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方式与生态环境保护构建体系研究论文_杨博升

水利建设方式与生态环境保护构建体系研究论文_杨博升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0)

摘要:自古以来,水利建设便在历史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前有战国李冰主持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后有当今三峡工程,由此可见水利建设对促进社会建设居功至伟。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社会与自然要和谐共处,水利建设带来的生态系统破坏和其经济效益有了一定的冲突,因此如何在进行水利建设的同时又尽可能降低水利的负面影响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水利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水利建设应该注意的生态问题作了阐述,对今后的水利建设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水利建设;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中华文明发展史中有着非常辉煌的水利建设历史,上溯到前秦时期著名水利家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现代更有世界罕见的三峡工程。另外,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就必须去改造自然,让自然资源为人所用,生态环境也常常因此变得十分脆弱。因此如何既进行水利建设造福人类,又对生态环境不造成伤害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论题,本文探讨的是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水利建设。

1水利建设的必要性及其生态问题

1.1 水利建设的必要性

水利建设起着水利灌溉、防洪作用,同时在水运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战国时期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利国利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对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更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下面就分别从预防自然灾害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角度分析水利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水相关自然灾害对社会发展的制约

我国水资源分布及其不均衡,总得来说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特别是我国西北地区,生产发展潜力大,但由于严重缺水对社会生产带了很大的障碍。同时水分充足的地区又是洪涝灾害频频,不仅是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还是生产的极大破坏。

2010年,西南五省的特大干旱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了极大的阻碍,因灾返贫、因灾致贫的人数大幅增长,严重危害着该地区人民的饮水安全。干旱导致云南等多个省市地区的居民无水可饮,收入剧减,饮水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如不能妥善解决能够引起社会不稳定因素,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都极为不利。据云南省政府统计,旱灾致使2010年云南省85%的耕地近3148万亩无水可以灌溉,绝收面积高达千万亩。这场灾害不仅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阻力,对整个中国粮食市场的稳定都产生了猛烈的冲击,甚至会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

(2)水利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粮食的大部分产量都是来自水利灌溉,由于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性直接导致了水资源不能合理的、充分的为人所用。不仅农田灌溉依赖水利建设,现代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更是离不开充足的水资源支持。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与日剧增,城市居民对生活用水的需求和水资源不均性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城市生活用水对水的总量及质量要求都非常高;同时,工业化发展更是缺水寸步难行。由此可见只有保证水资源充分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整个社会的粮食安全、保证城市发展的速度、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1.2 水利建设的生态问题

水利建设的本质就是改变水资源的分布状态,使其向着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需求的方向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水利建设通常都会改变当地的生态系统中水系统的结构组成,同时也改变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过程,所以必然对生态系统带来影响,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利建设施工建坝必然会对生态系统中岩层、土地结构产生破坏,会造成周边植被的减少,改变局部地区的气候状况,而且水利工程能够对当地的地质构造产生质的变化,严重的能够引诱地震等灾害,如新丰江水库;第二,水利工程一般都具有蓄水能力,蓄水会使得原先部分陆地生物被迫迁徙,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第三,水利工程建设通常会改变自然河流的分布形态,对上下游河流的水量分布都会产生影响,一般会造成“上蓄下缺”的现象;同时对整个河流系统中水流的连续性形成阻断;第四,水利工程会改变河流的自净化能力,水流中的有害物质会随着水流的阻断产生聚沉,大量泥沙在库区形成淤积,这些都会给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破坏。

2水利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注意事项

2.1 注意保护河流生态的多样性

河流生态系统的主体是河流水体,是流水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在生物圈中的循环作用不容忽视。河流生态中的水体连续流动,其中的氧含量比较充足,对海洋生态及陆地生态有着纽带作用,水流生态有着自净化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为了保护河流的生态多样性,应该在确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后就对当地的河流的地貌、物种结构、河床结构、淤积与侵蚀性能做分析调研。

2.2 注意最大限度保持现有水文生态

水利建设一般都离不开筑坝修桥、开拓河道,在原有河流基础上进行人工改造来达到蓄水发电、农田灌溉、防洪排涝、抗旱给水等目的。人工改造一般都会对原来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为了减少水利建设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冲击,应该尽可能减少工程施工面积。

2.3 对水利建设后期的进行整体性修复

国外对河流生态修复已经有了20多年历史,在我国还尚未形成系统的理念。由于生态系统中物种繁多,习性各异,而且水利工程影响的上下游面积非常广泛,所以对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时候要注意整体性。一般注重三点:第一,被迫迁徙生物栖息地建设。保证迁徙生物的生存状况,是保证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前提;第二,水文性质的检测及当地气象的紧密检测。水利建设能够改变当地气候条件,实时注意采集水文数据及气象数据,建立基础数据库;第三,水利建设毫无疑问会改变环境水文过程,进而将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所以水利工程的水量调度过程中,水利工程下游基本的生态用水要得到保证。

2.4 加强生态水利建设科研和宣传力度

水利建设发虽然在我国广泛开展,但是要我国水利建设水平走到世界前列,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生态角度考虑水利建设,考虑发电造福人类的同时兼顾生态平衡很重要。生态水利建设应该在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的同时进行发电、灌溉的项目建设,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的同时使得生态系统平稳的、高效的从一个平衡过渡到另一个平衡。水利建设前应该经过反复地、仔细的科学论证,要做到不能建设的坚决不建设、可建设可不建设的慎重建设、能建设的果断建设,这样才能杜绝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

水利建设利国利民,对保证农田灌溉、城市饮水安全、工业生产需求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生态环境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要求我们将这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保证科研、宣传力度,做好水利生态的论证,主动进行水利建设整体性生态修复,使得二者能够和谐统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蓉,赵敏,浅谈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J].生态经济,2008(1):144―146

[2]徐惠玲,水利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J]. 四川水利,2008,29(3):63―65

作者简介:杨博升(1997.10-),男,吉林长春人,学生,本科,单位:河海大学文天学院,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

论文作者:杨博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水利建设方式与生态环境保护构建体系研究论文_杨博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