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管理论文_1谯程华,2凌国英

1四川三江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宜宾 644000;2浙江日尔成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近年来,伴随我国公路工程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对路基稳定性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保证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必须要确保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本文将从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两个方面来探讨公路路基质量,从而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管理

引言:在公路建设工程中,路基施工技术主要是指导现场如何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则是对现场施工的质量进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管理在路基施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整个路基工程的质量。纵观我国目前公路工程施工组织现状,公路路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施工区域地基承载能力、自然环境等等。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掌握相关技术,对其质量进行控制,保证路基质量。

一、合理运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的重要意义

路基施工作为公路工程的核心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工程整体应用效果。具体而言,运用路基施工技术,可以推进公路施工建设的进程。即确保路基施工质量以后,后续的工序和环节都能正常进行,有效杜绝了路基因为质量问题产生返工状况。在此状况下,施工工程会根据计划时间,及时完成相关施工施工操作[1]。

另外,施工技术的运用还能提高工程的质量,也就是在应用先进的机械设施和施工技术后,让路基施工进程中遇到的施工问题更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在提升自身施工技术水平的过程中,还增强的路基构造的质量,为接下来的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二、公路路基施工相关技术

(一)公路路基开挖技术

在公路路基施工中,开挖是一道关键工序,对后续施工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提升开挖施工质量,在开挖之前,技术人员要根据横断面完成开挖线放样工作,以此控制边坡开挖线的准确性。在开挖时,根据开挖区域的长度、高度、岩性、构造及对周边影响等因素,选用最佳的路基开挖方式、方法及机械组合,以取得良好的开挖效果,提升公路路基开挖质量与效率,为接下来的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开挖过程中,应加强测量放线工作,防止超挖,提升开挖的合理性。待路基开挖完成后,放出坡脚线进行统一刷坡。对于高边坡,采用分级刷坡方式进行坡面修整。

比如:路基开挖施工处于雨季时,技术人员应先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沟,施工期间出现积水问题。待雨季过后,开挖至设计线并及时进行边坡防护和修筑边沟等后续施工。高边坡应分级进行开挖,由上至下,逐级防护。修整坡面时,应加强测量放线控制,刷坡应由专业机手来完成,同时应派专人监督。以此确保挖方边坡的顺直、美观。

(二)公路路基填筑技术

在公路路基施工中,填筑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主要是因为填筑质量与路基的稳定性是息息相关的,对整个公路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掌握相关的填筑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在开展填筑施工时,必须要加强基底的清理工作,也就是采用去除草木、杂物垃圾等手段,保证施工区域内的清洁。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会遇到鱼塘、冬水田、软土等不良地质。对于这些不良地质,我们应根据软基深度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可采用换填、抛石挤淤、水泥搅拌桩、碎石桩及塑料插板等方式进行处理。以此提升基底的承载能力,减少工后沉降,保证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填筑时,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图1)、层层碾压;不同填筑材料不得混填,且每种材料连续填筑厚度不应小于50cm。压路机碾压时,应采用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碾压;碾压遍数应根据试验路段成果确定;碾压前应对路基进行初平,防止局部区域碾压不密实。低填浅挖区域应超挖,保证路床厚度。

图 1

(二)强夯补强提高路基填筑质量

填筑质量对公路路基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从当前路基施工情况来看,不均匀沉降、开裂是路基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并且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过程中,也会感觉到颠簸,我们称之为“跳车”现象。产生“跳车”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路基填筑质量。

路基不均匀沉降、开裂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1、公路呈线性,地质复杂,沿线多为挖方、填方交替,软硬相间;2、工期短,路基沉降时间不够;3、路基填筑过程中,碾压不密实;4、软基深度处置到位。

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应对软基进行处置,根据软基的深度和土质,可采用换填、塑料插水板、旋喷桩、喷粉桩、碎石桩等处理方式;其次分层水平填筑路基填料;再次开挖反向台阶;然后铺设土工格栅等土工材料进行加强等。

以上属于常规方法,能有效的降低路基不均匀沉降、开裂现象。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队伍片面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质量意识有所下降。除了我们在现场上加强管理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措施来保障路基的稳定。如强夯、液压夯。

强夯能有效的解决路基不均匀沉降、开裂问题。强夯法即强力夯实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是利用大型履带式强夯机将8-30吨的重锤从6-30米高度自由落下,对土进行强力夯实,迅速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及压缩模量,形成比较均匀的、密实的地基,在地基一定深度内改变了地基土的孔隙分布。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有幸接触到了这种施工方法。通过强夯法对高填方的处理后,路床弯沉值基本上能控制在100(0.01mm)以内,而没有经过强夯的段落弯沉值基本在200(0.01mm)左右。在同时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没有进行强夯的段落在运行了1年多后,出现了不均匀沉降现象。而经过强夯的地段,路基稳定、行车舒适。

通过两段的对比发现,强夯法能有效的提高路基强度、刚度、稳定性。

(三)公路路基排水技术

排水技术主要是填筑施工完成后所需要运用的技术。为了保持路基干燥、减少水对路基的不良影响,要及时建设排水沟(如图2所示),以免出现积水过多的现象。对保持或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有着积极的意义。排水工程一般采用机械开挖沟槽,采用人工清底、找平、砌筑水沟。开挖前,技术人员应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放样,控制水沟的平面位置及开挖深度,保证水沟的位置正确及沟底纵坡。弯道处应加密保证水沟线性圆顺。砌筑时,采用“挂线法”保证线性顺、圆顺。

图 2 公路排水沟

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管理

路基施工技术固然重要,如何判断路基已达到规范要求?这就是质量控制。即使你的施工技术再好,没有合理的质量控制,做出来的东西也不会是好的产品。因此每一道工序后都会要求进行检查,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质量控制不仅仅是事后,也存在于事前、事中。

(一)科学合理选择施工材料

材料是公路路基施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材料选择,以便提升公路质量。以路基填筑为例。在路基填筑前,要对全线的填筑材料进行取样试验,通过试验确定那些土不能用于填筑、那些土适合路基填筑。更细一点那些土适合那些填筑区位。在填筑过程中,要对填料的粒径、层厚进行控制。每层填筑厚度应根据试验路段确定,且每种填料连续填筑厚度不得超过50cm。具体要求见下表[2]

(三)控制填层厚度、填料含水率

路基填筑质量控制必须控制每一层的填筑厚度,以方便压实机械碾压密实。每层的填筑厚度及碾压遍数可根据试验路段的成果进行控制。试验路段对路基填筑效率和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通过不定时检查路基填筑厚度,来控制填筑过程中的厚度。

严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要求将填料含水率控制在最佳含水率±2%范围内,易于压实。在工地上施工一般是边挖边填,遇到过湿土作为弃方处理。填料多半处于最佳含水率以下,我们在填筑前,抽取几车土样现场快速测定其含水率。当低于最佳含水率时,采用洒水车进行喷洒作业,使填料接近最佳含水率,再进行填筑。

通过现场压实度检测,在最佳含水率±2%范围内的填料所填筑的路基比普通填料更密实。

(四)排水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公路工程暴露在室外,长期受到各种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路基失稳。雨水、地下水是导致路基失稳的主要原因。如何快速有效的排除雨水和地下水。公路设计了排水系统包括截水沟、边沟、排水沟、盲沟等形式。如何保证结构、功能得到实现?这与我们平时的施工质量密不可分。在开挖前,我们要对放样数据及点位进行抽样复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开挖整平后,对沟底高程进行复核,保证沟底高程及纵坡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过程中,要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符合要求的材料方可进入施工现场。同时对砂浆、混凝土进行取样,确保砂浆或者混凝土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完成后,对排水沟的尺寸进行检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应进行返工、修补。做到每一道工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结论: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不难发现,公路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都对路基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路基施工过程中,若我们只采用其中一种方式很难保证路基的质量。只有两种方式同时采用才能更好保证路基质量。在实践过程中将它们联系起来,更有利于提升公路的质量,增加公路的寿命。

参考文献:

[1]张海金,史斌,胡云峰.试述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18(17):111-112.

[2] 刘元泉、刘树良、常广生、曹玉新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06(1):9.

作者简介:谯程华,(1983-02-07),男,工程师,本科,目前从事公路检测工作。

论文作者:1谯程华,2凌国英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6

标签:;  ;  ;  ;  ;  ;  ;  ;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管理论文_1谯程华,2凌国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