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经济取得显著发展,同时开始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公路建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沥青混凝土路面因其优点而在公路建设中得到广泛的认可,此外,由于目前对公路的安全性、行驶速度以及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公路路面的施工工艺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路面施工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质量的控制,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技术及工艺进行施工,以确保公路建设的整体质量。本文探讨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问题;解决方案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要求日益提高,不少工程业主开始着手加强施工技术和质量改进。总结实际工作经验,科学系统地开展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全面质量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国内技术检测方法和评估方法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要加快相关的技术创新工作,切实提高公路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水平。
1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问题
1.1 缺乏先进的施工技术
在公路沥青混凝土施工当中,部分施工单位没有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不但不能保证施工效率,还会给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带来影响,比如振捣不是很密实,浇筑环节没有充分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导致透油层不是很均匀,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平整,在投入使用之后,由于各种车辆的碾压,沥青混凝土路面更加的不平,严重的还会出现裂痕,这就无法保证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正常使用性能。
1.2 施工设计存在问题
外部因素会给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带来影响,不过某些施工单位出于施工进度的考虑,在没有全面勘察施工现场的情况下,就进行施工设计,导致其和真实的施工情况不相符,没有操作性,在后期的施工当中,不断的进行设计更改,不但造成了施工材料的浪费,而且也无法保证施工水平,很可能以后会影响到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
1.3 施工水平不高
外部的温度以及湿度等都会给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带来影响,部分施工单位为了缩短工期,在温度较高的夏季,没有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强度降低,形成了车辙、推移以及波浪等破坏现象,给公路工程的质量以及耐久度带来了影响。
2 沥青混凝土路面问题的解决方案
2.1 配合比设计
在利用马歇尔试验进行配合比设计的时候,首先就得要将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种类、配合比、矿料级配、最优沥青量确定下来,依照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验证3个步骤来进行试拌制、试铺设之后,再统一的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另外,在进行沥青混合料拌制与摊铺之前,就得要依据配合比来进行试验拌制,在此过程之中,各类沥青与矿料要严格依照相应的规定来进行计量,通过试拌与抽样试验,将一个最优的沥青用量,拌合时间、矿料以及加热的温度。对于试拌之中的应用到的沥青混合料进行相应的试验之后,将生产的最佳配合比确定下来。
2.2 拌和
在进行拌制沥青混合料的过程之中,要将粗细集料的原材料严格控制好,通过实验室检验及抽样检验的方式来将入场管理工作做好,将配合比设计进行不断的优化,保障拌合的质量,对于其中的每一种规格的集料、矿料及沥青要依照相应的要求配比来进行配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拌合的过程之中,沥青材料利用导热油进行必要的解热,与此同时,在调节热矿料温度的时候,要保障拌合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在145~165℃之间,在最大限度之上有效的预防超温料以及白料情况的发生,对于在195℃之上的就得要立即进行废弃,在抵达施工现场之后的温度要保持在140°~155℃之间。
另外,值得注意的就是要将拌合的时间控制好,来保障混合料的均匀化,全部的矿料颗粒涵盖在沥青混合料之中,在该过程之中不会出现结块、花白料的情况,甚至是分离的情况,对于与要求不符的混合料就得要及时的进行相应的调整,拌合料在无法立刻进行铺筑的时候,就得要进行仓储管理,当然还得要保障其温度。应用工程质量信息进行全方位化的实时监督,从而为沥青很痛路面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依据,像是利用各类信息化技术来控制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情况,应用网络通信技术对于施工之中涵盖的数据来进行传输,比如:拌合站点的数据处理,应用信息化技术来协助进行生产配比、粉料配比以及油石比等等的控制。
2.3 运输混合料
在运输混合材料时,对进行运输的车辆、将混合材料运到工地的检测以及车辆装料和运输中对混和料进行保湿保温和防雨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对于运输车辆,在装载混合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超载,在运输混合材料的过程中,千万不能进行紧急刹车以及急转弯,这样才能确保透层封层具备完整性。在装料的过程中,应防止混和材料出现离析问题,在装料时,车辆应该多次挪动位置。车辆运输时,一定要做好混和材料保温保湿的相关工作,防止降雨以及降温等给混和材料带来影响。当混和材料运到工地之后,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检测混和材料,避免由于混和材料不符合标准而给路面铺设质量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2.4 沥青混凝土摊铺质量控制
摊铺施工要综合考虑沥青路面施工要求和周围环境,采用机械式摊铺方式,施工中尽可能进行全幅路面摊铺,避免出现纵向接缝问题。保证摊铺缓慢、连续、均匀进行。自卸汽车将混合料卸到摊铺机料斗上,由传送器送至螺旋摊铺器,摊铺机缓缓向前行驶,螺旋摊铺器摊铺混合料,经振捣板将混合料捣实,再由熨平板将混合料整平。摊铺时为避免集料出现离析现象,螺旋摊铺机高度不得低于送料器高度的2/3。对机械摊铺不到位的部位,采用人工方式填补或修正,确保摊铺施工效果。另外,为避免粗细集料出现离析现象,中、下面层摊铺时可采用双机摊铺方式,结合混合料和路面施工要求,合理控制混合料摊铺宽度,为后续碾压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2.5 路面压实工艺质量控制
压实工艺质量控制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根据摊铺厚度、压实要求、气候条件、沥青材料选择合理的压路机械和压实方式。压实温度对沥青压实性能的影响甚大,为保证其压实性能和压实度的要求,在实际施工中,需严格控制沥青的压实温度,确保不会产生路面裂缝现象。沥青混凝土的压实步骤分初压、复压和终压。初压的目的是平整混合料,复压的目的是使混合料更加密实并成型,终压的目的是消除压路机的轨迹,并是路面达到所要求的压实度。初压、复压、终压都必须采用梯形进行施工。对于压实的速度和压实遍数要根据规定要求施工。
2.6 施工缝处理及路面检测
路面连接要平顺,确保接缝紧密,接缝施工时用3m直尺检验,确保平整度满足要求。应采用热接缝的施工部分,前面摊铺部分预留10~20cm宽度不碾压,作为后部的基准,另外半幅摊铺时与已铺层重叠5~10cm,上下层纵缝错开,并且不少于15cm。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来进行横向施工接缝,端部层厚不足部分用切割机割齐铲除,清洗干净切割留下的泥水,干燥后涂上黏层油。另外还要对路面平整度、厚度、宽度、高程、密实度进行检测,对存在的缺陷及时处理,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
总之,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行车噪声低、行车较为平稳舒适,养护也较为方便,因此在公路建设中得到了推崇和普及。再加上近年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大量涌现,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使得我国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力.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有关技术问题处理[J]. 治淮. 2017(05)
[2] 张丕坚.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17(12)
论文作者:尹玉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7
标签:沥青论文; 路面论文; 混凝土论文; 压实论文; 材料论文; 公路论文; 温度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