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立医院儿科;安徽铜陵244000)
【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普儿科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给予观察组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针使用静脉输液针进行输液,比较两种输液方法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观察组渗漏、脱管、堵管、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3%、4.7% 、2.3% 、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11.9%、9.5%、4.7%,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中有效应用静脉留置针能够减少反复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能够提升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儿科留置针型号;护理
静脉留置针也被称之为套管针,在进行过一次穿刺之后,可以多次应用,具有长时间留置、用药方便、对血管的刺激小等特点,目前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较为广泛[1]。由于儿科患者的年龄偏小,不具备较好的治疗依从性,因此经常会进行多次穿刺,这样会容易使患儿的静脉受到损伤。应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对患儿的静脉起到保护作用,减轻患儿的痛苦,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选取我院普儿科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普儿科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20例,年龄在6个月~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0.4)岁,住院时间为7-10天;对照组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19例,年龄在7个月~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9±0.5)岁,住院时间为7-9天。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留置针的型号及选择
临床上,在选择小儿留置针时,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密闭式留置针,留置针的型号可以分成24G、22G、20G、18G等,在选择静脉留置针型号时,要先综合分析患儿的年龄、病情等,按照患儿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如果是婴幼儿患者,通常会选择24G,因为这个型号的套管较细,而如果是年长的患儿,就可以选择24G-22G型号的静脉留置针。在选择留置针时,要以血管粗细来进行合理选择,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几率。
1.2.2穿刺
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针使用静脉输液针进行穿刺,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具体穿刺方法如下:(1)一次性静脉输液针穿刺。在选择血管时,尽量选择粗直、血流丰富有弹性且没有静脉瓣的,采取指切进针法,左手绷紧皮肤,将血管显露出来,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指尖捏住针柄的下端针尖上2cm处,将针尖与进针点对准,指尖和皮肤之间距离5cm到10cm,手腕先进行背屈,然后在突然变为掌屈,借助这个瞬间的力量使针尖冲进皮下层[2]。头皮静脉进针角度一般正常为5°~15°,四肢进针角度为15°~30°。(2)静脉留置针输液穿刺。静脉留置针输液穿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双手推头皮静脉留置针法:用左手紧绷皮肤,用右手持针翼,然后进行缓慢的进针,如果见到回血要继续进针,在继续进针2mm左右时,用左手将Y部接口处按住,用右手将针翼捏住回抽针芯,并且把套管完全送到血管之中,最后将针芯彻底抽出来[3]。另一种是穿刺四肢静脉时使用的单手推留置针法: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进针,见血后继续进针1-2mm后,右手食指按住Y部接口,通知大拇指把套管送到血管中,最后将针芯彻底抽出来。无论是使用哪一种留置针法,在穿刺成功后,都需要取一定长度的透明敷贴贴于软针柄的下方进行固定,左手按压留置针软管处,右手持透明敷贴在无张力状态下贴于针眼中心处,贴膜缺口朝下,轻压贴膜,再使用双手一起操作确保与皮肤均匀接触,用注明置管日期、时间、操作者姓名的透明胶贴贴于贴膜处周围,将留置针U型固定,用无菌输液胶贴采用“高举平台法”将其贴于留置针针柄与软管分叉处。对于头皮静脉注射患儿,根据患儿的合作程度可取医用压敏胶布绕头围固定,对于四肢静脉穿刺患儿,根据患儿的合作程度可取医用弹力绷带进行固定。
1.2.3护理
在穿刺的操作过程中,必须要实现无菌操作,每天用75%的乙醇或5%碘伏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处理,从针眼中心向外围消毒,范围大于8×8cm,不少于2次,必要时更换透明敷贴。并对患儿穿刺位置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如果出现了干燥、红肿、渗出的情况,要立刻将针拔出重新进行穿刺,以防止患儿出现感染的现象。同时,在行输液时,护理人员要确切的控制好输液的速度,并且要随时查看输液管道是否一直保持畅通,如果有不畅通的情况,要及时处理。另外,对于静脉留置针输液,可以在留置针针柄下垫一些棉絮,避免皮肤损伤,也可以在穿刺部位拔除后进行局部热敷,避免静脉炎。每日治疗前后用0.9%生理盐水3-5ml正压式冲洗管道,并将留置针夹朝近心端夹紧,封管后避免过度活动、受压。
1.3判定标准
记录两种输液方法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采取100分满分的积分制度对84例患儿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大于90分为满意;60~90分之间为一般;小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x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首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2.8%,高于对照组的76.1%,观察组渗漏、脱管、堵管、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3%、4.7% 、2.3% 、0%,低于对照组的14.2%、11.9%、9.5%、4.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科的患者年龄较小,依从性差,血管也比较细,因此血管壁极易受到损伤,如果采取有效的穿刺方法能够降低反复穿刺,减轻患儿的痛苦,同时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4]。临床上,静脉留置针的输液方式属于比较常用的方式,静脉留置针不仅操作十分简单,而且可穿刺部位较多,在患儿输液时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儿对打针输液的恐惧,减轻患儿的痛苦,并且能够稳定患儿家属的焦躁情绪,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中有效应用静脉留置针能够减少反复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能够提升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蒋梅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7):2330-2331.
[2]盛敬伊,史囯晶,苏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2013,7(22):197-198.
[3]李超男.浅谈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4):351-352.
[4]牛越.浅谈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 (1):451-451.
作者简介:唐继宏,女,本科,1991年10月,26岁,护师。
论文作者:唐继宏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下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0
标签:静脉论文; 患儿论文; 儿科论文; 发生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血管论文; 首次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下第16期论文;