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保护之我见_音乐论文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保护之我见_音乐论文

保护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之我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见论文,中国论文,民族民间论文,音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有效地全面保护我国珍贵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特别是对一些行将消亡式微的有 着国宝意义的音乐品种采取重点保护措施,特提出以下意见。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界定及类别

明确界定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性质及类别,是提出对其采取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主要是指汉族及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可以说,民族民间音乐 与传统音乐是同义语。我国的传统音乐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既有19世纪以前几千年流 传的各种传统音乐,也有20世纪以来由传统音乐延伸而来的各类传承于广大城乡的音乐 。而近百年来由专业音乐家借鉴西方音乐技法创作的音乐作品,则不包括在内。

传统音乐主要有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四大类。

1.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中覆盖面最宽、流行地域最广的由群众创作和表演的音乐。从音 乐体裁上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戏曲音乐、曲艺音乐、民间器乐五类。

民间歌曲,有着丰富的题材和多样的体裁形式,主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以及放 牧歌、狩猎歌、赶马调、婚嫁歌、丧葬歌、酒歌、拦路歌,等等。

民间歌舞音乐,有汉族的秧歌、龙舞、狮舞、花灯、花鼓、跑旱船、车灯、高跷等音 乐;蒙古族的安代舞、鄂尔多斯舞;朝鲜族的农乐舞、长鼓舞;维吾尔族的木卡姆歌舞 、刀郎舞;藏族的弦子、堆谐、囊玛;苗族的芦笙舞;瑶族的长鼓舞;侗族的多倻;土家族的摆手舞;傣族的象脚鼓舞;高山族的欢乐舞,等等音乐。这些民间歌舞音 乐与民间舞蹈有相互影响、依赖和补充的共生关系,歌舞结合一体是其特色。

戏曲音乐,是戏曲综合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的400多个剧种按声腔音乐区别, 有昆腔系统、高腔系统、梆子腔系统、皮黄腔系统、本土腔系统五种类型。就主要剧种 音乐而言,昆腔系统有南昆音乐、北昆音乐、湖南的湘昆及衡阳湘剧等昆腔音乐、川昆 音乐等;高腔系统有赣剧弋阳腔音乐、婺剧高腔音乐、湖北高腔(清戏)音乐、湘剧、祁 剧、辰河戏中的高腔音乐,川剧高腔音乐等;梆子腔系统有秦腔音乐、山西蒲州、中路 、北路、上党梆子音乐、豫剧音乐、河北梆子音乐、山东梆子音乐、川剧弹戏音乐、滇 剧丝弦腔音乐等。皮黄腔系统有徽剧音乐、汉剧音乐、京剧音乐、赣剧乱弹腔音乐、湘 剧弹腔音乐、桂剧音乐、粤剧梆簧音乐、广东汉剧音乐、上党皮黄音乐、川剧胡琴戏音 乐、滇剧襄阳腔及胡琴腔音乐等;本土腔系统有黄梅戏音乐、评剧音乐、越剧音乐、吕 剧音乐、晋北道情戏音乐,等等。

曲艺音乐,是现存351个说唱曲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性曲种有327种,占全国曲 种总数的93%。这众多的音乐性曲种按音乐形态(含伴奏方法)区分为牌子曲、鼓曲、弹 词、琴书、道情、本土小曲六个类型。其主要曲种,牌子曲类有单弦牌子曲、河南曲子 、陕西曲子、兰州鼓子、青海平弦、扬州清曲、湖北小曲、湖南丝弦、广西文场、四川 清音、二人转、福建南音、云南白族大本曲等;鼓曲类有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 鼓、山东大鼓、东北大鼓、河南坠子等;弹词类有苏州弹词、扬州弹词、浙江四明弹词 、福建南词、长沙弹词等;琴书类有山东琴书、徐州琴书、北京琴书、四川扬琴、云南 扬琴、贵州洋琴等;道情有长安道情、湖北渔鼓、湖南渔鼓、四川竹琴等;本土小曲类 有天津时调、北京小曲、山东俚曲、三棒鼓、蒙古族好来宝、苗族古老话,等等。

民间器乐,各民族的乐器繁多,曲目丰富。从演奏形式来说,可分独奏、合奏两类。 独奏,有笛子、笙、箫、芦笙、牛角琴、唢呐、管子、巴乌、侗笛等吹管乐器和乐曲; 有二弦(广东潮州)、京胡、科胡(徽剧伴奏乐器)、高胡、二胡、板胡、四胡、中胡、大 胡、坠琴、坠胡、椰胡、马骨胡、艾捷克、马头琴等拉弦乐器和乐曲;有古筝、三弦、 月琴、扬琴、柳琴、琵琶、箜篌、火不思、伽倻琴、冬不拉、弹布尔、热瓦普、 札木聂、独弦琴、卡龙等弹拨乐器及乐曲;有鼓、云锣、梆子、钹、锣、铙、八角鼓、 太平鼓、腰鼓、四块瓦、木鱼、什不闲等打击乐器。合奏,有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二 人台牌子曲、河南板头曲、福建南音、潮州弦诗等丝竹乐乐种和乐曲;有十番鼓、十番 锣鼓、山西八大套、土家族打溜子、东北鼓吹乐、西安鼓乐、浙东锣鼓、潮州大锣鼓、 河北吹歌等鼓吹乐、吹打乐乐种和乐曲。

2.文人音乐

文人音乐是指产生在文人阶层中的音乐,是由古代各时期知识阶层的文人创作而自享 的音乐。

文人音乐主要有古琴及古曲诗词音乐。

古琴亦称七弦琴,有三千多年历史。历代编纂木刻的大量琴谱达130多种,琴曲近3000 余首,除去重复的,仍有650余首。其中经过琴家打谱演奏的有100多首,约占存见琴曲 (减字谱)的四分之一。此外,还有用古琴作为伴奏乐器而随之演唱的琴歌,如《阳关三 叠》、《满江红》、《黄莺吟》、《苏武思君》等。

古典诗词音乐是文人用诗体通过倚声填词或自创度曲的一种艺术歌曲形式。其中以唐 代诗词歌曲、宋词调歌曲、元散曲音乐最具特色,在我国音乐史上产生过广泛影响。

3.宗教音乐

我国宗教音乐是在法事、法会、祭祀等宗教礼典活动中使用的音乐。其中颇有中国民 族文化特色的以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最具代表性。其次是伊斯兰教音乐、基督教音乐。

佛教音乐是佛教于东汉由印度传入我国后,将外来宗教音乐与中国本土音乐结合,经 过“中国化”而形成的中国佛教音乐。在我国各地佛教寺庙流传的佛教音乐有唱诵音乐 及器乐曲,其曲目甚为丰富多样。

道教音乐是形成于东汉中叶的中国固有宗教道教中使用的音乐。道教音乐亦称斋醮音 乐、科仪音乐和道场音乐,其积淀深厚,以北京白云观、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沈 阳太清宫、太纯阳宫等著名寺院的道教音乐具有代表性。道教音乐既广泛吸收民歌小调 、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等各种民间音乐,又包含有讽经音乐、宫廷音乐的成 份,汇集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精华。从音乐形式上看,有声乐曲和器乐曲两大类。声乐为 韵腔,有“步虚”、“诵”、“赞”、“偈”等多种诵唱格式。器乐演奏所用的有打击 、吹管、弹拨、弦乐等多类乐器,乐曲也十分多样丰富。

4.宫廷音乐

宫廷音乐是指在历代宫廷内部以及各种朝廷仪式中所演奏的音乐。宫廷音乐有着完备 的体制,主要为典制性和娱乐性两大类。典制性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卤薄乐等, 多用于典礼仪式上演出。娱乐性音乐包括筵宴乐、行幸乐和吹打乐等,用于皇家廷宫内 欣赏,供皇族享乐消闲。

从以上民族民间音乐的四大类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传统音乐确是多姿多彩,浩如烟海 。为了抢救和整理广泛流传于民间、文人、寺庙及散失的宫廷音乐,20世纪七八十年代 之交,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发起,并与文化部、国家民委共同主办编纂四大民族音乐集成 ,即《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经全国数以万计的民歌手、民间乐手、曲艺、戏曲艺人及音乐 工作者的努力,通过普查、收集、记录、整理,目前大多数已编成出版,至2005年,多 达120卷(四部集成各为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卷,每卷平均200万字篇幅)的集成地方 卷将全部出齐。这四大集成是空前旷世的民族音乐大观,全面地反映出我国优秀的传统 音乐的面貌,仅民歌就编选近四万首,民间乐曲近万首,戏曲唱腔及曲艺唱段各近5000 首,其中许多都是精品之作。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和意义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存在的,它不是一种孤立的音符运动。从各 种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各民族、各地区深远的历史发展脉络和 广阔的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经济、生产、民情、风俗、宗教以及人民群众的审美习惯 。它像一面镜子,反映出各民族、各地域社会文化的各个侧面的真实风貌。我国音乐界 老前辈吕骥1981年8月在谈到四大民族音乐集成的意义时指出,应当把集成编纂成“音 乐的地方志和地方的音乐志”。吕老所说的“地方志”、“音乐志”,充分肯定了民族 民间音乐在音乐历史和音乐地域中的重要性。因为各种体裁形式的民间音乐、文人音乐 、宗教音乐及宫廷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涉及到我国各历史时期的各个方面。虽然比起人 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大文化来说,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只是一种“小文化”,但 在音乐“小文化”中体现出的却是中华民族的“大文化”风貌,其价值是十分可贵的。

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意义,还表现在中国音乐特有的思维方式上。从音乐的蕴藏量及 社会影响看,民间音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占有主体的地位,其音乐思维方式也有机地融 入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及宫廷音乐之中。

民间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口头创作并依靠口传代代相承。而宗教音乐、宫廷音乐的思维 方式,大都与民间音乐相似。因为,寺庙、宫廷音乐中的许多乐曲是从民间音乐中借鉴 而来的,虽然经过宗教乐僧和宫廷乐工的加工变化趋于宗教化和宫廷化,但依然保持着 民间音乐的精髓。由历代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分子创作的文人音乐,也善于从民间 音乐中吸取营养,与民间音乐的口头集体创作方式的最大不同点是,文人音乐采用有文 字谱、减字谱、律吕谱记写。美学家朱光潜在谈到民歌创作特点时曾指出:“我们可以 说,民歌的作者首先是个人,其次是群众;个人草创,群众完成。”也就是说,民歌及 其他民间音乐作品,最初都是由某个人唱(奏)出。那时,并无今天的“版权所有”意识 ,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加工,经过无数人你加一点,他改一点,才逐渐定型下来;即使是 基本定型了,群众还可以继续修饰。正是由于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创作和提高是处于永 无止境的状态,才造就了今日的许多传统音乐精品。

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这种音乐思维方式一直延续至今。许多现代音乐理论家对民 族民间音乐的创作手法,演唱、演奏技巧,以及音阶、调式、节奏、多声部等诸多方面 都进行了探讨和总结,音乐院校也将其列入教材,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音乐的推动有 着重要意义。

加强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措施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不仅在中国音乐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乐坛上也具有很大影 响。尽管民族民间音乐传统悠久,在现代音乐生活中占有一些地盘,但总的说来,其前 景令人堪忧。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经济和文化格局发生很大变化的形势下,民族民 间音乐面临着新的挑战。

从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和现状来看,情况比较复杂。文人音乐和宫廷音乐已消失 在历史隧道中,其中有些优秀曲目作为一份珍贵的遗产有着值得继承的价值;而宗教音 乐在寺院庙堂中自有其活动和存在的空间;惟独如汪洋大海,波及到人民群众广阔音乐 生活世界的民间音乐处境维艰,虽有音乐形式尚可为继,拥有一些观(听)众,但不少歌 种、乐种、剧种、曲种传播的地盘越来越缩小,有的跌入低谷长期得不到复苏,有的处 于生死存亡的边缘。为此,亟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优秀的民间音乐品种进行切实的保 护,使之在现代音乐生活中继续传承,发挥寓教于乐的作用。

1、继续开展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抢救保护

如前所述,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在编纂四大民族音乐集成方面取得了巨大成 绩。但20多年来主要集中于书面出版集成的工作,而对大量的录音、录像资料却缺乏应 有的保护。因为音乐的录音、录像才是民间音乐的本身。据说,有关部门正采取办法将 各地上缴中央与出版的集成地方卷配套的录音录像刻制成CD和VCD;但由于此工作量大 ,加之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录音、录像资料,因当时录制条件差和保存不当,有些已消 磁,应当加大工作力度,将其完整地保存下来。

其次,由于我国幅员广大,民族民间音乐蕴藏量丰盛,虽经许多集成工作者的努力, 仍有一些珍品未能收集到,存在不少空白点。同时民族民间音乐在这20多年来又有许多 新生代出现,采风工作还需继续进行。

2、对一些行将消亡式微的民间音乐品种进行特殊保护

在我国民间音乐中,类似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昆曲、古琴音 乐的歌种、乐种、曲种、剧种,还有一些值得加以重点保护的品种,兹分列如下:

民歌方面有:蒙古族长调(乌日汀道)、侗族大歌(多声部)、苗族飞歌、陕北信天游、 西北花儿、山西河曲民歌、四川薅草锣鼓、浙江耘田歌;

民间歌舞音乐方面有:凤阳花鼓、维吾尔族木卡姆、土家族摆手舞音乐、藏族弦子、 山西拉花、东北太平鼓;

戏曲音乐方面有:徽剧音乐(皮黄腔之母体)、弋阳腔音乐、青阳腔音乐(高腔之母体) 、秦腔(梆子腔之母体)、晋北道情戏音乐、赣南客家采茶戏音乐;

曲艺音乐方面有:京韵大鼓、苏州弹词、天津时调、扬州清曲、白族大本曲、福建南 音(包括南音乐曲)、广西文场;

民间器乐方面有:江南丝竹、河南板头曲、西安鼓乐、河北吹歌、土家族打溜子、云 南洞经音乐、广东汉乐、潮州大锣鼓、浙东锣鼓。

对上述民间音乐保护的方式,重点是要建立各种民间音乐的原生态歌种、剧种、曲种 、乐种形式的班社,保持传统音乐原生态风貌,避免过于旅游化(可以在旅游景点演出 ,但要防止商业化带来的弊病)。

为了达到重点保护的目的,需要各级政府投入资金使之生存下来,进而获得发展。有 些项目还可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力争每年都有列入其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 项目。

为表彰民族民间音乐创造者和传播者的功绩,按成就大小分别设立和授与“杰出民族 民间音乐家”、“著名民族民间音乐家”、“民族民间音乐家”三个等级称号,颁发荣 誉证书和一定数额的奖金。

3、建议文化部建立一个类如日本、韩国的“无形文化财产管理局”

由这个机构对属于国家级保护的民族民间音乐品种进行个案论证、审批,编成系列性 的保护番号,每年划拨一定经费,定期检查保护情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亦应在文 化厅(局)建立相应的“无形文化财产管理处”,对省级重点保护品种进行论证、审批, 仿效中央有关办法实施保护。

“无形文化财产管理局(处)”可由中央和地方文化部门主管民族文化工作的单位作为 常设机构兼管,借用社会力量,聘请有关学术专家担任专员,制定保护条例,对各级民 族民间音乐保护对象进行调查考核、论证确认,提出可行性保护办法,确定资助经费额 度,协助检查实施情况。

4、由文化部与教育部协同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列入学校音乐教育的工作持续进行下去

长期以来,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无意识传播,二是有意识 传播。所谓无意识传播,是指民族民间音乐系通过民间音乐家的演唱(奏)流传下来。他 们的传播或是为自娱自乐,或是谋求生计,常常处于无序的、自生自灭的状态;这是民 族民间音乐的主要传播渠道。而有意识传播,则居于次要地位,表现为师傅带徒弟传授 音乐技艺,也有文人音乐家的减字谱、俗字谱及民间音乐艺人、宗教乐僧、宫廷乐工的 少数工尺谱抄本流传等。

到了现代,民族民间音乐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与过去恰恰相反,首先是有意识 传播,其次才是无意识传播。以学校为阵地,向青少年一代传承民族民间音乐知识,就 是现代有意识传播的重要途径。

上个世纪5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许多音乐院校、师范院校及中小学、幼儿园在 音乐教育中,纷纷将民族民间音乐纳入教材之中,对改变以“欧洲音乐为中心”的体制 ,加强民族民间音乐传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从民族民间音乐教材的编选内容来看还 不够全面,分量也不足,应当进一步加强。既要有全国统编的民族民间音乐教材,也应 有各地各级学校自己编选的乡土民间音乐教材。这不仅可以使同学们了解中华民族音乐 的精品,还能在与自己生活贴近的乡土音乐教材中熟悉本土的家乡音乐,从音乐的潜移 默化中获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熏陶。

结束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共存的新世纪里,我国民族民间音乐面临着十分严峻 的形势。为了使中华传统音乐得到持续发展,以上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界定及类别 ”,“价值和意义”,论证了对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进行保护的重要性 ,进而提出一些具体的保护措施办法。这些建议可能不够全面周到,尚望各位方家群策 群力,使之更为充分合理。保护优秀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文化事业中十分迫切的一件大 事,上述意见若有幸被政府文化部门采纳并付诸实现,对建设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大厦将 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系作者根据本人受文化部委托起草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保护规则(草案)》改写 而成

标签:;  ;  ;  ;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保护之我见_音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