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臻臻
南充市中心医院普外三科 四川南充 637000
【摘 要】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手术时机的选择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依据其病情所处阶段使用药物及手术治疗,观察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浆细胞性乳腺炎急性肿块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率及缓解率分别是94.0%(47/50)、6.0%(3/50),复发率为8.0%(4/50);浆细胞性乳腺炎慢性肿块期患者治疗治愈率及复发率分别是84.21%(16/19)、26.32%(5/19);脓肿期治愈率73.91%,瘘管期治愈率66.67%。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肿块静止期是最佳手术治疗时机,这一时期实施手术能显著患者临床疗效。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手术时机;临床疗效;影响
【中图分类号】R33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4-256-01
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是疾病症状较为复杂多变,容易出现误诊误治现象,不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则容易形成乳管瘘,难以治愈[1]。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该病诊断标准及条件也日益成熟完善,有效降低了误诊率,但是还没有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将重点探讨下浆细胞性乳腺炎手术时机的选择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详细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接收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98例作为实验对象,其中非哺乳期女性92例,妊娠期女性6例,患者年龄在18—51岁之间,其乳腺左侧发病49例,右侧发病43例,两侧同时发病6例。患者病程在2d—3年,乳腺肿块在1—16cm之间。此次实验研究PCM治疗分型依据耿翠芝等人标准,其中急、慢性肿块期50例、19例,脓肿型23例,6例瘘管型。
1.2治疗方法
1.2.1急、慢性肿块期治疗方法
急性肿块期:指导患者口服1.5mg地塞米松,一天三次;一周后改为0.75mg,也是一天三次、口服使用;服用3天后改成一天一次,剂量为0.75mg,连续服用2天后停药。还要让患者口服甲硝唑0.4g,一天2次,连续服用1周后停止。随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实施随访,观察其肿块消退情况,若患者肿块有复发要口服上述药物,若患者肿块反复地复发应对其实施复发部位区段切除术在静止期时。患者口服上述药物若不能使肿块完全消退的话,要对患者实施手术或者让其口服1.2小金丸,2次/日,同时还要进行如意金黄散外敷,3次/日,肿块逐渐软化后再按照脓肿型治疗处理。慢性肿块期:对这时期患者实施肿块与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切除术,并对病变乳管及肿块实施切除术当发现患者伴随出现乳头凹陷时。
1.2.2脓肿期治疗方法
对处于这时期的患者实施微创治疗,给予那些皮肤没有破溃、脓液稀薄且单发脓肿患者实施脓肿穿刺冲洗术治疗在彩色超声引导下,如果患者没有破溃而且存在多分隔脓肿或者是脓液粘稠者,应对其实施置管冲洗引流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瘘管期治疗方法
采取手术法切除患者瘘管及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切除凹陷乳头相通的瘘管,并将乳晕区病灶切除掉及纵形剖开乳头,寻找病变乳管,并一起切除乳管及所属导管病灶及周围部分正常组织,于此同时,对患者乳头下过紧平滑肌纤维及纤维结缔组织进行松解,确保其随后能缝合成形乳头。
2.结果
2.1急性肿块期治疗效果
浆细胞性乳腺炎急性肿块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率及缓解率分别是94.0%(47/50)、6.0%(3/50),复发率为8.0%(4/50)。
2.2慢性肿块期治疗效果
浆细胞性乳腺炎慢性肿块期患者治疗治愈率及复发率分别是84.21%(16/19)、26.32%(5/19)。
2.3脓肿期治疗效果
脓肿期治愈率为73.91%(17/23),有3例实施了彩超引导下脓肿穿刺冲洗术治愈,并且2年随访病情无复发,其中16例实施脓肿切开引流术,花费了40—60天治愈,4例复发。2.4瘘管期治疗效果瘘管期治愈率为66.67%(4/6)。
3.讨论
浆细胞性乳腺炎主要是乳腺导管排泄出现障碍、导管分泌被异常激素刺激等造成的,患者因乳腺导管排泄、分泌出现问题,其上皮细胞碎屑与含脂性分泌物会积聚沉积在乳晕下乳管内,并进行扩张,使得其周围纤维组织增厚[2]。乳腺管内之后会逐渐渗出分解过的脂质类物质,并对周围组织进行刺激,周围组织因此出现浆细胞、淋巴细胞等异物反应性瘤样变。该病急性期肿块一般出现在患者乳晕区及周围,生长速度非常快,早期就会与乳房皮肤粘连,此时采用乳腺B型超声检查及细针穿刺病理检查容易鉴别这种病症[3]。浆细胞性乳腺炎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治疗,早期治疗时使用地塞米松及甲硝唑具有显著效果,地塞米松能减缓毛细血管的扩张、减轻其渗出及水肿现象,药物甲硝唑常常通过抗厌氧菌发挥作用,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疗效较好,可以避免使用手术方法治疗,但是仍旧有少数患者复发,对其应选择静止期实施手术。浆细胞性乳腺炎脓肿期常常使用切开引流术治疗,这种方法具有治疗疾病及保持乳房外形作用,但是其切口较小,因此应注意保持引流通畅在拔除冲洗管及引流管后的换药过程中[4]。对于那些伴随有乳头凹陷患者来说,应在局部症状缓解后及时实施手术,这样能促进治愈,具有去除病因及整形的效果。本次实验研究中,浆细胞性乳腺炎急性肿块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率及缓解率分别是94.0%(47/50)、6.0%(3/50),复发率为8.0%(4/50);浆细胞性乳腺炎慢性肿块期患者治疗治愈率及复发率分别是84.21%(16/19)、26.32%(5/19);脓肿期治愈率73.91%,瘘管期治愈率66.67%。
综上所述,浆细胞性乳腺炎肿块静止期是最佳手术治疗时机,这一时期实施手术能显著患者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张玲,陈伟财,王坤,李国劲,孙婕,余莉敏,何劲松. 浆细胞性乳腺炎手术时机选择的探讨[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4:1-3+199.
[2]严婕. 手术联合抗生素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研究[D].中南大学,2013.
[3]李晓莉. 术前辅助治疗对肉芽肿性乳腺炎手术疗效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2.
[4]殷飞. 乳管镜介入联合中医药治疗肿块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论文作者:刘臻臻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乳腺炎论文; 肿块论文; 患者论文; 脓肿论文; 细胞论文; 瘘管论文; 手术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