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小学数学比较抽象化,单调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调动课堂氛围,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脱离了教育的本质,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强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将数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课堂的建构策略展开论述,探索怎样将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到生活当中。
一、挖掘生活元素,体现知识融合
虽然小学数学的教学知识相对来说简单一些,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通过帮助学生发掘日常生活中与小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实际场景,将生活与数学课堂联系在一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想象以及发挥的空间。
例如,在进行《线的认识》授课时,笔者制作了图片的课件,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是什么?”学生回答“一个点”。继续问道:“如果像这样的点越来越多,会形成什么呢?”学生回答“线”。然后笔者出示课本中的三幅情境图,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课堂下面画,随后让学生列举出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线有哪些,学生们兴义盎然纷纷列举出斑马线、笔记本等。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课堂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及动手能力。
二、开展社会实践,学会应用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中,教师常常只为学生讲课,而不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导致理论与生活严重脱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严重不足。学生的学习能力一部分来源于教材所学,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实践,将社会实践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显然是较为理想的教学形式。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数学的规律,在数学中认识生活的本质。具体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探索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进行《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时,笔者避开了传统的单独讲解形式,而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寻找生活中的图形并进行记录,然后说说这些图形对于生活的实际用处。由此,有的小组想到了长方形,比如电脑屏幕、桌子的表面等;有的小组想到了正方形,比如生活中的凳子面等,然后纷纷说出这些图形在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图形也不同。通过让学生结合实际的生活进行合作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合作热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还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清晰的认知,课堂的效果较为理想。
三、习题渗透生活,提升应用能力
习题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是教师检验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一种途径。所以,适当为学生留取家庭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环,但是,传统的布置作业形式依然存在。体现为教师在布置习题练习时,通常认为习题能够巩固当天所学的课堂知识,加强学生的记忆和思维,但是这种古板的方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厌恶。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充满好奇的年纪,教师可以运用这一点,将生活化的元素渗透到习题里面,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能够灵活的理解题目的意思。教师用省时高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从初级阶段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笔者在讲授《位置与方向》一课后,让学生放学回家时观察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并且画出从学校到家里的地图。第二天课堂上让学生出示所画的地图,并询问学生的家庭位置以考察学生所画是否属实,所画的地图和位置相符的学生奖励小红花一朵。在这个过程中,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将生活与当天所学知识关联在一起,巩固了当天所学知识,并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
总而言之,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是不可否认的,生活是数学的基本来源体现,数学是生活的具体反映,两者是互不分离的关系。为此,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数学环境,这种环境是不受时空和形式的限制的,数学教师可以将生活化元素渗透在课堂中,提升学生的认知;可以将生活化元素渗透在数学实践中,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还可以渗透在数学作业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和情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教无定法,数学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生活化教学形式,需要数学教师进行不断地创新与实践,相信,小学生定会在数学的天地里更加乐于学、爱学,为综合素质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红艳.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应用[J].数码设计,2017,6(11):200.
[2]朱国锋.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13(22):42-43.
论文作者:农海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生活化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