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水平与历史发展_党的思想建设论文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水平与历史发展_党的思想建设论文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层次与历史发展脉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思想建设论文,脉络论文,层次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21年7月23日,当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时,这个党只有50多名成员,几乎是清一色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2011年,当中共诞生90周年、执政60多年之际,她已拥有超过8000万名党员,成员几乎包括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中国共产党何以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长期执政?本文将结合中共的历史,对其思想建设的历程做一个简要的梳理,分析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共思想建设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党的发展壮大所起的作用。最后,笔者拟对当前中共思想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大家讨论。

中共思想建设的层次

党的思想建设是一个内涵十分宽泛的词,可以作广义的解释,也可以作狭义的解释。广义的解释包括许多方面,从党的思想理论的形成、党员干部培训、党的作风养成,直至基层组织的思想教育、党员个人修养的培养。狭义的解释一般仅指干部和党员的思想教育。本文取广义的解释。为便于对历史的叙述和理解,笔者先提出党的思想建设的层次问题,而这原本是结论的一部分。

从中共的历史和经验来看,党的思想建设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或高级层次的思想建设重点在党的领导层。高级层次思想建设要解决的是党的发展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包括:党的理论、思想方法、革命和建设道路的选择和大战略的制定,以及重要的组织原则等。其作用是保证党具有以下能力: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提出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制定路线方针和各方面的政策。高级层次的思想建设对党的前途和命运有着决定性影响。

第二个层次或中间层次是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的思想教育。这个层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让党的骨干掌握、服从和贯彻党中央确定的目标、路线、方针、政策。其作用是通过干部群体的工作动员和团结全体党员,贯彻和执行中央的决策。这一层次的思想教育是形成全党统一意志的中心环节,决定着党的战斗力和整个党组织的执行力。关于干部的作用,一句经典的话是:“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决定一切。”

第三个层次或基础层次是对广大党员包括基层干部的思想教育。这个层次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基层干部了解党的性质、宗旨、目标、任务和纪律。其作用是使全体党员自觉为党的事业奋斗,在广大群众中发挥先锋和模范作用,带动广大群众跟着共产党走。基础层次的思想教育决定着党员的素质和党的群众基础。

中共思想建设的三个层次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持续不懈的思想建设,中共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先进性,是引领中国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力量;同时,思想建设也保证了党的团结,使党能够战胜任何困难和挫折。

中共思想建设发展的历史脉络

中共的历史可分为三大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简单地说,就是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时期。本文的第二部分将结合中共的历史,简述党的思想建设发展的脉络,分析各时期思想建设所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中共自成立时起便具有的特点及对思想建设的长远影响

在中共成立的背景中,有两个大的方面是不能忽视的:

第一个方面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所经历的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挽救民族危亡的过程中,具有新思想的中国人逐步认识和提出了中华民族面临的四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现代化、争取民族独立、恢复国家统一和开展社会革命。这四项历史任务源起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在此后的历史进程中交织在一起,相伴前行,贯穿了整个20世纪,至今没有最终完成。历史地看,对于中国各派政治势力来说,能否承担起并不断推进这四项任务的解决,决定着它们的前途和命运。

第二个方面是20世纪第二个十年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事件是催生中国共产党的直接因素。首先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这场革命虽然带着浓厚的保守色彩,但它毕竟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专制帝王统治,开启了伟大革命时代的序幕。自此,中国出现了思想解放的潮流,萌生了现代政党政治。随后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扭转了中国思想界的方向,1919年的五四运动则实现了关键的转折。这场由中国在巴黎和会遭到外交失败而引发的空前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具有鲜明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国内北洋军阀统治的性质。自此,中国激进革命者学习的榜样不再是西方民主制度,而是苏维埃俄国建立的工农政权。1919年由苏俄牵头成立的共产国际及其1920年后对远东革命的关注和支援,进一步加快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过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标志着党的正式成立。成立之初,中共就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明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的先进分子之所以选择马列主义,或者说马列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产生重大影响,是由于它提供了中国社会所迫切需要的思想武器,即:开展阶级斗争以实行社会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建立具有高度组织纪律性的革命政党。这是当时传入中国的任何其他思想或理论所不具备的。尽管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了解有限,但他们无疑在思想上受到极大的震撼和启示,立即便把马列主义作为开展革命行动的指南。

第二,党的纲领以中国现实的政治需要为依托。虽然从形式上看,中共的纲领受到共产国际的极大影响,但其反映的诉求却完全是中国的。党的最低纲领即现阶段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最低纲领与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具有高度一致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这其实与中国传统的“均贫富”和“大同”思想暗合。

第三,中共在最初的革命活动中就表现出自己鲜明的阶级属性。中共成立之初,党员人数很少,成份几乎是清一色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但是,中共却采取了其他任何政党都没有采取过的办法,即深入中国社会底层,与工农结合,发动工农运动。

上述三个特点,对党的思想建设具有长远影响。主要是:中共的奋斗目标是可以长期坚持的,而且这一奋斗目标对立志改变中国面貌的先进分子和希望改变现状的广大人民群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中共也有理由相信自己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者,这使得中国共产党人具有一种强烈的正义感和使命感。

二、民主革命时期的探索与党的思想建设的发展

中共的奋斗目标是明确的,但实现目标的途径却经过了长期艰难的探索。在夺取全国政权之前,中国革命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阶段。中共对于思想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及其思想建设的一整套方法,便是在这四个阶段的探索中逐步形成的。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总结出一条基本经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中共成立之后,通过与国民党的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这一时期,年幼的中国共产党迅速登上政治舞台,但还没有在中国社会站稳脚跟,也没有意识到仿照俄国以城市为中心进行革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结果,这场革命由于国共合作的破裂而失败了。在大革命过程中,中共遇到了中国革命要走向成功必须解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掌握革命武装问题、革命的道路问题等等。尽管幼年的中共一时还没有能力解决这些复杂问题,但幼年时期受到挫折却有助于加快党的成熟。这一时期,中共的重要收获之一是积累了政治思想工作的经验。尽管中共在大革命期间的活动大多打着国民党的旗号,但国民革命军中的政治工作,工农群众的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北方军阀所把守的危险地区的国民党县党部的工作,绝大部分由年轻的共产党人承担。这使得在国共两党竞争和较量之初,政治思想工作就成为中共的一项优势,并对中共自身的思想建设产生了长远影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共思想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大革命失败后,中共被迫转移到农村,生存问题和维系革命队伍的问题由此变得极为突出。通过举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共创建了独立领导的军队;依靠“打土豪、分田地”,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由此,中共解决了生存问题,在中国社会扎下了根。与此同时,中共在思想建设方面解决了三个重要问题:一是找到了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开展武装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二是解决了党与军队的关系问题,通过“支部建在连上”,实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三是解决了在党员队伍中工人成分急骤减少,不识字的农民占党员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教育保持党在政治上的奋斗目标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有关经验,后来被总结为“思想建党”。这一时期,党的思想建设的三个层次已初步显露出来。但是,革命并非一帆风顺,在经历了大革命由兴起到失败之后,中共又一次遭遇了土地革命战争从兴起到失败。这两次挫折说明,靠一个远离中国的世界革命中心——共产国际来指挥中国革命不行;在中国以城市为中心来指挥革命也不行,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农村为中心。在经历了这两次起伏之后,中国共产党基本具备了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能力,而长征的胜利和抗日战争的爆发使中共在中国北方获得了有利发展的广阔战略空间。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鲜明地提出,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民族的先锋队,中共的吸引力由此大大增加。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抗战路线和统一战线策略,扩大了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建立了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相对稳定的环境使中共可以对建党以来的历史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党的思想建设在前述的三个层次上全面展开。毛泽东提出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整风运动使全党摆脱了教条主义束缚,使中高级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中共明确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总结出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把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随着党员人数的迅速增长,中共对广大党员的思想教育也更加重视。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中共在政治上臻于成熟,思想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抗战结束后,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取得了胜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即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对中国人来说,新的社会制度最吸引人之处在于实现人民民主和平等,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而实现工业化则是中国人渴望已久的目标。在中共从农村进入城市之际,毛泽东要求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

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党的思想建设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的这段中共党史,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中共怎样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二是中共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的思想建设与这两个主题是密切相关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共产党虽然刚刚执掌全国政权,但并非没有执政经验。中共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改造等各方面迅速取得了一批成果,树立了党的威信。在思想建设方面,中共比较成功地应对了执政后面临的考验。1950年在全党范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整风运动。重点是克服上级机关的官僚主义和中下级机关的命令主义,纠正干部、党员居功自傲情绪,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1953年又进行了整党,重点解决党内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等方面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共在执政初期保持了谦虚谨慎、廉洁自律的形象。至1956年,中共顺利完成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任务。

从1956年起,毛泽东提出了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在这一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明确了加快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是党执政后的主要任务。此时,党的判断是,在中国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已经结束。在此前后,党还在经济、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在这一年左右的短时期,中共领导层的思想、特别是毛泽东的思想极其活跃。

然而,由于国际国内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中共八大确立的正确路线和方针不久即发生改变。中国先后经历了1957年的反右斗争、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党内的反右倾及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反修防修”,以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此后,毛泽东更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这是一场为期十年的全面内乱。最高层失误造成的影响必然是全局性的,在1957年至1976年将近20年的时间里,党的思想建设实际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展开的。由于指导思想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偏差,总的来看,这期间思想建设方面出现的失误明显大于成效。

这段充满曲折和失误的历史发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中共对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特点尚认识不清,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的长期性估计不足。中共希望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但还没有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之后,中共没有把握住执政兴国的中心工作——经济建设。虽然1953年之后,中共在实际工作中已逐渐把经济建设置于国家政治生活的首要地位;但1956年底以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共又发生动摇,重新强调注意国际国内的“阶级斗争”。

第三,1956年后,中共对国际形势的估计出现偏差,主要是高估了世界革命的形势、高估了美苏合作的可能、高估了爆发世界战争的可能。这带来了多方面影响。从思想建设的角度看,最主要的影响是把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反对和防止出现修正主义。

第四,党内民主制度和国家的法制不断遭到破坏。1957年之后,随着毛泽东个人专断和对他个人崇拜的发展,党的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越来越处于不正常状态。当毛泽东对党内状况做出严重错误的判断后,发生“文革”那样的内乱也就不可避免了。

以历史的眼光来看,经验与教训的积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正确的或具有启发性的思想和错误的认识时常纠结在一起,一时难以分辨。然而,这一时期积累的经验教训,也为“文革”结束后,中共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

四、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探索和党的思想建设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逐步恢复正常。历经磨难之后,中共仍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巨大威信;党内出现了一大批对历史有所反思,决心实行改革的老干部;加快现代化建设,夺回失去的时间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这些因素使得中共能够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摆脱十年“文革”造成的困境,找到正确方向,大胆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共的思想建设与改革开放的进程密切相关。在认真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和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中共对国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思想理论上不断有所创新。首先,中共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其主要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随后,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又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国社会主义走上了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完全不同的道路,改革开放之后,中共对干部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逐步形成了有序的新老干部交替制度。在干部的思想教育方面,中共实现了干部培训的制度化,强调与时俱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培训内容。中共中央还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先后开展了“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教育活动,突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在作风建设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出现了巨大变化,中共党员的总体情况也同样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是人数增加,成分几乎包括各个社会阶层,文化知识水平大幅提高,流动性不断增强。这无疑对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党员的管理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共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城市,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在非国营企事业单位中普遍建立党组织,设立流动党员活动中心;在农村,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共对基层党员的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依然是加强对基层党支部的领导和指导,并通过发挥基层支部的作用来团结全体党员。

改革开放的历史是一段尚未完结的历史,无论是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还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仍存在着许多需要探索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要实现自己提出的在建党100年时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仍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仍需付出巨大的努力。

中共思想建设的成就及面临的挑战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坚定的目标,富于探索精神,善于总结经验,有能力制定正确的战略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并保持统一意志和内部团结,有步骤地实现自己目标的党。中共的这些特点与其一贯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密不可分。

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灵魂,以宏观的历史眼光来看,中共思想建设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共产党把握住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中共不仅提出了近现代中国面临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而且带领中国人民逐一实现了这些目标,并向最新的目标前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把自身建设成一个坚强的党。中共虽历经各种考验,却能始终保持党的团结和统一意志,全党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为人民奋斗的精神。

第三,中国共产党成功实现了对党员的思想教育。通过思想教育,这些党员无论是没有文化的贫苦农民,还是高级知识分子,都忠诚于党的事业。通过普通党员的先锋和模范作用,中共团结起广大的人民群众,极大地改变了国家和社会的面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社会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建设方面面对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主要是:

第一,在开放的条件下,中共执政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这要求领导层的决策必须更加科学和协调,不能再出现重大失误。如何进一步建全党内民主制度,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和纠错机制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第二,长期执政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干部的培养、教育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使党的干部切实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执政为民,既有胜任工作的能力,又保持清正廉洁,不谋私利,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对中共执政合法性的认可。

第三,在社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人们的利益和思想趋于多元化,普通党员的流动性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影响和带动周边群众,仍是一个日益重要的新课题。

标签:;  ;  ;  ;  ;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水平与历史发展_党的思想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