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双流区妇幼保健院 四川成都 610200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我国独生子女的数量较多,使得家长对于孩子关爱过度,甚至溺爱,纵容食物的偏好,许多儿童存在超重肥胖问题。肥胖也是导致儿童慢性疾病发病率显著升高的重要因素。有研究指出,肥胖的儿童更容易患上冠心病、脂肪肝及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除此之外,儿童肥胖还容易诱发脂肪代谢异常以及糖代谢异常等,同时儿童肥胖也是引发儿童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并且肥胖还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更重要的是,儿童肥胖还会将相关患病的危险因素一直延续到成年期。
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较多,例如不吃早饭、偏食、爱吃零食、营养过剩、运动量少、遗传因素、长时间看电视、精神创伤等。其中饮食因素是儿童肥胖的重要影响因素,大部分儿童出现肥胖主要原因在于营养过剩,因此解决儿童肥胖问题的关键在于引导儿童保持科学健康的膳食。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问题,然而大部分家长的饮食健康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许多儿童家长为了避免出现超重肥胖的情况,都严格抑制儿童多食甜食,殊不知不仅多食甜食容易导致儿童肥胖,若吃的过咸也容易增加儿童肥胖风险,特别是爱吃咸点心的儿童更容易发胖。在来自美国的一篇报道中对于英国的一项青少年儿童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该研究对于国家饮食及营养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并得出结论认为盐分是导致肥胖以及肥胖流行的重要隐藏诱因,对于儿童来说更是如此。主要原因在于当孩子大量食用咸点心或者咸肉之后,由于口渴更容易饮用汽水来解渴,因此必然会导致孩子的热量摄入超标。同时,该调查结果提示大约有超过一半的英国儿童其日常食用盐量应该减半,若这些孩子每日能够少吃约半勺盐,能够减少每周约510克的含糖饮料摄入,因而专家也提出控制孩子的咸盐摄入量,是避免孩子出现肥胖的有效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有澳洲的科研人员通过长期研究发现,在日常饮食中若儿童摄入盐分过多,则更容易诱发肥胖或者超重。同时,涤京大学的科研小组通过对660名3~12岁的儿童进行全天尿液收集,进而来精确测量儿童在每日的盐分摄入情况。而研究结果则发现,约有70%的儿童每日摄入盐分量超过儿童建议摄入盐分量的大约4到5克,这也导致儿童每日的平均盐分摄入量整体偏高。另有研究者在英国营养学杂志当中发表了期刊论文,其中提到儿童日常所摄入的盐分不仅仅源自于菜品,除此之外还源自于面包、香肠、奶酪及火腿等食物中,虽然通过增加盐分能够提升高脂和高热量食品的可口和美味程度,同时也会对孩子产生刺激,使其食用更多的高糖食物。若儿童每日多食用1克盐分,则发生肥胖或者超重的危险性就会上升约23%,而儿童如此之高的日均盐分摄入量也进一步增加了儿童患2型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脏病等各类慢性疾病的危险。
通过以上报道可知吃的太咸是引发儿童肥胖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能够避免儿童在日常饮食中控制盐分摄入量,并减少肥胖和超重的发生风险呢,以下将给出儿童日常饮食中的注意事项:
(1)我们通常会认为每日所摄入的盐分源自于盐品,而事实上有报道指出盐品在每日盐分的贡献率中仅占约10%-15%,而其他约80%的盐分均源自于工业生产线上的快餐及零食。因而,医学专家也给出建议家长在为儿童选择食品的过程中,需要详细了解食品的标签,特别是需要注意食品中盐分含量,让孩子能够在不增加盐分摄入的基础上食用更多的蔬菜及水果。
(2)在控制儿童日常盐分摄入量的情况下,还需要引导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多饮用温水,严格控制饮用碳酸饮料等汽水,并少吃快餐。对于肥胖和超重的孩子来说,一方面需要严格坚持健康饮食原则,严格控制其盐分摄入量,保持清淡饮食,另一方面还需保持积极的锻炼,这也是帮助控制儿童体重过快增长以及维持儿童身体健康的有效措施。
(3)在日常饮食中,需要引导孩子坚持定时定量进餐。由于我们一日三餐时间相对固定,同时进食量也相对固定,因而需确保孩子每日早餐吃饱且吃好,同时早餐中需摄入新鲜果蔬,在热量占比中约为30%,并适度减少孩子晚餐的进食量。若孩子在入睡前出现饥饿感时,可让其饮用一杯鲜牛奶避免增加肠胃负担,同时帮助孩子尽快入眠。
(4)对于喜爱吃零食的孩子来说,家长可以对其零食种类进行巧妙替换。例如可以将孩子爱吃的咸肉、咸点心、巧克力、汽水等高盐分及高糖的食品,替换为纯牛奶、水果及酸奶等低脂和高纤维类食品。同时需要严格控制孩子饮料的摄入量,在其口渴时尽可能选择白开水,孩子想吃火腿肠、薯片以及快餐时尽量以新鲜的果蔬来代替。
综上,过多摄入盐分是引发儿童肥胖及超重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日常饮食中需要严格控制儿童的盐分摄入量,保持清淡饮食的同时确保营养均衡。
论文作者:李霞
论文发表刊物:《生活与健康》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儿童论文; 盐分论文; 肥胖论文; 孩子论文; 饮食论文; 摄入量论文; 日常论文; 《生活与健康》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