮。

从此之后,父母教育卷入的各层次研究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父母教育卷入相关的学术论文数量明显增加。在Psychinfo数据库中,以parents' educational involvement,parental involvement,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parent-school interaction等作为关键词搜索发现,2000到2009年高达2026篇,而之前的1960—1969年12篇、1970—1979年124篇、1980—1989年384篇,1990—1999年也只有658篇。(2)许多国家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大型调查,把父母教育卷入情况作为重要调查内容,为全面揭示一国的父母教育卷入情况提供了机会。例如,美国国家教育纵向研究(National Education Longitudinal Study,1988—2000),通过实施全国代表性取样,在美国选取了1000多所学校2万多名的8年级学生进行了追踪研究;美国儿童早期追踪项目(The Early 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y)、全美儿童研究(National Children's Study)、英国青年追踪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of Young People in England)、澳大利亚青年追踪调查(Longitudinal Surveys of Australian Youth)、加拿大儿童青少年追踪调查项目(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 of Children & Youth)等也均把父母教育卷入相关变量作为重要调查内容。(3)多个大型的父母教育卷入干预项目实施,为探索有效促进父母教育卷入的途径提供了可能。部分研究者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有针对性的干预,提高父母教育卷入行为的频率和科学性,进而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发展。例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Epstein建立的伙伴学校国家网络(National Network of Partnership Schools),通过将基于研究的发现应用于中小学增进父母卷入儿童青少年教育的行为。(4)系列父母教育卷入研究专业组织的建立(例如哈佛大学建立家庭卷入教育者网络(Family Involvement Network of Educators)也进一步促进了父母教育卷入研究的发展和深入。通过40多年的发展,父母教育卷入已经成为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二、父母的教育卷入与儿童青少年的发展

父母教育卷入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对促进儿童青少年发展有重要意义,研究者主要从学业成绩、认知能力、社会性等角度进行了探讨。

父母教育卷入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是研究者关注最多的一个问题。Fan(2001)对25项涉及父母教育卷入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元分析,发现学生平均成绩点数(Grade Point Average,多个学科成绩按照一定方法计算出来的点数)与父母教育卷入之间的相关达到0.33,特定学科成绩(例如数学)与父母教育卷入之间的相关为0.18。在父母教育卷入的各具体维度上,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渴望与学生成绩相关最高(0.40),而父母对孩子的家庭监控(例如,控制电视时间等)与成绩之间的相关最低(0.09)。Seginer(2006)对60项关于父母教育卷入实证研究的综述以及Green(2009)对50项父母教育卷入的实证研究的元分析也得到了父母教育卷入与学业成绩之家存在正相关的结论。Keith等人(1993)对8年级大样本(n=15703)进行的研究发现,父母教育卷入程度与学业成绩(数学、阅读、科学和社会学习成绩测验)之间存在较高的正相关,并且这一高相关在不同民族间都存在。

部分研究者还对父母教育卷入与孩子认知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关注。Marjoribanks(1996)研究发现,父母教育卷入能够调节种族与认知成绩之间的关系。Andrade(2005)等人发现,家庭环境中的刺激质量对儿童的认知成绩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排除掉母亲工作和母亲教育水平后,这种显著的预测作用仍然存在。Chang(2009a,2009b)对早期学前教育研究和评价项目(Early Head Start Research and Evaluation)中的近3000名儿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参加过养育培训班的父母,在家中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言语和认知刺激,他们孩子的认知成绩(贝利心理发展量表分数,Bayley Mental Development Index)显著高于父母没有参加过养育培训班的孩子。

除此之外,研究者还对父母教育卷入与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Regina及同事(2001)对儿童青少年的危险行为表现与父母教育卷入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孩子的危险行为和父母的参与教育行为有很大关系。温和、支持性的父母,且自身行为和惩罚风格一致的父母教育卷入能有效减少儿童参与危险行为的可能性。Orleans(2000)对儿童的互联网使用与父母的教育卷入进行了研究,发现父母教育卷入对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有重要的影响。而且,父母教育卷入与计算机带给儿童的影响可能是非线性的,适度父母教育卷入可以更促使儿童青少年受益于互联网的使用。Shumow(2002)的研究也发现,父母教育卷入可以预测孩子的社会情感适应水平。

三、父母教育卷入的结构

在父母教育卷入的早期研究中,研究者经常关注父母特定行为与儿童心理发展或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stevenson,Baker,1987),但父母参与子女的教育有多种形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开始对父母教育卷入进行分类,并从多种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结构观。

(一)从教师角度对父母教育卷入结构的划分

Epstein(1995)认为,如果教育者仅仅简单地把接受教育的孩子当作学生,就有可能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分离开来,只有教育者把学生当成孩子,才有可能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看成相互关联的整体。因此,她强调学校在促进父母教育卷入中的重要作用,并从教师的角度,把父母教育卷入分为六种类型:(1)养育(parenting),帮助父母建立能够支持儿童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家庭环境;(2)交流(communicating),设计学校与家庭,家庭与学校社区之间交流的有效形式;(3)志愿者活动(volunteering),寻找吸收和训练父母作为学校和班级志愿者的多种途径;(4)家庭学习(learning at home),与家长分享改进学生家庭作业的策略以及其他在家学习的类型,提供学生需要学习的各种类型技巧的信息;(5)决策(decision making),请家长作为学校团体、顾问团或者委员会的一员,参与学校事务的决策;(6)与社区合作(collaborating with the community),整合社会中的服务和资源,促进学校、家庭中的学生学习。根据发生场景的不同,Epstein提出的六种类型又可以分为两类,养育、家庭学习和与社区合作发生在家庭中,又被称为基于家庭的参与(home-based involvement),而交流、志愿者活动和决策发生在学校中,则被称为基于学校的参与(school-based involvement)。

(二)强调父母监控的父母教育卷入结构划分

研究者发现对孩子的监控也是父母教育卷入的重要形式,Fan(2001)在对以往25项研究进行元分析的基础上,加入了家庭监控的维度,并把父母教育卷入划分为四个维度。具体包括:(1)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交流(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包括对完成家庭作业提供帮助,讨论学校里的教育情况;(2)家庭监控(home supervision),包括孩子花在家庭作业和看电视上的时间,与学习相关联的学习环境,放学后按时回家等;(3)对孩子的教育渴望(educational aspiration for children),包括教育期望、重视学业成绩等;(4)学校联系与参与(school contact and participation),包括父母与学校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学校做自愿者,父母参与到学校工作中去等。Song(2005)用美国国家教育纵向研究(National Education Longitudinal Study)中具有全国代表性的24599名被试数据,使用结构方程的方法,验证了这种划分方法的合理性。

(三)强调儿童主动性的父母教育卷入结构的划分

Grolnick(1994)更强调儿童的主动性,他认为儿童是信息的主动加工者,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者,因此,他在对父母教育卷入进行结构划分时,非常重视情感因素。他把父母教育卷入分为三个维度:(1)行为参与(behavior involvement),主要指父母去学校或者参加诸如学校开放日之类的活动。通过此类活动,父母可以获得帮助孩子在学校教育中有更好表现的一些信息,当教师看到家长的参与,可能也会对这个孩子更加重视;(2)亲身参与(personal involvement),主要指孩子能够从情感上体验到,父母关心他们的学校教育,并乐于与他们围绕学校的一些话题进行交流;(3)认知/智力参与(cognitive/intellectual involvement),指让孩子接触到能够促进其认知发展的活动和材料,例如书籍、去博物馆或者各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体验等。

尽管上面描述了多个角度的关于父母教育卷入的结构观点,但Hill(2009)研究认为,也许父母教育卷入的结构并不是稳定的,而是随着儿童的成长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当孩子进入中学尤其是高中后,与孩子上小学时相比,基于学校的教育卷入行为会降低很多,基于家庭的教育卷入中,由于知识难度的加大,很多家长也不能再对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提供帮助。而这时,通过学术社会化(academic socialization,包括与孩子交流对他们教育的期望以及接受教育的价值,培养他们的教育和职业理想,讨论学习策略,以及与他们一起为未来做准备和计划等)成为重要的父母教育卷入的方式。

四、父母教育卷入的理论机制模型

随着父母教育卷入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开始思考,究竟哪些因素影响着父母教育卷入的行为,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又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其中著名的是Hoover-Dempsey提出的父母教育卷入的多水平模型和Seginer的父母教育卷入的生态系统模型。

(一)父母教育卷入的多水平模型

为从心理学角度解释父母为什么卷入到他们孩子的教育中去,以及他们的参与如何导致孩子的成绩出现差异,Hoover-Dempsey & Sandler(1995,1997)提出了父母教育卷入的多水平模型,并通过系列研究,对此模型进行了修正(2005A,2005B)(见图1)。

图1 父母教育卷入多水平模型

这个模型由五级连续的水平构成。第一级为影响父母参与行为的三个心理因素,分别是:(1)父母的动机和信念。包括父母角色建构(parental role construction),即父母关于他们在孩子教育中应该做什么的信念,以及父母对帮助孩子在学校中取得成功的效能感;(2)父母对来自学校、儿童和教师邀请参与的知觉;(3)父母感知的生活情境(parents' perceived life context),包括自我感知到的知识和技巧,自我感知到的时间和精力。第二级水平为父母卷入的行为,它受到第一级三个心理因素的影响,其形式包括基于家庭的卷入和基于学校的卷入。具体的卷入行为有鼓励(encouragement)、示范(modeling)、强化(reinforcement)、指导(instruction)等。第三级是孩子对父母卷入行为的知觉,包括知觉到的鼓励、示范、强化、指导,它受到父母参与行为的调节。第四级是与学习成绩有关以及与学业成绩结果接近的儿童特征,包括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的内在动机、自我调节策略的使用、与教师关系的社会效能感,儿童的这些特征受到孩子感知到父母卷入行为的影响。第五级是学生的学业成绩。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作用从第一级水平开始。首先是第一级水平的三个心理因素影响着父母的卷入行为,父母的参与行为调节着孩子对父母卷入行为的知觉,从而影响着他们与学习成绩有关的心理特征,而这些心理特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

父母教育卷入的多水平模型是第一个直接把影响父母卷入行为的因素、父母卷入行为以及对学生学业成绩产生影响的机制综合在一起的模型,这个模型从机制层面直接解释了父母教育卷入中的两个关键问题:决定父母教育卷入行为的因素是什么,父母教育卷入行为如何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这一模型对于开展父母教育卷入实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很多研究利用结构方程技术从不同水平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

(二)父母教育卷入的生态系统结构模型

与Hoover-Dempsey & Sandler关注父母教育卷入的微观作用机制不同,Seginer从父母教育卷入的宏观层面,在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父母教育卷入的生态系统结构模型。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发展的个体处在从直接环境到间接环境的几个环境系统的中心或者嵌套于其中,根据与个人发展关系直接程度的不同,他把环境分为四个层次:微观系统(microsystem)、中间系统(mesosystem)、外层系统(exosystem)和宏观系统(macrosystem)。Seginer将他的观点运用于父母教育卷入,也把父母教育卷入及其相关因素分为四个层次系统,每一系统都与其他系统以及个体交互作用,影响着父母教育卷入行为。

第一个层次系统是扩展的基于家庭的卷入(微观系统),孩子直接与这个系统面对面接触。这个系统主要包括:(1)基于家庭的参与,具体指父母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帮助完成相关认知任务,指导学校相关的行为,父母承担类似学校的功能,为他们孩子学校的学习提供支持等。(2)与教育相关的家庭氛围,主要指家庭中与教育相关的软环境,包括父母与儿童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教养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父母个人的特征等。(3)家庭结构和家庭规模,家庭结构指的是完整家庭还是单亲家庭,家庭规模主要是家庭成员的数量等。(4)家庭学习的物理环境,主要指家庭物理环境以及学习材料,例如学习空间的大小,书本的数量等。

第二个层次系统是扩展的基于学校的卷入(中间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儿童青少年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场景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个系统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基于学校的父母卷入,主要指父母参与的能够促进孩子学业成就提高的学校活动以及父母—教师会议等;(2)父母与教师之间的交互,这个主要包括在小学低年级向父母通知孩子的家庭作业以及为父母参与孩子的家庭作业提供帮助,父母与教师之间的共同合作以及减少孩子旷课等;(3)影响基于学校卷入的因素,这主要涉及学校的文化、学校的规模、学校类型(例如高中)以及教师是否接受过教师—父母家庭关系的训练等。

第三个层次系统是影响父母卷入的背景(外层系统),这个系统可能孩子不会积极地、频繁地参与其中,但对孩子的发展产生着影响。这一系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因素:(1)社会网络,具体指与基于家庭的卷入和基于学校的卷入直接相关联的父母的社会网络,例如当你知道你孩子朋友的父母采用的某种教育卷入方式有效时,你也有可能去应用;(2)工作场所,工作场所是父母们互相学习卷入孩子教育的知识和技巧的重要场所;(3)邻居,邻居通过影响父母的卷入行为,间接对孩子的发展产生着影响;(4)法律和政策,国家通过制定包含父母教育卷入内容的法律和政策,对父母教育卷入行为起到导向作用。

第四个层次系统是种族和社会文化对父母卷入的影响(宏观系统)。这个系统存在于前三个系统之上。

父母教育卷入生态系统结构模型从更宏观的层面静态地揭示影响父母教育卷入的各种因素,让人能够在整个社会文化背景下,认识父母教育卷入产生的原因以及发挥作用的途径。与得到大量实证数据支持的父母教育卷入多水平模型不同,父母教育卷入的生态系统结构模型更多地是一种理论上的建构,需要更多的实证数据进一步支持。

五、促进父母教育卷入的有效途径

随着影响父母教育卷入行为各种因素的揭示,研究者们不再仅仅把研究停留在现象和机制的分析上,开始通过干预实验来寻求促进父母教育卷入的有效途径,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基于学校的教师主动卷入父母(Teachers involving parents)和基于家庭的父母教育卷入培训两种方式。

(一)基于学校的教师主动卷入父母

在Hoover-Dempsey和Sandler(1995,1997)提出的父母教育卷入的多水平模型里,父母对来自学校的一般邀请和特定教师邀请的知觉是影响父母教育卷入行为的重要因素。Dauber和Epstein(1993)的研究也发现,当学校教师邀请学生父母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父母都能够积极卷入到他们孩子的教育中去。在这些理论探讨基础上,2002年,Hoover-Dempsey等人实施了教师卷入父母的项目,通过短期在职教师培训,以教师为中介,增加他们学生父母的教育卷入行为。研究发现,通过向教师讲授父母教育卷入的重要性,改变其观念,传授促进父母教育卷入的技巧,并通过六个实践操作步骤提高与父母接触的技巧,进而鼓励教师主动采取卷入学生父母的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父母的教育卷入行为。Hoover-Dempsey根据研究提出,对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都应该加强教师主动卷入父母知识和技巧的培训,通过基于学校的教师主动卷入父母的方式,促进父母教育卷入的行为

(二)基于家庭的父母教育卷入培训

与基于学校的主动卷入父母不同,一些学者把促进父母教育卷入行为的重心放在了家庭中,实施了很多家庭干预项目,例如Levenstein和Levenstein的亲子家园计划(Levenstein and Levenstein's Parent-Child Home program),启蒙计划中的家庭启蒙项目(Head Start's Home Start program)等,比较著名的是Zigler和Pfannenstiel及其同事(2008)实施的把父母作为教师项目(Parents as Teachers program,简称PAT)。PAT项目的核心是家访,家访按照事先制定的时间表1个月、2周或1周进行1次,并且有可能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开始。由专门掌握儿童发展相关知识和家访技能的、获得PAT资质的父母教育者(PAT-certified parent educators)帮助父母学习他们对孩子每一个发展阶段应该报一个什么样的期望,并训练他们掌握各种促进亲子关系和孩子发展的活动。PAT项目会定期召集父母开组会,由PAT或者之外的专家做讲座,并允许父母之间分享成功经验,并鼓励他们建立支持网络。此外,每一年年初的包括健康、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发展筛查是PAT项目的第三个重要成分,父母会接受一些分辨各种学习困难或发展迟滞的观察训练。共有5721个幼儿园儿童参加了PAT项目,研究发现,参加PAT项目的时间长度能够直接预测孩子入学准备程度(school readiness),并对之后的学习成绩有明显促进。PAT项目的结果说明,基于家庭的增进或改善父母教育卷入行为的训练,对孩子的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

六、研究展望

经过40多年的研究,人们对父母教育卷入的重要性、结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以及促进途径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事实上,很多理论和现实问题仍然困扰着研究者和广大父母,例如父母教育卷入结构如何动态变化,以及哪些父母教育卷入方式对孩子发展更加有利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未来的父母教育卷入研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加强父母教育卷入研究的纵向追踪研究

当前关于父母教育卷入的研究,多数为横断研究。Hill(2009)研究发现,父母教育卷入的结构可能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动态发生着变化,但是这种动态变化的轨迹是什么,各种父母教育卷入行为与儿童青少年学业和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否也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发生着变化,父母教育卷入行为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水平发生着怎样的动态交互作用,横断研究对这些重要理论问题都无法给予回答,只能依赖于纵向追踪研究。

(二)重视多种父母教育卷入方式的比较研究

以往关于父母教育卷入方式的研究,其基本前提是父母教育卷入对儿童青少年学业或心理发展总是有利,但Xu(2009)发现,父母布置过多的家庭作业不利于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进而影响其学业成绩。这个结果说明,父母教育卷入行为并不总是对孩子的发展有利,不当的父母教育卷入方式可能对儿童青少年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但以往研究对这一方面的探讨很少。因此,加强不同父母教育卷入方式的比较研究,揭示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发展的方式,同时找出对儿童青少年发展不利的方式,对于提高父母的科学教育卷入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三)多开展父母教育卷入的中国化研究

Pan(2006)的研究发现,中国父母教育卷入方式与西方父母存在差异。这个结果说明,以西方父母为被试揭示的很多研究结论可能并不能简单地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使用。因此,开展父母教育卷入的中国化研究,揭示中国父母教育卷入的特点、促进途径,对指导我国家庭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与国外相比,中国关于父母教育卷入的实验研究却极其缺乏,在中国期刊网(CNKI)中,以“父母参与”、“家长参与”或者“父母卷入”为关键词,搜索1981—2010年间的文章,关于父母卷入方面的实证研究不足10篇。父母教育卷入的中国化研究亟须加强。

[收稿日期]2010-11-05

标签:;  ;  ;  ;  ;  ;  

家长教育在儿童青少年发展中的作用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