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第一中学 255200;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中心学校 255200
近年来,国家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非常的重视,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个别地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地位没有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素质教育的宗旨没有得到彻底的落实,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没有真正得到提高。另一方面,社会中负面观念逐步侵蚀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得初中生当中出现道德败坏甚至违法乱纪的现象。
在这种背景下,初中生没有建立明确的是非观,更无法建立长远的人生目标,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更无从谈起。由此,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尤为重要。只有对学生进行良好有效的德育教育,才能够使学生建立坚定而又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维护我国礼仪大国的形象。
鉴于此,本文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学。
一、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强化德育功能的优势
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的目的、地位、任务和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凸显其德育功能的特点,抓住道德与法治课强化德育功能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道德与法治课的导向性
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工作,首要体现在引导学生重视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现阶段,就是要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就是要把学生的认识、思想、言行、是非和衡量得失的标准,以及人生理想与基本路线指引的轨道相吻合,这是道德与法治课应该发挥的最为基本、最为首要的功能。
2.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具有可塑性
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提高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时期,是信念和理想逐步形成时期,也就是以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指导行为的形成时期。中学生逐步开始具有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能根据一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来分析,作出评价。中学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逐步形成与发展,既有渐趋成熟的条件,又具有很高的可塑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学时期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要在日常教学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要帮助学生明确区分对与错、好与坏,到逐步形成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逐步形成正确的、高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3.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而言行一致,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课在发挥思想政治导向功能,道德品质的塑造功能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引导他们日常行为要符合道德规范要求;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如何在中学道德与法制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
1.言传身教,要发挥教师表率作用进行德育教育
亲身教育是无声的教育,是最民主的品德教育,完全是用教师的示范来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身教是一种最形象、最具体、最有说服力的直观教材,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时刻重视自身建设,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自身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2.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思想得到解放,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地位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成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关心、尊重、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努力发现学生的优势,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一些社会热点,以及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给学生一个舞台,变被动为主动,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从而达到增强德育实效性的目的。
3.运用生动的教学开展德育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立足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尽量运用贴近生活的语言来讲授道德与法治,尽量贴近现实社会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特点来准备和处理教材内容,才能真正地实现学以致用和学有所得。在政治教学中,需要以理论为导向,以实际为基础,借助现实生活中形象生动的典故、故事、新闻时事、模仿英雄事迹,甚至教师个人的人生体验,逐步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运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开展教学,能够快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在活泼的事例故事里,初中生更易于认识社会,有效吸收知识,加上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形成自己独特的德育标准。
4.运用课外实践延伸德育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的效果要在课外得到延伸和补充,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同样要融合德育教育。所以,我们不但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品德教育,同时也要加强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教育和锻炼学生,才能真正使他们学会融入社会、直面挑战与规划人生的真本事,从而真正提高初中生的品德水准。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而言,进行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方式,通过有效的指导和引导,推动学生积极探究周围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实际分析来锻炼和培养初中生的问题解析和社会观察能力,为提高其道德素养打下基础。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相关的德育原则,注重情、理、法并用,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渗透措施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也应该以自身为榜样,积极为学生树立优秀的德育典范。
论文作者:田学伟 房翠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总第3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4
标签:道德论文; 学生论文; 法治论文; 德育论文; 初中论文; 初中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总第3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