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1、目前传统职业教育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传统职业教育曾经为我国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必须要做出适当的改变。那么什么是传统的职业教育呢,传统职业教育它是采用讲授示范等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掌控教学课程各个环节的方法。在传统职业教育中老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教师是主体和中心,教学地点是教室,考核方式是测试,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虽然近几年实训课在职业教育中已经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实训教师缺乏、实训设备落后等问题普遍存在,难以与社会快速发展的脚步相适应,因此与职业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备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2、逐步向应用型教育转变,效果初步显现
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不断有人提出一些新的思路比如一体化教学、模块化教学等,各个院校也在不断探索怎样更有效的实施改革,但是这些改革仍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不论是采取哪种方式,我们的重点就是怎样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提高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经过几年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存在问题
(一)学生心理问题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刚刚度过青春期,或者是心理还没有度过青春期的阶段,对自己和社会没有明确的认知,心理矛盾突出。现代社会信息量极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也十分广泛,这也给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厌学
由于从小受到的教育和接触到的信息、宣传都很到位和及时,所以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在学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逆反心理也更严重,到了职业学校,脱离家长的管束,学生的"自由"就要充分发挥,认为自己想打游戏就打游戏,想不上课就不上课,这就是他们眼中的"自由"。学习成了最不重要和可有可无的事情。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打游戏,聊天甚至玩自拍,厌学情绪严重,觉得学校学的都是没有用的。
我所在的学校是三本大学,学生入学成绩偏低,与职业学校的学生情况类似。我教的课程是创新创业基础与实务,是500人的大课,刚刚接这门课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说好讲,举例子就行了,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准备了大量的成功的例子,经过一年的时间发现效果并不好。经过了解发现学生认为我讲的这些离他们太远,没有用。于是我给学生发了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希望了解在创新创业方面知识的占比29%;希望在本专业领域获得知识占比19%;希望在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面试经验方面得到咨询占比32.4%,三项占比合计80.4%。经过此次调查,我基本掌握了学生兴趣的方向,在课堂上做出调整,尽量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但是这些改变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
2、人际关系
对于住校的学生来说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是他们走上社会的前奏,学校期间的关系包括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等,显然学生们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来处理诸多的关系。由于心理准备不足,导致行为的过激,处理不好各种关系,于是问题越来越多像一座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他们心理不能释放,大多数的学生又羞于向老师咨询心理问题,日积月累少数同学就产生轻生的念头,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
3、情感类问题
学生时期正是情感问题突出的年纪,敏感、容易冲动,对异性充满好奇和向往,经常因为失恋、单恋出现心理问题,同时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式。这也是这个时期学生心理疾病的主要诱因。
在职业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凸显同时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会影响到整个学习阶段的效果,甚至是他们的一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传统观念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道轻器,现实中"重文平,轻技能"的社会观念和思想根深蒂固,从家长到学校都在鼓励学生去考"985、211",对于考上职业学校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歧视。尽管现实生活中,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比普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好找工作,但是仍然难以改变几千年来人们的错误观念,造成职业教育是差等生教育的现状,对技术工人的身份也存在观念歧视。目前我国的就业压力大部分原因也是这一观念造成的。因此我们要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纠正成才评价体系,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
(三)专业设置重招生轻实用
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时,通常没有对地区的经济情况做一个详细的前期调研,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发展规划,往往是哪个专业好招生就设立哪个专业,缺乏科学有效的专业论证和预测机制,没有形成与地方经济相配套的办学特色,造成发展后劲不足。比如以农业为主的大省,职业教育专业却设立了会计、国际贸易,动漫等热门专业。加之部分家长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式不了解,缺乏明确认知,认为哪个专业热就报哪个专业,也是造成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原因。
三、解决方法
1、关注学生的未来,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走上工作岗位的人都要接受本岗位的专业化培训,这也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在信息时代是职业和岗位变动更加频繁的时代,许多传统的职业将在社会上消失,同时新的职业不断涌现,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完善,将有大量的人工被替代,大量的劳动者将从没落的生产领域转移到新兴的生产领域。不断更新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产人员的客观要求。
2、侧重技能培养,减少理论学习
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学习成绩好、动手能力差,这也是我们社会上长期以来重学历、轻能力,重文凭、轻技能的观念造成的。这样的方法培养出来的孩子走上社会时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给用人单位和个人都造成比较大的困扰。所以能力培养应该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现实中也是由于考到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不好,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强,思维很活跃,我们一定要善于挖掘和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更加侧重能力的培养。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组织的变化和职业结构的变化,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由于电子设备的发展,现在的学生都喜欢独处,团队合作的精神比较差,所以对于团队精神的培养也是我们在职业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部分。
3、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和市场需要的人才,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可以采取选送优秀学生参加大型国企、集团公司培训基地参加培训的方式,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最先进的管理、生产模式,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找准定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起到了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资源共享的效果。
四、结论
一个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程度,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标志,体现一个国家的实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表明,职业教育是工业化和生产服务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必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在这方面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把职业教育的发展放到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这是新型化工业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
参考文献
1、孙亮波 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 《高教研究》,2007(5)
2、梁红梅 对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引导2008(2)
论文作者:周英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职业教育论文; 学生论文; 传统论文; 他们的论文; 学校论文; 职业学校论文; 厌学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