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费论文,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8)01—0036—04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迈入大众化阶段,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政府财政投入高等教育经费的比例却在下降,个人承担高等教育成本的比例在提高,高等教育学费不断上升,费用已经超出了普通群众的承受能力,甚至引发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高收费必然导致两个矛盾:教育需求与教育收费的矛盾,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量贫困学生上学难的矛盾。① 高校收费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本文就中美两国的高等教育收费标准进行比较,期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大学学费指的是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高校向学生收取的部分或全部培养成本。公立高校收取的是部分培养成本,民办高校一般收取的是全部培养成本。对高等教育举办者来说,学费是教育成本的补偿。高等教育学费收取的标准,涉及到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比例问题。制定合理的学费标准,在成本分担、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发展、社会稳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历史及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历史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阶段:(1)1898-1905年,实行免费教育制度,学费完全由政府负担。(2)1906-1948年,实行有尝教育制度,所有高等学校学生一律缴纳学费(享有全额奖学金的优秀学生除外)。(3)1949-1988年,新中国实行高等教育免费制度,政府对高等教育实行“统包”政策。这一期间又分两个阶段:1945-1965年,高等教育实行完全福利制度;1984年开始招收自费生和委培生,收取少量学费。(作者注:文革时期未计入)(4)1989-1996年,学费制度改革试行阶段,计划内招收的学生一般缴纳学杂费,自费生缴纳培养费、学杂费,委培生由单位代缴费用,学费一般比较少。(5)1997-2000年,学费快速提高时期,招生并轨,缴费上学,公费、自费生区别消失,学费的收取标准视专业和学校而定。(6)2001年至今,学费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政府出台政策稳定学费水平,限制学费上涨。② 目前,全国各高校收费数额不一,各省物价部门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及高校自身特点批准的收费标准也不一样。一般来讲,非学历教育都是按学时收费(基本上是每学时10-15元)。而学历教育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按学分收费,每学分80-200元,其中按每学分100-150元标准的比较多,大学本科四年平均要学完160-170个学分;另一种是按学年收费,从每学年2千元到7千元都有,大多数高校,按学年收费均在4千-5千元之间。收费多少因专业不同而有所差别,还根据高校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不同,如东南沿海和大城市高一些,而经济不发达地区低一些。③
这个时期高校学费标准有以下特点:
(一)高校学费增速快
我国公立高校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实行缴费上学,学费标准不断上升。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学费标准由最初的每学年100-300元上涨至现在的每学年4千-6千元,高等教育学费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由高等教育扩张速度快而政府拨款增幅缓慢所致。目前,高校学费标准基本稳定在5千元左右,一些热门专业和民办高校的学费标准相对偏高,有的达到每学年1万元。短短几年时间,高等教育学费的增长速度已经超出了经济发展的水平。
(二)一刀切式的学费超出了部分家庭的支付能力
中国高等教育的学费在家庭开支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超出了许多家庭的承受能力。按现行高等教育收费的中等水平计算,一个大学生每年需支付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大约在1万元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4年1-3季度我国城镇和农村人均收入分别为8375元和2109元,估计年人均收入分别为9千元和2 300元,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为农民的3倍以上。④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学费标准为每学年4千-6千元,若是热门专业或民办大学,学费每学年高达1万元或更多。以普通高校学费标准计算分别占城镇或农村人均收入的56%或217%,据此推算,一对农民夫妇的全年收入不足以支付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大学学费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物价的提高而增加,但同样的学费标准使农民比城市居民所负担的机会成本要大得多。据测算,我国现在大学生年培养成本约13000元,一般收费标准为4 500元,占培养成本的35%左右。⑤ 这种教育经费补偿办法,虽然增加了高校的教育经费收入,且所占的成本比例不大,但却给广大中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带来困难,也给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困难。
(三)研究生不收费或低收费
现行的研究生招生,分公费、自酬经费和委培等形式。公费生免收学费,每月还有基本生活费。公费生占用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却不承担教育成本,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研究生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因而要缴纳学费,承担教育成本。研究生不收费或少收费会把高等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普通大学生身上,变相地增加了普通大学生的学费负担。
二、美国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特点
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之一,民主制度比较完善,在高等教育收费方面,根据“受益者付费”的原则和教育公平的理念,其高等教育的成本主要由学生和家长、国家以及民间团体三者共同来负担。20世纪90年代后学费水平上升速度很快,学校之间的学费差距拉大。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财政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为:学生承担费用的比例大幅度下降,政府拨款所占的比例大幅增加。前者承担的比例从大约60%下降到30%左右,后者则由30%增加到60%左右。
(一)公、私立大学的收费标准差别较大
美国高校有公立和私立两种类型。一般来说,州的公立学校较多地依靠政府拨款,私立学校靠各种捐助,此外每个学校还有各种企业、研究机构的资助。公立学校一般为州立,本州居民的学费比外州学生低。因为州立学校的资金来自州政府拨款,而州政府资金来源于本州居民缴纳的州税。
私立学校学费相对较高,但因专业而异,不管州内、州外的学生都一视同仁。以康涅狄格大学为例:2004-2005年度全日制本科生学费本州生为5772美元,外州生为17 604美元。而同在一个城市的私立大学——耶鲁大学2004-2005学年学费,森林和环境学院为23 850美元,法学院为36 490美元,商学院的学费为35 600美元,加上杂费高达64 100美元。据美国大学理事会公布的最新资料表明,四年制公立高校2004-2005年平均学费为5132美元,而四年制私立高校同年平均学费为20082美元。另外,美国大学学费也与学校知名度有关系。⑥ 高等学校层次和学费标准的多样化是与美国自由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人需求多样化相匹配的。
(二)学费与收入挂钩,对家庭经济的影响不大
政府的义务在于维护大部分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一方面要建立和发展好的大学,保证教育质量;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读得起书,教育成本分担同时兼顾教育机会均等。加州人均收入2003年为33403美元(家庭收入中间值为57130美元)。若家里有一个加州大学系列的大学生,学费则占人均收入的19%;如果是加州州立大学系列的大学生,该比例为8.7%。若上外州学校,学费则较高。加州虽然是美国较富裕的州,但并不是人均收入最高的州。2002年的数据显示,该年度美国家庭收入中间值最高的州是新泽西州,为82406美元,最低的州是西弗吉尼亚州,为47550美元,亦即各地收入差距最多不超过1∶1.8。目前美国约40%的家庭年收入在15000-49 999美元,15.9%的家庭年收入在15000美元以下,大约29%家庭年收入在5万-10万美元,年收入在10万以上的约占15.1%。美国的高等教育支出对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大约75%的家庭要负担家庭年收入28.2%以下的个人高等教育费用,大约15%的家庭要负担超过家庭年收入28.2%以下的个人高等教育费用,但对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影响不大。美国高校的学费和家庭收入挂钩,使学生家庭能够负担得起。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2002年的报告,1999-2000年度公立高校攻读学士学位的学生学费,低收入家庭为7 500美元,中等收入家庭为9 800美元,高收入家庭为10800美元。而同期私立高校攻读学士学位的学生学费,低收入家庭为11 500美元,中等收入家庭为15600美元,高收入家庭为19 500美元。⑦ 不同学科专业之间也存在差别,由于学科专业不同其培养成本和学生毕业后的预期收入亦存在很大差异,所以美国高校热门专业的收费一般高于其他专业。
美国高校依据家庭收入水平确定不同的学费标准,收入越高,收费也就越高。在美国即使同一类型大学,学费也会因家庭收入有异而不同,私立大学这种学费差异要大于公立学校。⑧
(三)实施“三级学费标准”制度
美国公立高校学费标准根据学生的来源地分为三级:一级为本州居民标准;二级为非本州居民标准,比一级标准约高3倍;第三级为外国学生的学费标准,比第二级约高0.5倍。三级学费标准的依据是:本州居民已经通过纳税较多地负担了公共高等教育成本,所以有权获得学费减免。但是其他州居民和外国学生对本州无纳税贡献,所以要多缴纳学费。
美国大学学费对于中低收入家庭也是难以承受的,美国为了保持大学生的高入学率,联邦政府和大学建立了学生资助体系。20世纪90年代后,各种形式的资助迅速增加,增长速度超过了学杂费的增长速度,由于学生中获得资助的比例及数额增长迅速,扣除资助额后家庭实际承担的子女就学时必须支付的高等教育费用并未明显增加,而且有些学校学生家庭的净费用还减少了。
(四)研究生培养经费采取分担制
研究生培养费用不是完全由政府包揽下来,但也不是完全由学生自己承担。根据美国的做法,学生与学校通常是共同分担的,并且学校承担的是“小头”。如哈佛大学花在每名学生身上的经费超过37 000美元,其中学生的学费为2万美元;普林斯顿大学每年的学费近2万美元,而学校的开销达28320美元。⑨
三、中美高等教育学费相异点
(一)个人承担比例不同
中国近几年高等教育学费增长迅猛,已超过经济的增长水平,个人承担的教育成本比例增加;而在美国,个人的教育成本比例却在下降。
(二)学费的标准不同
中国高等教育由于公立高校占绝大多数,因而学费标准基本一致,没有考虑学校差别,如清华大学的学费与一般省属高校的学费差别不大;中国民办院校与美国私立高校的学费都比较高,反映出资本的逐利性,但中国民办高校的学费还不至于像美国那样高出公办高校4-5倍。美国院校的学费还与学校的知名度有关系,名校的学费一般比较高;而中国高校基本区别不大,学费与学校名气关系不大。这也是社会制度在高等教育学费上的反映。
(三)学费占人均年收入的比例不同
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占城镇人均收入的一半以上,占农村人均收入2倍以上;美国高等教育学费大约占人均收入的30%以下。
(四)对家庭的影响程度不同
在我国,如果一个家庭里有一个大学生,那就要倾全家之力甚至还要到处借债上学,大学学费对普通中国人来说是个沉重的压力,且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现象十分普遍。而美国虽说高等教育学费比较高,但还不至于影响到生活水平。
(五)学费分类标准不一
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对每个家庭和受教育者都是一视同仁,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没有考虑家庭和个人的经济状况;在美国,高等教育学费与个人、家庭收入水平挂钩,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和个人采取不同的收费等级,避免了因经济状况而失去上学的机会。
(六)研究生培养经费分担方式不同
研究生培养经费方面,中国是公费和自费相结合,美国则是学生和学校共同负担培养费用,只是分担的比例不同而已。
四、启示与建议
(一)确立合理的学费标准
学费标准制定应参考多种因素,包括学校成本、政府拨款、居民收入、地区差别、高等教育供求等。教育成本要合理估算和论证,制订标准需考虑民众经济和心理承受力,制定高等教育的价格要建立在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补偿教育成本为目标的基础上,同时要坚持差异性原则。
1.依据居民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学费标准。学费标准不能超出国民的负担能力。目前我国个人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比例达到25%-3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⑩这个标准已经超出了普通居民的承受力,是不合理的。高等教育学费要考虑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的收入水平。
2.根据成本补偿原则确定学费标准。要按照不同的教育成本来确定不同的收费标准,按教育质量来收取学费。这样既可以促进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注重自己的声誉,亦能促进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3.根据学生毕业后的收益率来确定学费标准。不同的高校和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回报率,要根据高校层次和类型的不同以及专业的不同实行不同的收费。对个人收益率较高的专业,收费标准可以高一些,而其他个人收益率低的专业,收费标准可以低一些。
(二)学费与收入水平挂钩
采用学费与家庭和个人的收入水平挂钩的方法,减轻学生和家庭的负担。对收入水平高的家庭收取较多的学费,对比较贫困和收入低的家庭收取少量学费。这个方法有赖于国家制度的健全和家庭收入的透明度。
另外,研究生教育要实行收费制度,学校和学生共担培养经费,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和减免学费。
(三)建立有效的资助体系
中国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初步建立了一套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政策体系。这包括:(1)建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制度。(2)积极推行学生贷款制度。(3)实施勤工助学制度。(4)开展特殊困难补助。(5)推广学费减、免制度。(6)提倡实施“绿色通道”制度。对被录取入学、经济困难的新生,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情况,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7)高校从所收学费中提取一定比例(10%左右),用于资助困难学生。(11)
但由于各种条件的欠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助学贷款实施中遇到了很多问题;由于个人信用体系的不完善,规定还贷的期限短,使毕业生还贷压力大。这个问题需要国家在政策上大力扶持,除了贴息及给银行“可以核销呆坏账”政策以外,还要建立专门的教育风险基金,帮助银行分担风险,同时国家财政应重点支持一部分优质高校,使其保持低收费或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因此,建立新的助学贷款体系显得日益迫切。
(四)政府、社会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今天,国家财政占高等教育经费的比例却在下降,这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因此,政府、社会各界要加大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力度(主要是拨款和捐赠),逐步降低个人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比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降低学费标准,减轻学生和家庭的负担。
高等教育学费即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是基于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的一种私人价格补偿和公共价格补偿相结合的混合补偿机制,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兼顾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的结果。建立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机制,制定合理的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可以提高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推动高等教育和谐、健康、稳定发展,维护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12)
注释:
① 高桂鹃,毕云.美国高校收费实践的启示[J].韶关学院学报,2005,26(2):120—123.
② 高桂娟,陈惠.我国高等教育学费的历史沿革[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1).
③ 新浪网.察看大学学费标准[EB/OL].http://www.12edu.cn/gaokao/ hsgk/ 200704/ 151635.shtml
④⑥ 季度统计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5年1月22日[EB/OL].http:// www.stats.gov.cn/tjsj/,2005—1—22/2005—2—10.
⑤ 核定大学生培养成本宜用逆算法[EB/OL]http://finance.qq.com/ a/ 20060407/ 000196.htm,2006—04—07.
⑦ 史万兵.高等教育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52—263.
⑧⑨(11) 张琦,孟繁华.中美高等教育学费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5,(9).
⑩李萍.优化我国高等教育投资资源配置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10).
(12) 甘国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