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 410208)
摘要:为更好地继承和开发应用土家族医药,对湘西土家族医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分析土家族医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为发展我国民族医药事业而服务。
[关键词]:湘西;土家族医药; 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湘西土家族分布地区多属山区丘陵地带,境内山岭重迭,岗峦密布,造就了土家族不畏艰难、朴实、勤奋、勇敢且智慧的民族意志,[1]也造就了“天然民族中草药王国”和“华中的天然药库”。[2]土家族医药的早期知识是伴随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而产生的,封闭式的环境造就了她有她独力成一派的医药基本理论,由于这方面的知识没有文字记载,它的继承主要靠“口承”传承至今。[3]诸多的原因,导致土家族地域特点的中草药资源优势并没有及时有效地转化为产业优势。现将湘西土家族医药的近年来现状与展望作一综述。
1. 湘西土家族医药现状
1.1 湘西土家族医药的特点
湘西土家族医药学是以“三元”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气、血、精为体内的物质基础。药匠们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依赖上、中、下元脏器功能推动气、血、精的环流来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土家族将常用药物大体上分为三类:一是按药物性质分类,即冷性药、热性药和平性药,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如滚山珠、见血飞、八里麻等一些热性药;能减轻和消除热证的药物,如地苦胆、水黄连等一些寒性药;介于寒性和热性之间的药物,因其作用平和称之为平性药,如土人参、土茯苓等等;[4]二是按药物的作用分类,有败毒药、解表药、赶风药、赶气药、赶食药、止咳药、打伤药、蛇药、下药等等;三是按序数分类:三十六蜈蚣、七十二七等,如将具有赶火败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能的药物称之为“七十二七”;把具有舒筋通脉、活血止痛等功能的药物称之为“三十六蜈蚣”。[5]此外,在湘西土家族民间,药匠们总结出了“草药十四反”、“生药十三反”和“生药三十六反”三大反畏药物体系。土家医也同时注重配伍禁忌,如寒药反温性药:金盘草(寒)反细辛(温)。同时土家医在应用药物时还讲究忌口,如雄鸡、羊肉、牛肉、狗肉、虾、魔芋等发物各种患者是不能吃的。[6]在药物方剂的组成上,按主药、配药和引子药的原则进行组方。[7-8]土家药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植物药为主且药多鲜用,对毒性小或者无毒的一般不经过特别处理直接用于患者,用药的优势在于不易破坏药物的有效成分,且可就地取材,经济方便,人们容易接受[9]。民间用药经验丰富:在医疗实践中,土家医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民间有这样的口诀:蛇咬一支箭、狗咬一支蒿、身带半枝莲、敢与蛇睡眠等。[10]
1.2 湘西土家族医药发展史
土家族医药形成大约在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有沅湘产的兰草,其功效是主利水道,杀蛊毒;丹砂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唐代以来,统治者对土家族地区实行了畲田运动,促进了土家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医药事业也随之振兴。在医学方面力求对宇宙万物及生命来源进行探索和对卫生保健的讲求,极力提倡养生、导引、希望能够长生不老,与天地万物同归。他们认为人和天地自然是有相近或有相关的关系。[11]在北宋时期苏颂等人编撰的《图经本草》中记载了许多土家族地区的药物,如丹砂、杜若、女贞实等。元代以后,政府对土家族地区采用了土司制度,随着药匠、水师、接生婆的出现,土家族药物的临床应用也步入正规,土家族药物学初步形成,如专治跌打损伤的打伤药,清热泻火的败毒药等,同时对于一些毒性药物也有了一些特殊炮制方法,如尿制法、汗制法,炭制法等等。清雍正以后,土家族出现府、县制度,民间出现了草药铺,如乾隆年间在湘西永顺县城出现了私人官药店。同时土家族药匠们开始著书立说。近代土家族医药较活跃,《酉阳县卫生志》中有:“走方医,多系乡村医生,以草药为多,具有一定医术,能治各种疾病,喜用单方、验方。”其次,民国期间,土家族民间的土医、药匠在师承学医的基础上,对师传经验进行了文字抄记,出现较多的医学手抄本,如湘西民间的《七十二证》、《二十四惊证》和《二十四惊风》等。[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传统医药的发展,将发展传统医药写入宪法。在土家族地区普遍开展了调查、收集土家族医药工作,主要有:掌握了湘西土家族民间的医药人员数。据称,龙山县有121人、永顺县有255人;通过中草药资源普查,基本查清了当地中草药的品种蕴藏量。湘西自治州1988年中草药普查结果表明,全州共采集制作标本1057份;对收集到的土家族医药“口碑”或文字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研究,使土家族医药成为文传的民族医药学。[13]
1.3 湘西土家族医药近年来所获得的成果
近十年,在以田华咏等为代表的一批土家族医药工作者的努力下,使土家族医药的发掘、整理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整个民族医药研究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3.1 湘西土家族医药研究在全国的学术影响
2001年12月,全国土家族医药学术会议在吉首大学召开。来自湖南、湖北、贵州、重庆等省市的130余名从事土家族医药研究的专家和临床工作者参加了学术研讨。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80余篇,集中反映了土家族医药的研究成果,并着重在提高临床疗效和加强药品开发两个方面做了深入探讨。从1987年起,湘西州民族医药研究等单位对土家族医药开展了大量的调查、整理和研究工作,出版了《土家族医学》、《土家族医药研究》、《中国民族药炮制集成》等专著,为这次学术会议奠定了基础。
2006年11月,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主办的“2006全国土家族医药学术研讨会”在湘西凤凰古城召开。来自北京、内蒙古、湖南、湖北、广西、贵州、重庆等省市的专家、学者、民族医药人员就近年来我国土家族医药研究的最新成果、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等进行了探讨交流。
2012年7月,在湖南湘西召开的2012全国土家族医药学术交流会上,成立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土家医药分会。在随后召开的第一届理事会上,选举产生了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田华咏研究员当选为土家医药分会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土家医药分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土家族医药的发展与建设进入了新的时期。
1.3.2 湘西土家族医药在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方面的成果
在2006年至2012年之间,吉首大学李春艳等就黄瓜香(Viola diffusa Ging)分别发表了黄瓜香水提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和对红细胞自氧氧化溶血影响的研究报道,研究表明黄瓜香在红细胞自氧氧化过程中能抗氧自由基引发的膜脂质氧化,保护细胞膜,对红细胞自氧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14]
在临床实践研究方面,湘西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和湘西自治州制药厂以土家药山乌龟、水龙骨、水黄连、百味莲为主制成龟龙胶囊,具有祛风败毒、调理气血、益肠止泻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症;[15]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医院的五八肠溶胶囊就是很好的土家药的体现,它主要用于治疗现在的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的结肠炎等症;湘西州永顺县中医药用土家药八棱麻(Sambucus chinese Lindl)研究出有治疗漆疮的疗效等。[16]
湘西民间尤其擅长蛇伤、跌打损伤和止痛等特殊疗法,四块瓦(Chloranthus serratus(Thunb.) Roem. Et Schult)根3~5g(鲜品15~20g)水煎服或泡酒服,可治疗腹痛、风湿疼痛;另外,研末吞服如小蛇参10g,红毛七6g、文王一支笔6g,共研细末,温开水送服,可治疗心口窝痛、腹痛;半截烂取根茎0.3~0.6g,分用豆腐皮包好(本品吞服严禁咀嚼,否则可使口腔黏膜起泡),用酒吞服,可治疗风湿疼痛。外用也是止痛药的应用特点之一, 特别是在跌打损伤、骨折疼痛中,鲜品捣烂外敷是最常用的方法。如鲜刺老苞根皮捣烂外敷,或配懒泥巴树、茜草、一滴血各适量,共捣烂外敷患处,治疗骨折疼痛,疗效甚佳。在外伤出血、水火烫伤中常用研末外敷,如石吊兰研末,加冰片少许,香油调敷患处治疗烫伤。蜘蛛七研末研末外敷可治疗刀伤出血、局部溃烂。
另外,土家止痛药物也常用熏洗法治疗因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而形成的关节活动不利、僵直、疼痛等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治疗跌打损伤内服外敷同时进行,也有着独特的疗效,如用豌豆独活(Physospermopsis delavayi(Franch. ) Wolff)全草捣烂,调酒外敷,同时用根适量泡酒服,对治疗跌打损伤、疼痛疗效显著。青根来源于水龙骨科植物水龙骨(Polypodium nipponicum Mett.)的根茎, 能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主治小便淋浊、泄泻、痢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土家族民间应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背痛、小儿高烧、惊风以及尿路感染。[17-18]
1.3.3 湘西土家族医药的研究著作
近年来,湘西地区出版了有关土家族医药方面的著作5部,2005年田华咏主编了《土家族医学史》,本著作从历史学、文化学、民族学的角度对土家族医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系统地论述,继承和创新了土家族医药学术水平,丰富和完善了土家族医药学理论体系,填补了国内土家族医学发展史研究的空白,是当代我国民族医药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2007年湘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彭芳胜编撰了《土家医方剂学》,本书分上、下两篇及附录三部分,上篇总论,主要介绍土家医方剂的起源和发展,土家医常用方剂与治法,药物鲜用方剂的分类原则,方剂的组成与变化,方剂的剂型和用法等内容,下篇各论,按治法分为表出剂、清败剂、松祛剂、撒开剂等16章,收入常用代表方335首,附方193首,单验方253首。[19]2013年1月,由湘西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潘永华主任医师编著的《湘西土家族医药调查与临床研究》正式出版,该著作是潘永华走遍湘西自治州的各乡镇村寨,采访土家族医生及相关人员150余人次的成果,其资料详实可靠,共收载829个病症,并对其中的200个病症进行举证、诊断、治疗、方药辨析,可供科研教学临床参考。[20]
1.4 地方政府对土家族医药的支持
为加快土家族医药事业的发展,湘西自治州制定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医药苗医药保护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土家族医药的地方立法,有利于当地土家族医药的保护与发展,《条例》从从业、教育、科研、制剂开发、产业开发等方面规定了鼓励发展措施。条例规定,“土家医药苗医药诊疗科目可以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目录”。 [21]鼓励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土家医药传承人和注册的从业人员设立专科、专病医疗机构,自采、自制、自用药材,带徒传技、培训讲学以及开展学术研究活动,“统筹安排土家医药苗医药保护专项资金”,土家医药知识产权经评估可以作为资本入股”等。此外,条例还鼓励土家医药申报知识产权,以及实行土家医药传承人制度等。1.5 湘西土家族医药发展中的问题
土家族医药是聚居在湘、鄂、渝、黔毗连地带的土家人在历史上的医学创造与医学积累,是我国民族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土家族医药的研究在以前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突破,但由于各种因素,土家族医药的继承发展仍存在不少尚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土家族医药重视度不高、药物资源逐年减少、研究深度不够、后继乏人、医药开发利用不够、缺乏市场竞争力等。
1.5.1 湘西土家族医药重视度不高
全州没有一所国有的纯民族医院,对民族医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也没有倾斜政策,民族医药人员由于没有得到执业认证,不能进入专业医疗机构从业,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从事民族医药的传承与教学,民族医药研究经费很少,经费仅够生存。机构、人员、经费、政策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湘西自治州民族医药的保护、继承与发展,使她的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
就资源保护方面,目前看,药监、经济、林业和农业都从各自的职能出发在管理药材产业,就是没有归口综合管理部门,难以形成中、长期的产业发展规划。以致中药材生产,一直处于无序状态,各乡镇各自为政,致使药材品种虽多、但单品种产量大都小、重点品种也没有,且由于种植上不了规模,产品品质也差,能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品牌品种没有,中药材的销售也一样,是竞争很无序,导致市场价格极不稳定,严重影响了药材整体销售。
1.5.2 湘西土家族药物资源逐年减少民族医药知识的流失于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一样,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民族医药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发掘和整理。在民族医方面,尤其是土家医,历来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基本上是口耳相承,没有成体系的资料遗留下来,随着人员的更迭,很多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失传。
在民族药方面,由于没有完整的记载,很多药材完全中药化,很多民族药材品种绝种,以致于具有民族特色的道地药材品种不多,成药就更不用说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3 湘西土家族医药研究深度不够,后继乏人
虽然土家族医药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但是有很多内容都不是很系统,现在的土家族医药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一些脱节。就临床实践方面来看,土家药治疗和用药仍比较分散、原始、缺乏科学验证,并且很多的土家医生并不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公布出来,所以这使得土家族药物缺乏说服力,不利于土家药的广泛推广。就推广研究来看,土家药还停留在原始的水平上,它没有实现产业化,虽然成立有土家族研究机构,但大多数都只停留在文献的整理或者自己经验的总结上,缺乏对土家族医药系统地研究。
目前,土家族医药从业人员急剧减少,青黄不接,人员结构不合理。加上当地民间从业人员的保守,家传思想重,还有经费缺乏,导致湘西自治州境内虽有民间从业人员在某一些常见病甚至疑难杂症方面有独到的医技和偏方,但不能把它们集合起来,也没有形成有规模的、规范的医药生产体系。随着与之形成和发展相一致的环境条件的逐步消失,土家族医药的生存相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特别是对土家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判还未形成比较成熟、统一的意见。[22]
1.5.4湘西土家族医药开发利用不够,缺乏市场竞争力
前些年,湘西地区一些药材品种的价格,曾出现过大起大落的情况,多年生的药材植物被毁,严重地影响了药材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教训是深刻的。从市场建设情况来看,湘西州虽有几个成型的中药材市场,但还是少,且缺少一个大型的市场,药材市场建设滞后,造成大部分规模小的种植户只能自找门路:或直接卖给本地加工企业,或通过药材商贩卖往外地,失去了价格主动权。目前药材加工企业不多,且科技含量不高、品牌知名度较低、规模小,不仅中药材加工的程度不够、集中度不高,加工的数量也少,且产品全是中药,属低端产品,产品附加值低。大部分药材经过简单整理烘干后就销售,自然销售价格低。药材加工落后,增值幅度小,势必影响到整个药材产业的增收,进而影响到整个土家族医药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2 湘西土家族医药的建议及展望
根据湘西土家族医药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只有克难奋进,土家族医药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2.1 争取政策,多方呼吁,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土家族医药事业的关注和重视,对民族医药进行立法,建立长效的机制,使得土家族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2 湘西土家族药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以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为契机,重视资源保护,克服短期行为,合理规划,使之能够可持续利用。抢救和禁用、限用濒危药资源,建立濒危药材的野生资源保护区域,如白花蛇保护区、七叶一枝花保护区等[24]。土家族居住区分布众多的道地药材, 各地应充分利用当地道地药材, 推行规范化种植, 提升道地药材的品牌, 把发展药材与推动当地经济相结合,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促进药材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武陵山区拥有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药物的生长繁殖。要形成以医药产业为经济支柱的产业结构,我们必须首先做到保障规范化种植和加工技术,以有效地保护药物资源,特别是一些稀有品种。建议将药材的人工种植当作一项农业经济项目来抓,由政府组成的协调领导小组组织对湘西州民族药材的资源调查与保护、品种遴选、相应扶持政策、项目配套资金、产品开发的科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全盘规划,达到既有效保护合理使用药材资源,又让农民增收增效的目标。
2.3 湘西土家族医药研究深度
大力发掘土家族医药古籍和深入探访现有的有名的土家族医药工作者,尽可能地让他们毫无保留地显出自己的一些经验,使得土家族医药理论不在现代发达的社会上消失或褪色;完善土家族医药的相关理论,且注重实际的研究,逐步使理论与临床实践得以统一。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工作,同时临床实践也为理论提供更多的证明。
尤其是土家人民在各种疼痛症的治疗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多数仅限于口传身受,并无正规文献记载,这就使得一些独具疗效的药物及用药经验局限在某一地区,甚至失传。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土家族的用药经验、药用植物进行深入的发掘和整理,形成一套完备的土家医药体系,使土家医药学知识广为流传,服务大众。2.4 大力培养土家族医药研究的人才
湘西自治州民族医药人员急剧减少,人员老化加速,愿意继承民族医药的人极少,以致民族医药从业人员后继乏人。加强民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的问题,它关系到湘西自治州民族医药事业的兴衰。
2.4.1 加强土家族医药的师承教育
师承教育是现阶段短期内最有效的途径,做好师承教育要做好以下几点:⑴确定传授人与传授技术;⑵确定继承人,这要求传授人要解放思想,打破“家传”的旧思想;⑶确定师承教育的经济补偿;⑷制订的考核指标,评估师承教育的效果。
2.4.2 土家族医药的高校教育
首先,要确定土家族医药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其次要拟定土家族医药的课程设置;最后,要相应的教材和教师。
建议国家和湖南省各级教育部门要求省内各的医药类大中专院校要设置民族医药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并计学分;招收民族医药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培养更多高水平继承型土家族医药人才;同时服务社会,采取政府补贴免费教育和定向分配的方式培养乡村一级民族医药人员,逐步提高民族学术水平,把土家族医药引上科学发展的现代化道路。[23]
2.5打造湘西土家族医药品牌,提高民族医药的影响
加大土家族文化内涵的宣传,树立土家族医药品牌,打造土家名医名药,开展湘西地区土家族名医的认定工作。要将土家族医药走出湘西,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开发具有土家医药特色的产品。
建立土家药品的质量标准,加强炮制规范,扩大土家药的市场,能得到更多患者的青睐。[25]重视土家药物经济学,振兴民族医药经济,湘西土家族医药经济大多来自于民间,并不太发达。因此,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来进行相关医药工作更有利于民族医药的经济发展。[26]
开设土家族医药专科门诊和药店,将一些特色疗法,如封刀接骨治疗骨折,烧灯火治疗小儿惊厥,雷火神针治疗关节炎,刮痧疗法治疗感冒等。
综上所述,湘西土家族医药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医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和积累,它有着独特的医学体系和药用价值[27-28]。虽然它没有现代医药技术那么发达,但是它传承下来的奇特治疗效果仍使其有着独特的民族医药魅力。它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向着大众化方向发展。相信在我们广大土家族医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凭借自身的特色和资源优势,一定能将土家族医药事业发扬光大,为人类的健康和发展作出贡献。[29]
参考文献:
[1] 游俊,李汉林著.湖南少数民族史[M].民族出版社,2001.5--30.
[2] 贺海波,石孟琼,熊兴军等.基于土家族地域特点的中草药资源开发与利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0,6(5):3-5.
[3] 田华咏等,土家族医药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4.10--25.
[4] 杨德泉,论土家族药的药性[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2).
[5] 田华咏著.土家族医学史[M].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15--50.
[6] 彭芳胜.试论土家医的药物配伍和禁忌[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8.(2).
[7] 彭芳胜等,土家医药方剂学[M].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25-35.
[8] 彭芳胜,田华咏,滕建卓等.土家医方剂学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7,13(7):105-107.
[9] 田华咏.略论土家族药物分类及用药特点[J].中国中医药报,1998.(7).
[10] 尹文仲.土家族医药的文化特征[J].时珍国医国药,2008.(5).
[11] 田华咏.试论楚文化对土家族医药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报,1997.(11).
[12] 杨德胜.土家族药物发展史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06(3).
[13] 杨颖达,郑桐,万定荣等.湘西民族医药的现况调查与分析[J].北方药学,2009,06(2):50-53
[14] 刘子后,刘振华,李先辉等.湘西土家药黄瓜香对红细胞自氧氧化溶血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7,(4):233-234.
[15] 田华咏.土家族医药研究回顾[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1,7(3):1-2.
[16] 肖一宾等,土家药八棱麻治疗生漆过敏试验报告[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1,7(4)21-21
[17] 谭玉柱,董小萍,吕盼等.土家族止痛药应用特色及开发前景[J].亚太传统医药,2010,06(10):3-4.
[18] 李春艳,米长忠,何伟等.土家族药物青根的显微鉴别[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4,(5):300-301.
[19] 田华咏,田药.土家族医药研究30年概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15(9):1-3.
[20] 赵冰清,王万贤,夏明庆等.湘西土家族草药摊调查[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5.11(1)
[21] 田华咏,田兰.关于土家族医药发展建设问题的思考[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17(10):74--75.
[22] 潘扬,朱亚平.土家族医药的研究现状及开发前景[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6):9-12.
[23] 陈龙全,张金红.土家族医药的基本特点、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路[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24(3):1-3.
[24] 滕建卓,田华咏.土家族药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及对策[C].第八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9:43-45.
[25] 田华咏.土家族药物炮制特点[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1,7(4):14-15.
[26] 刘文霞,湖南湘西自治州民族医药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2009年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112--115.
[27] 诸国本.民族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的重要意义[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3(7):1--4.
[28] 诸国本.湘西土家族医、苗族医调查报告[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1,7(2):1-2.
[29] 朱国豪,朱娜琳.土家族医药的学术价值和开发研究概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24(3):4-7.
收稿日期:2015-09-28
论文作者:王晓娟 彭佳 龚力民,王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7
标签:土家族论文; 医药论文; 湘西论文; 土家论文; 民族论文; 药物论文; 药材论文; 《健康文摘》2015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