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反馈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分析与对策论文

基于学生反馈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分析与对策

林璇,冯健文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 潮州)

摘 要: 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主要阵地,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培养的师范生的质量。本文以韩山师范学院计算机师范专业为例,从学生意见反馈的角度,针对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的策略。

关键词: 教师教育课程;计算机师范专业;学生反馈

一 引言

在2018年9月3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提出要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全面引领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基本形成以师范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新形态,显著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强化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持续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1]。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主要阵地,师范院校必须要重视师范生教育,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更新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教师。

因此,本文以我校计算机师范专业为例,对大四学生及部分已毕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获得他们对计算机师范专业课程设置的直接反馈,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调整和改进的策略,丰富计算机师范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2中的标题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格。该文是美国著名专利法学者Chisum教授批评前述美国最高法院关于商业方法专利判例(Bilksi案)不足的论文,他将专利法上可专利客体的法律制度比喻成一座花园,在这座花园里,多年来生长出了大量杂草。他批评最高法院错过了清除这些杂草的时机;但同时,他又认为该判例也为专利法播下了非常有益的种子,对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界定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二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我校计算机师范专业大四学生及2017-2018届毕业生,调查采用纸质调查问卷及网络问卷相结合,部分辅以访谈。本次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均为有效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符合随机性及回收率要求,并运用统计学原理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2]

本次调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内容:一是了解受访者的基本状况,二是了解受访者在真实地接触教育行业后所了解到的社会上对计算机师范人才及具体技能的需求,三是了解受访者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通过调查,能获得比较直接、客观的数据和资料,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符合本校本专业实际的合理建议。

表1 受访者基本状况的调查结果

表2 受访者对计算机师范人才及基本技能的社会需求的调查结果

三 调查结果分析

(一)受访者基本状况的分析

“雅颂”之声被古人视为“正声”“正体”[11]。《周颂》是人类理性精神开始自觉的产物,虽然杂糅着宗教情绪,但是非理性色彩并不浓郁。与《商颂》的“雅颂”思想拥有崇奉上帝的迷狂观念不同,《周颂》的“雅颂”思想具有伦理化特征。

针对受访者的基本情况调查,主要包括在校大四师范生和已毕业的学生,设置了3个问题,前两个问题调查对象是毕业生,第3个问题是面向所有受访者,具体问题阐述及结果如表1所示。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几个问题的结果数据值得探讨。第一,已就业的毕业生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并没有找到对口工作,即不从事教育行业,仅13%的人当前工作与专业完全对口;这个数据与问题3“从事教育事业的意愿”结果匹配,在问题3中,仅有38%的人(这里的调查对象是所有受访者)更愿意从事教师行业,大部分人对教师这一职业并没有太大兴趣,通过访谈可知,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认为教师行业待遇较差,二是认为竞争压力大,考编非常困难。第二,在已就业的毕业生中,75%左右的学生对当前工作表示基本满意及以上,在这题的选择中,从事教育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学生在满意度选择上并没有太大差异。三道问题相互印证,可知教师职业待遇偏低、社会地位偏低、考编难度大是影响学生选择教师行业的现实问题。

(二)受访者对计算机师范人才及基本技能的社会需求的分析

围绕受访者所了解到的社会上对计算机师范人才及具体技能的需求,设置了两道问题,具体问题阐述及结果如表2所示。

在第1题中,有35%的受访者认为社会对信息技术教师供大于求,有25%的受访者认为基本平衡,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求职意向,印证了3.1第3题从事教育事业意愿低的原因。在第2题中,有62%的受访者认为师范技能是师范生最重要的技能,也是获得社会承认的首要技能,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受访者由已毕业的学生和大四的师范生组成,他们均经历了教育实习阶段,真正地进入到学校去实习、工作,真正地了解教师工作的内涵,有部分人参加过招聘活动或已在工作岗位上,因此,他们对社会对计算机师范生的技能需求会有真实和较深刻的认识,这也反映出计算机师范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与家长之间造成误会,大部分是因为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等造成的。在与家长沟通时,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家长来说,认真聆听他们的想法,同时真诚地提出自己的建议,但一定要注意沟通的态度,要把尊重家长放在首位。

(三)受访者对本校计算机师范专业课程设置评价的分析

围绕本校计算机师范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面向所有受访者设计了七道问题,所有受访者都经历了教育实习,部分受访者目前在教育行业工作,他们都有过教育教学的历练,对专业理论、教师教育课程、实践课程、通识课程等的认识比较全面,具体问题阐述及结果如表3所示。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教育学等学科教学内容本就老旧,而其教学模式也不受学生欢迎,因此应当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思维为主,依托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网络课程,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互动,采取任务驱动、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教学。

表3 受访者对本校计算机师范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结果

图1 受访者认为帮助最大的课程

图2 受访者认为帮助最小的课程

这里将工序也分为质检类和非质检类,分别用QualityProcedure和UnQualityProcedure表示为

四 策略方法

(一)重新审视培养目标定位

在课程改革中,首先应该重视的就是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或者说培养目标方向,这是设计整个课程体系最核心的一点,是学校培养学生的导向,是教师教导学生的准则。因此在制订计划,需要明确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从国家层面来说,计算机师范专业培养的人才至少要符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3]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提出的能力要求,包括技术素养、计划准备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评估诊断能力和学习发展能力,以其为纲领;从社会层面来说,师范院校培养的人才要符合社会对于计算机师范人才的需求,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调整培养方案,在教育发达地区或计算机领域人才需求饱和的地区,就应当强化学生的师范能力,使其在基础教育层面上有更强的竞争力,发挥自身专业长处,在计算机领域人才欠饱和区域,可以适当提高学生能力的多样性,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就业需求和就业方向;从专业层面上讲,计算机师范专业在计算机专业能力上要逊色于其他专业,因此培养方案应注意计算机师范技能课程设置的优先级,突出专业特色,以此达到强化就业竞争力的目的,要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案不能落于纸上谈兵,要重视实践类课程的地位,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素质,比如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工作态度、管理能力等等,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提高财务人员分析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状况的速度,企业工作人员可以加强对企业内部资产的安全性、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的管理,大大地提升企业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会计信息化严格遵守会计工作的运行准则,采用借贷平衡原理与复式记账法开展会计核算工作,颠覆了传统的手工账的方法,使得财务管理人员的办事效率提升。譬如,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应付款项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工作是相当地复杂的,使用会计信息化分析能够将这两种款项数据分析透彻,并且财务人员能够立即查询了解到企业内部的库存和款项的时间情况,为企业解决繁琐的会计数据提供便捷。

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向必须符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并与国家教育改革方向保持一致,体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要结合实际,重新确定专业方向,来确定课程群。要在坚持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系统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实践功底的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不断通过教育实践来提升、发展、进步。

乔十二郎只看到了结果,没看出门道,因为他不是当事者,也不知道黄河筏子羊皮囊的坚韧。他所疑惑的是,张万邦前边挨了那么多拳都安然无恙,眼下只挨了两下,怎么就糟糕成这样?

(二)提高教师教育课程的地位

通过调查,获悉部分师范院校在课程设置上,相对学科专业类课程,忽视教师教育课程在师范生培养过程的重要性,教师教育课程学分偏少,学时不足,有舍本逐末之嫌[4]。由于学分设置过低、占比不大,学生容易忽视师范专业技能课程设置的重要性,不会下功夫去学习、实践,导致自身教学技能的不足。因而,必须重视教师教育课程,提高其地位,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设置相应的发展目标,并根据学生具体需求,从课程结构、内容、学时、学分及实践课上,强化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在兼顾计算机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发展教学能力。对于微格教学、微课设计与制作、慕课与翻转课程导论等一些未来教育主流课程,应当适度增加对其的重视程度,配以符合的实践形式,来增加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调查,发现存在1、教师教育技能要求与实际开课不相符的矛盾,2、实践能力提升与实践课比例不协调的矛盾,3、社会需求和部分课程老旧之间的矛盾。

(三)调整教师教育选修课程

1.注重校内实践

(四)改革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模式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受访者对本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满意的占45%,不满意的比例比满意的比例高出28%,反映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可以从接下来的几个问题中得到初步的答案。在第2题中,受访者认为学校对本专业的培养基本均衡的占45%,选择侧重“教师教育”选项的比例最小,这反映出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并没有突出师范性,在教师教育课程的安排上有所欠缺,需要改进。第3、4题合并分析,6成左右的受访者认为教师教育课程和实践类课程数量较少,通过访谈得知受访者认为目前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教育实习和教师职业的要求,因此,需要调整计算机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增加教师教育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数量和学时数,以满足行业需求。在第5题中,受访者希望学校能增加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课程,教育实践一般有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社会实践是利用寒暑假的“三下乡”等实践活动,次数少,缺乏指导和反馈,这也是学校在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受访者选出的帮助最大和最小的几门课程中,可以发现学生们普遍认为偏理论课程比较枯燥无味,实操类课程比较受欢迎,而这样的认识未免有些偏颇,实际上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这也提醒教师们,一方面要在课堂上做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要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五)强化教师教育实践课程

相较于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门类较为单一、并呈现出相对集中化的特点。通过分析专业培养方案可以发现,在选修课中,相比学科专业课程的百花齐放,教师教育课程种类过于单一,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师范生技能的发展,因此应当适度提高教师教育选修课的比例,使学生能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选修课应具有多样性,给学生以更多选择来增强自身多种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选修课还应具有独立性,它与必修课相辅相成,但决不是必修课的附庸,应当根据学校培养需求来建立自己的体系。例如,在教师资格国考的背景下,应当增加与国考有关的课程作为师范应用类选修课程的核心。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普遍缺乏教育研究类课程,而教育研究类课程是教师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最佳途径之一,可以在教育类选修课程中增加这一门课程。

随后,辉隆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永东宣布第八届金秋文化节开幕。伴随着“出发!”一声令下,环湖行活动正式开始。

校内实践包含形式多种多样,如教师科研课题、学科竞赛、师范技能比赛等,是学生能最直接参与的实践形式,学校应关注校内硬件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竞赛和科研课题,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注重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常被忽略的一种实践形式,因为社会实践很难得到学校的监管和指导,因此常常流于形式,实际上社会实践有助于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因此学校应当重视这方面的管理和指导,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参加社会实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3.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但对于计算机师范专业来说,建立长久稳定的校企合作较为困难,主要是因为师范生通常采取分散实习的形式,而对学校来说,吸收太多的师范生学习不利于课程安排以及学生学习效率,因此和地方教育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由当地教育局牵头,对师范生实习地点进行合理分配,使师范生能提前了解校园氛围,做好职业规划。

4.增加教师专业技能新课程

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对信息技术教师所提出的“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支持学生积极探索使用新的技术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活动”等要求,我们应当加强学生对计算机前沿领域的了解,应该合理开设诸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一些涉及学术前沿领域的课程,增强学生对这一方面的了解。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 意 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810/t20181010_350998.html,2018-09-30

[2] 黄光扬.教育评价与测量[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教育部办公厅.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991/201406/170123.htm,2014-5-27

[4] 林璇,冯健文.基于微课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研究与实现——以计算机师范专业为例[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7(10):64-67.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of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Based on Students' Feedback

LIN Xuan, FENG Jian-wen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Chaozhou Guangdong)

Abstract: Teachers’ colleges are the main positions to train future teachers. Whether the curriculum of teacher education i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he trained normal students. In this paper, Computer Normal Specialty of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 feedback, aiming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we explore th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Key words: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Computer normal specialty; Student feedback

本文引用格式: 林璇,等.基于学生反馈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分析与对策[J]. 教育现代化,2019,6(68):240-243,261.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8.083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6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普通高校本科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缺失及培养模式研究——以计算机师范专业为例”(项目编号:粤教高函[2016]236号)、2018年度广东省省级系列在线开放课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项目编号:粤教高函[2019]28号)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林璇,女,广东潮州人,韩山师范学院,高级实验师,硕士;冯健文,男,广东阳江人,韩山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

标签:;  ;  ;  ;  

基于学生反馈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分析与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