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研究_硕士研究生论文

高职高专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研究_硕士研究生论文

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技术论文,教育学论文,硕士研究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0)04-0012-03

从1988年华东师范大学建立第一个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拥有该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队伍从一两所逐渐发展到几十所,基本覆盖了全国各个省份。招生人数也有较大幅度增长,截止到2006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招收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180人左右(不含中职硕士)。[1]然而,长期以来,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是照搬教育学的,培养目标是学术型人才;科研活动是在教育学学科架构下进行的,以“学理”为主要内容。这样的做法,明显弱化了职业技术教育学独立学科的地位,也与国际上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存在较大分歧。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诞生时间不长,尚处于起步探索期,从教育学中“吸取营养”是必要的,但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它应该有自己特定的概念体系、科学逻辑和研究范式,还要强调应用研究,以体现学科的价值。它通过实际问题的研究,不仅能够丰富、发展本学科理论体系,而且也便于澄清与其他学科的界线。2009年3月,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席会年度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了“积极调整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结构,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快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此为契机,我们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要向应用型转型,其含义有二:一是要吸纳更多应用型人才报考;二是要强化研究生的应用型研究。本文试从招生考试和培养方案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内涵

(一)内涵

关于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具代表性的判断标准有两种:一是生产力标准,如候健等认为,“(应用型研究生)应使自己在所从事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绝大部分能够应用于社会建设的第一线,充分发挥知识的社会价值和生产力。”[2]二是问题解决标准,如马少慧认为,“(应用型研究生)要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及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3]职业技术教育学是一门软科学,当然其“应用”体现于解决实际问题。但是,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特殊性在于,它不直接与生产相互作用,但要求了解行业生产的现状。所以,笔者眼中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型研究生的标准是:1.掌握某应用专业基础理论并具备该专业必要的动手技能,了解相关行业生产现状;2.掌握坚实的职业教育基础理论,具备解决专业教育领域中诸多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型与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区别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重在“学理”,即培养掌握扎实职业教育基础理论、具备较好教育理论素养、熟悉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并能独立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教学及管理人才;培养的是科研、教学、管理人员。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在“学理”基础之上,侧重“术理”,即培养掌握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熟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具有较强的专业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以及结合专业进行应用研究的能力的人才。学术型培养目标与应用型培养目标并非高低层次有别,而是培养目标取向各有侧重。比较国际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与模式,我们不难看出,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是主体。

二、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生源情况与就业的现实分析

(一)生源情况

根据对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来源的调查,笔者发现在全部31名三个年级在校研究生中,有16人本科专业是教育学,10人本科专业是英语,3人本科专业是心理学,1人本科专业是计算机应用,分别占比约51.6%、32.3%、9.7%、3.2%。而且根据笔者的调查,一般普通高校大多数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是调剂过来的,也就是说,很多人在入校前对职业技术教育学认识是模糊的,他们对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理解要么从教育学角度出发,要么从自身对教育的感悟,从“应然”的角度来看,以此为起点去构建职业技术教育概念体系。他们普遍缺乏对职业教育、职业学校、职校学生的了解。尽管这一数据不能代表全国所有高校的情况,但是从中可以看出,有工科背景的学生报考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只有少数,占主体的生源是教育学及其它文科学生。他们普遍关心以后的就业问题。综合全国各地高校情况来看,大多数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生毕业选择到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充实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那么,将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作为职业教育优质师资的一种培养途径,应该是一种可行的方案。问题是,目前培养出来的研究生能否胜任这一工作呢?又应该怎样促进其胜任力的提升呢?

(二)职业院校对新进教师知识、能力的要求

我国职业教育近几年发展迅猛。2008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达到812万人,在校生达到2087万人,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达到310多万人,在校生达到917万多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分别占到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职业院校对师资的需求量还比较大。但是,职业院校对不同的教师岗位需求是有区别的:教学岗位需求量大,管理后勤服务岗位需求量小;文化课教师需求相对小,专业课教师需求量比较大;专业双师型教师需求量大,而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师需求量小;综合素质全面的教师需求量大。最受职业院校欢迎的教师,往往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功底、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而且深谙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素质全面、真正能在教学一线下得去、用得上。很多职业院校的校长表示,“我们不需要高学历的人才来做花瓶,当摆设;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知识全面、动手能力强的人才来帮我们解决问题。”可见职业院校最需要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比较职业院校的需求和目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不难发现我们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大部分来自教育学、心理学、英语专业的生源,其知识、能力基础很难满足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要求,而在研究生培养期间又很难补充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片面的学术型培养使他们的就业空间大受限制。

三、解决途径

(一)改变职业技术教育学生源结构

制约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瓶颈是生源结构不合理问题。大批教育学甚至其它文科专业学生报考,已经对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健康发展构成了威胁。主要体现在:一是学生对职业、职业教育缺乏感性认识,对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不了解;二是学生没有专业背景,理论研究缺乏方向;三是研究选题不切实际,没有应用价值。这些问题不解决,就谈不上培养质量的提高。根本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生源结构,吸引更多工科学生、专业技术人员、生产一线工人、职业教育工作者和优秀高职毕业生报考。要敞开大门办学,吸引学校、社会各类人才加入到职业教育研究中来。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1.下放招生权力,促进各高校灵活招生。目前要报考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全国统一命题的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这一制度一方面规范了各高校的招生行为,减少了招生腐败现象,体现了招生公平。另一方面又严重制约了招生范围,将一大批有专业背景和职业技能的“优质”生源排除在外。所有有志于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的考生,只有通过教育学专业考试才能被学校录取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应该考虑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本专业招生政策,下放一部分权力给高校,让高校根据自身专业特色、条件灵活招生。为了避免招生中的不公平现象,国家学位委员会也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统一出题。

2.调整招生考试内容,突出专业特色。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三年制硕士学位和二年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为:政治理论、外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职硕士考试科目为政治理论、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GCT”)、专业基础课,共计3门。专业基础课试题以覆盖一级学科(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主。可见,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都是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考核标准。这种不合理的“替代”,造成了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特色的丧失,人为限制了进入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大门的路径。所以,调整招生考试内容,凸显本专业特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决定了整个培养体系的质量与学科的发展。现阶段,职业技术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招生考试内容还不能完全脱离教育学体系,可行的方案是在教育学框架内,增加职业教育学内容,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设计灵活的专业自选包,供考生选择。

3.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理工科学生报考。理工科学生之所以不愿意报考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有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主观上他们对职业教育不了解,甚至鄙视职业教育;客观上文理科跨度比较大,考试有难度。如果不加大这方面的优惠政策,形势很难有根本的转变。所以,在调整招生考试内容,以适合理工科学生的“口味”基础之上,对理工科学生要优先录取,对于部分紧缺专业的学生要降低分数线录取,以吸引更多有专业背景的学生报考。

4.适当放宽报考条件,吸引企业生产、技术人员报考,鼓励优秀高职毕业生报考。职业技术教育学是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大量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有实践经验,有较强的操作动手能力,也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除了一部分人是本科学历以外,他们大多是专科学历,或者是自学成才的中专生。他们不能直接报考研究生,必须先提高学历层次,或积累一定的工作年限,发表学术论文。这样就延长了他们的求学时间,增加了教育成本,削弱了他们的求学动机。适当放宽报考条件,可以吸引他们进入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领域。另外,高职毕业生也是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潜在的优质生源,部分优秀高职生不仅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专业可塑性强。而且,高职教育本身也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血统”纯正。放宽条件,吸引优秀高职生报考,一方面给高职生继续教育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优化发展。

(二)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目前各高校在制定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时,主要移植教育学硕士生培养方案,如在课程设置上开设“职业教育原理”、“职业教育心理学”、“比较职业教育”等专业必修课,再以教育学相关科目作补充。[4]整个培养过程在学校内进行,其中理论学习在高校内进行,教学实践则在职业学校进行。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培养过程是个“闭环”,没有行业企业的参与。有些学者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提出了“双导师”制培养模式,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目前还处于探索过程之中。笔者认为,要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突出应用特色,要从课程设置、培养过程和研究选题三个方面有效突破,分述如下:

1.课程设置。在保证职业教育基础理论课足够学时的前提下,增设专业选修课科目,开设“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职业教育媒体设计”等课程,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另行规定非本专业的学科课程,由学生视个人情况选修,督促学生结合相关应用专业进行职业教育研究。形式上以自学为主,依靠学习笔记、论文、技能证书、设计作品等证据链作为考核依据,记入学分。

2.培养过程。在三年的培养过程中,第一年以在校学习为主,修完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理论课程。第二年安排学生进行生产调研、生产体验和教学实习,主要在企业和职业院校完成。尤其对于应届本科毕业生,重点要搞好企业实践环节。高校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学生调研、实习提供帮助。第三年在校内完成,主要撰写毕业论文。

3.研究选题。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是在生产调研或教学实习过程中产生,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其最终目的。所选题目经导师初审后,还应征求兼职导师(专家)的意见,以确定其实用价值。对实用价值不大的选题要重新进行选择,最后选题的确定则经过学校导师小组审核。

标签:;  ;  ;  ;  ;  ;  

高职高专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研究_硕士研究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