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乔丽霞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 山东德州 253500)

【摘要】目的:分析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心脏彩超测量,依据左心射血分数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52例)患者左心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对照组(22例)左心射血分数正常,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左心射血分数变化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组间对比,其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左心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组内对比方面,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射血分数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左心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采用心脏彩超诊断不具有特异性,无法充当单一确诊标准,但可将之作为一项可信监测指标。

【关键词】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彩超;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5-0080-02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是因身体出现疾病而造成心肌收缩能力下降,进而致使由心脏所搏出的血液难以达到静脉回流及人体组织正常代谢的需求[1]。高血压、内分泌系统疾病、冠状动脉硬化亦或是其他有关慢性肺脏病症均有可能诱发心力衰竭。心脏彩超是一种无任何副作用的检查方式,通过探头监测可在监视屏幕上清晰的观察到心脏的各结构分布、搏动状态以及血液流动情况。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探究多病因心力衰竭的病症特点,本次研究就以我院所收治的74例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将具体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8月-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44~81岁,平均年龄(66.5±3.7)岁;病程7~12d,平均(9.2±1.4)d。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12导联心电图与其他方式初步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Ⅰ级(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性活动行为不会导致严重的无力、心悸亦或是呼吸困难)患者30例,Ⅱ级(体力活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性,在休息时无任何症状表现,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性活动行为有可能会引发无力、心悸、心绞痛亦或是呼吸困难)患者44例。在原发病方面:同时合并有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37例,冠心病22例,肺源性心脏病10例,心肌病5例。

74例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为(52.36±10.31)mm、左心房内径为(47.42±10.42)mm、左心射血分数为(37.66±13.26)%。其中左心射血分数正常患者22例,指标为(63.33±12.16)%,将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左心射血分数下降患者52例,指标为(34.61±11.67)%,将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统计资料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2 方法

选用美国通用电器(GE)公司所生产的GE vivid7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探头频率3Mhz左右。将患者置于左侧卧位,由心尖搏动位置采用探头探测,充分显现出心尖四腔心切面。对房室内径,室间隔与左、右心室壁厚度和运动变化、瓣膜结构与血液流动状况等均予以观察。各自选取出患者左室舒张末期与收缩末期采用双平面Simpson方法对其左室的左心射血分数予以测量。所有患者均进行3个心动周期的测量,在完成数值记录工作后选取其平均值予以分析评价。就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左心射血分数变化情况予以记录观察。

1.3 判定指标

将左心射血分数作为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左心射血分数变化情况,以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比值在55%~80%之间即为正常,<55%为不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内容进行处理,心脏彩超左心射血分数采用x-±s代表,组间对比选用独立样本t进行验证,以P<0.05表示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组间对比方面,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为(34.29±13.38)%,对照组为(63.48±12.52)%,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为(56.33±6.38)%,对照组为(61.26±9.22)%,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内对比方面,观察组治疗前左心射血分数为(34.29±13.38)%,治疗后为(56.33±6.38)%,组内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左心射血分数为(63.48±12.52)%,治疗后为(61.26±9.22)%,组内对比差异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射血分数对比(x-±s)

3.讨论

绝大部分心血管疾病的病发均会伴随着心力衰竭症状的出现,这一现象同时也是导致心血管病症患者死亡的关键原因之一[2]。依据发生心力衰竭的具体位置可分成:左心、右心与全心三种衰竭现象。尤其是以左心衰竭在临床上最为常见,次之分别为全心衰竭、右心衰竭[3]。左心衰竭后会出现的病理性变化即为肺循环出现淤血、肺水肿和组织灌注缺乏。在出现左心衰竭症状后将很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全心衰竭,甚至因为严重的广泛性心肌病症而诱发出全心衰竭。临床上在对心力衰竭作出诊断时应当综合考虑患者的既往病史、发病原因、症状表现与体征情况[4]。在患者因左心衰竭而导致肺淤血时会诱发各种程度的呼吸困难现象,而在出现右心衰竭症状后身体中的循环淤血还将会引发颈部静脉扩张、肝大及水肿等症状,这些均可作为心力衰竭的诊断依据。

心脏彩超是唯一一种可以将人体心腔的内部结构、心脏搏动、血液流动等予以动态化显示的一种设备,对于患者机体不会造成任何的负面影响[5]。通过心脏彩超探查可精准判定出心脏各房室的内径尺寸、室壁厚度、室间隔、室壁运动,瓣膜结构与功能等。据相关研究表明,心脏彩超可借助于对各心腔大小改变的精确判断、心瓣膜结构和功能状况等来协助进行充血性左心衰竭的判断[6]。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左心射血分数为(34.29±13.38)%,对照组为(63.48±12.52)%,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组间对比方面其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左心射血分数为(34.29±13.38)%,治疗后为(56.33±6.38)%,组内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左心射血分数为(63.48±12.52)%,治疗后为(61.26±9.22)%,组内对比差异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性左心衰以在静息状态之下,具备左心室增大心脏结构上的证据以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增大和左心射血分数≤40%等相关心脏功能异常依据。舒张性心衰症状则主要表现在具有慢性心力衰竭症状与体征,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亦或是轻度异常,同时还存在一些其余相关的症状亦或是临床辅助检查资料表明存在有明显的舒张性功能障碍情况。

综上所述,采用心脏彩超能够对充血性左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壁局部以及整体收缩功能展开定量分析,心衰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相较于舒张功能而言有明显下降。据此表明,采用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指标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病症时并不具有特异性,其不具备单一确诊指标价值,但仍可将其作为一项可信监测指标。

【参考文献】

[1]王艳,申志扬,卢学峰等.心脏彩超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价值[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6(4):46-48.

[2]杜燕,刘烽,杨勇锋等.心脏彩超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5):93-95.

[3]刘淑华.9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彩超影像表现研究[J].中外医疗,2015,7(24):168-169.

[4]李茹.心脏彩超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8):1432-1432,1433.

[5]梁淑贤.心脏彩超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作用及左室诊断多病因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5,11(9):159-161.

[6]樊继绪.心脏彩超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作用以及左心室诊断多病因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J].医疗装备。2016,29(10):202-202.

论文作者:乔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9

标签:;  ;  ;  ;  ;  ;  ;  ;  

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乔丽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